温馨提示:网页内容可能出现格式错乱情况,请当做概览查看,如需使用请到文末点击本文标题直接下载word格式完整版(免费、无水印)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给弟子鲍桂星的书信中,姚鼐明确提到其“平生论诗宗旨”是“镕铸唐宋”。此信开首有“今年闲与馆选,极欣慰”之语,鲍氏嘉庆四年成进士,馆选庶吉士,此时姚鼐已是六十八岁的老人。姚鼐在其言论中常用“镕铸”指示如何学诗。他评价业师刘大櫆的诗文“能包括古人之异体,镕以成其体”,“镕铸”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广泛向古人学习,甚至“古人之异体”也即相对立的因素都可为我所学;二是形成自己的面貌,也即“成其体”。二者即是明清诗学中一直争辩不休的模拟与脱化问题。
在姚鼐看来,学诗的初始阶段是模拟,先模拟一家,达到“似”的程度,再更换另一家;经过多次模拟,掌握多家的路径,自然能将古人之精华熔于一炉,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只有在坚持不懈的模拟基础上,才能脱化;不从模拟入手而急于求脱化,则不可能有所得。因为强调模拟,所以姚鼐对前后七子模拟之风尽管有批评,但亦将其视为正宗:“比拟诚太过,未失诗人葩。”钱谦益讥讽七子的学诗方式,姚鼐痛诋之云:“近世人习闻钱受之偏论,轻讥明人之模仿,文不经模仿,亦安能脱化?”正因如此,姚鼐学诗“从明七子入”。模拟是学诗的基础,脱化是高级阶段,而终极目标是追求“自成一体”的成效。
对于由模拟到脱化的过程,姚鼐有深刻的体会。学诗的第一阶段,是由不似到似。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初学者对前人之诗了解不深,故模拟时很难学得像,必然进入一个苦闷的境地。度过此种苦闷的阶段,才能有所心得,达到似古人的地步。所以由不似到似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又是必经之径。在《今体诗钞》中,姚鼐往往点出某诗学某人,并且指出模拟达到的阶段,如评储光羲《寒夜江口泊舟》、萘毋潜《若耶溪逢孔九》及皎然《寻陆鸿渐不遇》云:“似孟公。”评丘为《题农舍》云:“似右丞。”显然,达到似某人的地步已属不易。
由似到脱化,也要经历艰难的过程,需要“天启”才能实现。功夫是基础,模拟求似的阶段必须“多读多为”。而在由似到脱化的阶段中,功夫的作用虽不如前一阶段,但仍不能脱离。对于“天启”,姚鼐有时用“禅悟”来解释,他告诫侄孙姚莹云:“凡诗文事与禅家相似,须由悟入,非语言所能传……欲悟亦无他法,熟读精思而已。”熟读精思到一定的程度,即可顿悟,形成自己的面貌。他评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云:“从小谢《离夜》一首脱化来。”
“镕铸唐宋”即以唐宋两代诗人为模拟对象,姚鼐《今体诗钞》只收唐宋人诗。这些诗人有的选入一首或数首,有的则选入一二卷的篇幅。就入选规模来看,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李商隐、苏轼、黄庭坚、陆游诸人是他重点模拟的对象。姚氏企图在效法诸家的基础上,进而求变,达到自成一家的化境。他虽主张学诗先学七子,但又告诫门生“勿沿习皮毛,使人生厌”。对于李商隐学杜“但摹其句格,不得其一气喷薄、顿挫精神、纵横变化处”亦深表不满。他最倾心黄庭坚学杜的路数,评《题樊侯庙》《徐孺子祠堂》云:二首从杜公《咏怀古迹》来而变其面貌。凡咏古诗,镕铸事迹,裁对工巧,此西昆纤丽之体,若大家以自吐胸臆,兀做纵横,岂以俪事为尚哉!
“镕铸唐宋”所包含的模拟与新变的关系,在明清诗坛往往是割裂的,且选取哪种学诗方式,同时也关涉着师法对象的选择。正如叶燮所言,学唐诗者如前后七子、王士禛多着意模拟,故趋于“陈熟”;学宋诗者如公安派、竞陵派及浙派等,多着意变化,故趋于“生新”。二者互相排斥,前后循环:“厌陈熟者,必趋生新;而厌生新者,则又返趋陈熟。”出于此,叶燮强调将两者融合:陈熟、生新,不可一偏,必二者相济,于陈中见新,生中得熟,方全其美。若主于一而彼此交讥,则二俱有过。从学诗的方法来说,姚鼐的观点与之相近,并且在具体的路径上,比前人有着更为精微的探讨。
姚鼐的时代,以沈德潜为代表的宗唐诗人遵从七子及王士禛遗法,重模拟;而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派诗人,崇尚杨万里,且追踪公安派,凸显个性而重变化,极力批评沈德潜宗唐诗风。他认为只要具有性情与天赋,无论什么时代都可以写出好诗。姚鼐对沈德潜并无太多评论性话语,毕竟沈氏论诗重模拟,强调有不变之法与至变之法,并通过效法前人,达到“其言自吾而立”的脱化之境,不过其诗模拟的成分大于脱化。而袁枚偏重变化,反对模拟。姚氏汲取两种诗学取向的经验与教训,力求形成第三种诗学高峰——清诗。
(摘编自潘务正《姚鼐“镕铸唐宋”新论》)
材料二:
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摘自曹雪芹《红楼梦》)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姚鼐在给弟子鲍桂星的书信中首次提出了“镕铸唐宋”的论诗宗旨:一是学古人,二是“成其体”。
B.姚鼐认为模拟是学诗的初始阶段,通过多次模拟掌握多位诗人的写作路径,然后才能达到“似”的程度。
C.因为姚鼐学诗是从对“明七子”的模仿开始的,所以当钱谦益讥讽七子学诗方式时,他极力给以批评。
D.沈德潜论诗注重模拟,认为效法前人是达到“其言自吾而立”的脱化之境的条件,这和姚鼐的认识一致。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姚鼐以“似孟公”“似右丞”分别评价储光羲、綦毋潜、丘为的三首诗歌,意思是三人的诗歌创作已经到达了“似”的阶段。
B.姚鼐评《春夜别友人》是“从小谢《离夜》一首脱化来”,不用“似小谢”而用“脱化”,说明在他看来此诗已有作者的面貌。
C.《今体诗钞》只收唐宋诗人作品的行为,体现了姚鼐“镕铸唐宋”是以唐宋两代诗人作为模拟对象的学诗宗旨。
D.性灵派代表诗人袁枚崇尚杨万里,追踪公安派,极力批评沈德潜宗唐诗风,是因为他更认可宋诗“生新”的特点。
......略(篇幅受限,请文末直接下载Word文档查看完整试卷)......
材料三:陈寿将作《三国志》,就对丁梁洲说: “如果你能找到一千斛米借给我,我就替你父亲作一篇好传。”丁没有给他米,于是陈寿就没有给丁的父亲作传。
三、(20分)
(一) 18.示例1:拥抱亚运,迈向体育强国。示例2:忆亚运之路,展强国风采。(评分参考:修辞2分:“亚运会”“体育强国”各1分,意思对即可。超字数扣1分。) 19.①钱塘江潮头,象征浙江儿女(中华儿女) 勇立潮头的精神气质(象征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潮的涌动和发展)。 ②扇面造型,象征江南人文意蕴(中国传统文化)。 ③浪花形成的祥云,象征幸福、繁荣和成功(蕴含着对杭运会美好祝福)。(评分参考:每点2分,中国元素1分,象征意义1分。) 20. B
(二)21.①脱口而出(信手拈来、口诵心惟) ②理所当然 ③冰山一角(九牛一毛、沧海一粟)(每空1分。) -22.①原句将三组景物分别匹配了“相亲”“相伴”“共眠”,与改句中仅有“相伴”相比,表达更为丰富,增强了感染力。②原句“与鱼鸟梅竹相亲,与清风明月为伴,与孤鸿幽鹤共眠”三个短句,更为活泼明快,更富有节奏感。③原句“不过”一词意为“只”“仅仅”,含有往轻里说的意味,表明佳句源自随手记录,强调自然性,更符合原文佳句浑然天成非刻意经营的逻辑。注:本小题每点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四、(60分)
采用综合分等打分, 双评制。一等60—51分, 二等50—42分, 三等41—36分, 四等35——20分, 五等19——0分。
建议:45分为起评分。
扣分项:
错别字:错一个,扣1分,上不封顶。
书 写:潦草扣1分,难看扣2分。
抄 写:抄写400字的,20分以下; 抄写600字的,10分以下。其他问题,具体研究。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济南市2024—2025学年高中三年级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即可下载本试卷word格式完整版(免费、无水印)。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通过页面底部邮箱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