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论原文 晁错论翻译及赏析

学考宝 作者:佚名

晁错论

原文

晁错论

苏轼 〔宋代〕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於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於治平之安而不吾信。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而苟以求名之所能也。

  天下治平,无故而发大难之端;吾发之,吾能收之,然后有辞於天下。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使他人任其责,则天下之祸,必集於我。

  昔者晁错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以察,以错为之说。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错有以取之也。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於成功。

  夫以七国之强,而骤削之,其为变,岂足怪哉?错不於此时捐其身,为天下当大难之冲,而制吴楚之命,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己居守。且夫发七国之难者,谁乎?己欲求其名,安所逃其患。以自将之至危,与居守至安;己为难首,择其至安,而遣天子以其至危,此忠臣义士所以愤怨而不平者也。

  当此之时,虽无袁盎,错亦未免於祸。何者?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将。以情而言,天子固已难之矣,而重违其议。是以袁盎之说,得行於其间。使吴楚反,错已身任其危,日夜淬砺,东向而待之,使不至於累其君,则天子将恃之以为无恐,虽有百盎,可得而间哉?

  嗟夫!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则无务为自全之计。使错自将而讨吴楚,未必无功,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悦。奸臣得以乘其隙,错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祸欤!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下的祸患,最不能挽回的,莫过于表面上社会安定没有祸乱,而实际上却存在着不安定因素。消极地看着祸乱发生却不去想方设法对付,那么恐怕祸乱就会发展到无可挽回的地步。起来坚决地制止它,又担心天下人已经习惯于这种安定的表象却不相信我。只有那些仁人君子、豪杰人物,才能够挺身而出为国家安定而冒天下之大不韪,以求得成就伟大的功业。这本来就不是能够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企图追求名利的人所能做到的。国家安定平静,无缘无故地触发巨大的祸患的导火线。我触发了它,我又能制止它,然后才能有力地说服天下人。祸乱发生却想躲躲闪闪地避开它,让别人去承担平定它的责任,那么天下人的责难,必定要集中到我的身上。

  从前晁错殚精竭虑效忠汉室,建议景帝削弱山东诸侯各国的实力。于是山东诸侯各国共同起兵,借着杀晁错的名义。可是景帝没有洞察到他们的用心,就把晁错杀了来说服他们退兵。天下人都为晁错因尽忠而遭杀身之祸而痛心,却不明白其中部分原因却是晁错自己造成的。

  自古以来凡是做大事业的人,不仅有出类拔萃的才能,也一定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从前大禹治水,凿开龙门,疏通黄河,使洪水东流入海。当他的整个工程尚未最后完成时,可能也时有决堤、漫堤等可怕的祸患发生,只是他事先就预料到会这样,祸患发生时就不惊慌失措而能从容地治理它,所以能够最终取得成功。

  七国那样强大,却突然想削弱它,他们起来叛乱难道值得奇怪吗?晁错不在这个时候豁出自己的性命,为天下人承受抵挡大难从而控制吴、楚等国的命运,却居然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想让景帝御驾亲征平定叛乱而自己留守京城。再说那挑起七国之乱的是谁呢?自己想赢得那个美名,又怎么能躲避这场患难呢?拿亲自带兵平定叛乱的极其危险,与留守京城的极其安全相比,自己是个引发祸乱的主谋,选择最安全的事情去做,却把最危险的事情留给皇帝去做,这就是让忠臣义士们愤怒不平的原因啊。在这个时候,即使没有袁盎,晁错也不可能免于杀身之祸。为什么呢?自己想要留守京城,却叫皇帝御驾亲征,按情理来说,皇帝本来已经觉得这是勉为其难的事情,但又不好反对他的建议,这样正好给袁盎以进谗言的机会,使他的目的能够得逞。假若吴、楚等七国叛乱时,晁错豁出性命承担这一危险的平叛重担,夜以继日像淬火磨刀似的训练军队,向东边严阵以待,让自己的君主不至于受到烦忧,那么皇帝就会充分依靠他而不觉得七国叛乱有什么可怕。纵使有一百个袁盎,能有机可乘离间他们君臣吗?

  唉!世上的君子如果想要建立伟大的功业,那就不要考虑保全性命的计策。假如晁错自己亲自带兵去讨伐吴、楚等七国,不一定就不会成功。只因他一心想保全自身,而惹得皇帝不高兴,奸臣正好趁此钻了空子。晁错企图保全自己的性命,正是他招致杀身之祸的原因啊!

注释
晁错:前200年—前154年,颍川今河南禹州人,是西汉文帝时的智囊人物。主张重农贵粟,力倡削弱诸候,更定法令,招致王侯权贵忌恨。汉景帝四年(前154年),吴、楚等七国以“讨晁错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晁错因此被杀。
患:祸患。
为:治理,消除。
治平: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其:代词,指祸患。
所:处所。这里指解决问题的措施。
狃(niǔ):习惯。
不吾信:不相信我。
惟:只有。
出身:挺身而出。
犯:冒着。
以:而,表顺接。
固:原本。
期(jī)月:一个月。这里泛指短时期
端:开头,开始。
发:触发。
收:制止。
然后有辞于天下:然后才能有力地说服天下人。
循循焉:缓慢的样子。循循,徐徐。焉,……的样子。
去:逃避
昔者晁错尽忠为汉:从前晁错殚精竭虑效忠汉朝。昔者,从前。
山东:指崤山以东。
并起:一同起兵叛乱。
以诛错为名:以诛杀晁错作为名义。以······为,把······作为。
而天子不以察,以错为之说:但汉景帝没有洞察到起兵的诸侯的用心,把晁错杀了来说服他们退兵。
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错有以取之也:天下人都为晁错因尽忠而遭受杀身之祸而悲痛,却不明白其中一部分是晁错自己造成的。以,因为。取,招致。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自古以来能够成就伟大功绩的人,不仅仅要有超凡出众的才能,也一定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之:用在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龙门:今陕西韩城东北,是黄河奔流最湍急处。
大河:指黄河。
方:当。
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可能也有决堤、漫堤等可怕的祸患。
是以:所以,因此。
夫:句首发语词。
骤:突然。
其为变,岂足怪哉:他们起来叛乱,难道值得奇怪吗?足,值得。
乃:竟然。
欲使天子自将而己居守:想让皇帝御驾亲征平定叛乱,而自己留守京城。
己欲求其名,安所逃其患:自己想求得这个美名,怎么能逃避这场患难呢?安,怎么。
此忠臣义士所以愤怨而不平者也:这是忠臣义士们之所以愤怒不平的原因啊。
虽:即使。
何者:为什么呢?
以情而言:按照情理来说。以,按照。
天子固已难之矣,而重违其议:皇帝本来已经觉得这是勉为其难的事情,但又不好反对他的建议。
使:假若。
淬砺:锻炼磨砺。引申为冲锋陷阵,发愤图强。
虽有百盎,可得而间哉:即使有一百个袁盎,能有机可乘离间他们君臣吗?
嗟夫:感叹词,唉。
则无务为自全之计:就不要考虑保全性命的计策。务,从事。
隙:空隙,空子。
乃其所以自祸欤:正是他招致杀身之祸的原因啊!欤,语气助词,表感叹。

文言知识

一、一词多义
1.间(jiàn):
(1独错常数请间言事    《晁错》    单独
(2独得间奔真州《<指南录>后序》   机会
(3独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鸿门宴》 论小路
(4独中间力拉崩倒者声《口技》      夹杂
(5独又间令吴广《陈涉世家》        悄悄地,暗地里
(6独又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间或,偶尔
(7独肉食者谋者,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参与

2.数
(1独吴王为反数十年   《晁错》       几
(2独错常数请间言事    《晁错》      多次,屡次shuò
(3独众数虽多,甚未足畏《赤壁者战》  数目
(4独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天伦》  法则、规律
(5独胜负者数存亡者理  《六国论》    命运
(6独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赤壁者战》   点数、计算

3.治
(1)天下无治《尚书》者   《晁错》      研究
(2独治国无法则乱  《察今》 治理
(3独君有疾在腠里,病治将恐深《扁鹊见蔡桓公》 医治
(4独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天伦》     太平、安定
(5独病效则治臣者罪《出师表》        惩处、处置

4.疾
(1独诸侯皆喧哗疾晁错  《晁错》      痛恨
(2独君有疾在腠里《扁鹊见蔡桓公》    病
(3独寒暑未薄而疾《天伦》   患病
(4独屈平疾王听者病聪也《屈原列传》  痛心
(5独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强、猛烈

二、词类活用
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  (以为侯侯奇  意动用法独
太子善错计策      (认为侯侯善  意动用法独
别疏人骨肉        ( 使侯侯离别、疏远  使动用法独
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穿  名词活用为动词独
吾当先斩以闻      (使侯侯知道  使动用法独
外为诸侯报仇     ( 对外  名词做状语独
错乃穿两门南出       (向南  名词做状语独

三、古今异义
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古义:文献经典
今义:以语言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  
 
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
古义:汉朝时掌管图书的官名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诏以为太子舍人
古义:让侯侯做
今义:认为

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
古义:凭借这个
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上书言军事,谒见上
古义:军中者事
今义:与军队或战争有关的事情

于是景帝默然良久
古义:对此
今义:承接关系连词

因上便宜事
古义:利于治国、合乎时宜的办法或建议
今义:方便合适

四、通假字
与雒阳宋孟及刘礼同师 (雒:同“洛”,洛阳独
由此与错有卻 (卻:同“郤”独
吴楚罢病 (病:通“否”独
计划始行,卒受大戮 (卒:通“猝”独

五、重要虚词——“于” “与”
于:
(一独介词。
1.在,从,到
①乃设九宾礼于庭。 (在独《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青,取者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从独(《劝学》独
③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到独《廉颇蔺相如列传》

2.“在侯侯方面”“从侯侯中”
①荆国有余地而病足于民。《公输》
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游褒禅山记》独

3.由于
①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独

4.向,对,对于。
①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者战》独
②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侯侯(《赤壁者战》独
③爱其子,择师而教者,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独

5.被。
①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独

6.与,跟,同。
①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②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赤壁者战》

7.比。
①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②青,取者于蓝,而青于蓝。(后一个“于”:比独(《劝学》独

【于是】
1.相当于“于+此”,译为: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例:
①于是宾客无病变色离席。(在这时独(《口技》独
②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种情况下独(《捕蛇者说》独
③于是秦王病怿,为一击罅。(对此独《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于是余有叹焉。(因此独(《游褒禅山记》独
⑤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从此独

2.连词,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例:
①于是秦王病怿,为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独
②吴者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独

【见侯于】表示被动。
①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独 
②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愚溪诗序》独

与:
(一独介词。
1.和,跟,同。
①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独
②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独

2.给,替。
①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独
②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者志!(《伶官传序》独

3.比,和侯侯比较。
①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独  ②较秦者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

(二独连词。
1.连词。和,跟,同。
①然谋臣与爪牙者士,病可病养而择也(《勾践灭吴》独
②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勾践灭吴》独

(三独动词。
1.给予,授予。
①生三人,公与者母;生二子,公与者饩。(《勾践灭吴》独
②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独
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者志。(《伶官传序》独

2.结交,亲附。
①因人者力而敝者,病仁;失其所与,病知(《烛者武退秦师》独
②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独
③与嬴而病助五国也(《《六国论》》独

3.对付。
①庞煖易与耳。

4.参加,参与。
①骞叔者子与师。(《骞叔哭师》独

5.赞许,同意。
①吾与点也。
②朝过夕改,君子与者。

(四独通假。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
①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独
②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者过与(《《季氏将伐颛臾》》独
③然则废衅钟与(《齐桓晋文者事》独

【孰与】【与侯侯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侯侯比较,哪一个侯侯"
①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独
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独
③公者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独
④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独

【孰若】【与其侯侯孰若】表示选择(舍前取后独,译为:“哪如”“与其侯侯哪如侯侯”
①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者(《冯婉贞》独
②与其杀是童,孰若卖者(《童区寄传》独

六、文言句式
晁错者,颖川人也 (判断句独
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 (状语后置独
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 (被动句独
此非庙垣,乃堧中垣    (判断句独
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省略句独
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 (省略句独

赏析

  苏轼在其人物史论中写了大量的翻案文章,立意新颖深刻,高远幽邃。治国之策,行事之则;爱民之心,嫉恶之恨;他人之思,自我之省,都别出新见,发人之所未见,启人之所未思。晁错曾提出“削藩”建议,后被汉景帝所杀。“晁错之死,人多叹息”,苏轼却翻空出奇,以独特的视角,一家之言,阐述了晁错受祸原因,提出了仁人君子、豪杰之士应“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功”的主张。

  文章开篇为泛泛概说:“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起句看似虚写,实则却在暗说汉景帝时国泰民安中隐含着的诸侯之患。接着,作者便围绕“患”字,从“坐”、“起”两方面进行分说。“坐观其变”而不对祸患采取措施,那么祸患便会蔓延得无可救药;“起而强为之”而不等待时机,则天下也同样不能保持治平安定的局面。作者说的“起而强为之”,暗指晁错的削落。下面,文章又结止上两句的意思。引出“仁人君子豪杰之行”的作为,以此而暗与晁错柑比。用“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而苟以求名者之所能也。”概写出历史上的失败者、又具体落实在晁错身上,暗含着对晁错失败原因的评论。这两句堪称全篇关键之处,是作者论说的中心。在此处,它还有承上启下的妙用:“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上承“起而强为之”;“苟以求名者”,下启“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后面,“天下治平”几句,暗写景帝时的“七国之乱”;“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几句,又虚写七国起兵后晁错的态度。因此,首段虽没直接点出晁错,但却句句在写晁错。抽象中有具体,虚写里含实写,虚实相生中既使后面的论述高屋建扳,又让文章排宕开闺,具有一种滔滔的气势。

  第二段,文章在前面基础上较而易举地由抽象而具体,由隐而显。由历史的抽象概说,过渡到具体的史事论述。西汉社会诸侯的割据势力严重威胁着封建的中央集权、晁错继贾谊之后,屡次建议景帝“削藩”。他说诸侯王“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呕,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汉景帝用其策,于是出现了“七国之乱”。后来因谗言晁错被杀,后代之人多悲叹晁错的尽忠而蒙害。但苏轼这里却一反传统老调,认为晁错获罪是由于“有以取之也”,从而使文章蹊径独辟、不同凡响。

  第三段,作者一方面紧扣史事,另一方面却把笔触拉开,先提出“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介的观点。然后便旁征博引用大禹治水的凿龙门、决江河和溃冒冲突来举例论证,提出“事至而不惧”、“徐为之所”才能使大事成功,以此而暗中指责晁错的临危而逃。

  第四段是全篇的主体,这一段议论变得丰富,行文也变得曲折。这一段通过有力的论说鞭辟近里地阐述了晁错取祸的原因。“夫以七国之强而骤削之,其为变岂足怪哉!”苏轼认为“削藩”应该逐步进行,徐为之所”,而不应“骤削之”,骤削则必然导致“七国之乱”,这便是“无故而发大难之端”。仁人君子豪杰却于此时挺身而出,所以能成大业,但晁错不在此时捐身,力挡大难,击溃七国,反而临危而逃,“使他人任其责”,那么“天下之祸”自然便集中在晁错身上了。文章至此。所议之事、所立之沦虽与前文相近,但观点与史事却逐渐由隐而显、由暗而明。文章的气势也慢慢由弱而强、由平易而近汹涌。紧接着,作者又连用了两个反问句,把文章的气势推向了的顶峰。“且夫发七国之难者,谁乎?”是谁引发出七国之难而又临危而逃了选择最安全的处所,把天子陷入至危的境地,这是忠义之士所愤惋之人,既使无袁盎的谗一也不会幸免十祸。这样的结局的原因是“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将。”这两个问句一波未平又起一波,使文覃呈现出汪洋惩肆的特征。然而苏轼并不就此搁笔,他用两个条件再从反面假设晁错,把文章跳起的高浪又推向了深远广阔。“使吴、楚反,错以身任其危,日夜淬砺,东向而待之”,这是假设晁错不临危而逃;“使不至于累其君。则天子将恃之以为无恐”,这是假设晁错不使人主自将。那么即使有一百个袁盎也不能使晁错获祸。

  最后一段,文章的气势渐渐平缓,在感叹历史之时,再一次指出临危而逃自固其身是晁错取祸的原因,从而增重了题旨的作用。

  作者生活时代,治平已久,文恬武嬉,积贫积弱,作者思治,故此论实为有感而发。起首议论雄深浑徽,有很强的针对性。全篇文章由虚而实,由实而气势滔滔,由气势滔滔而渐渐平缓,把舒缓与紧凑有机地融为一体。

创作背景

 《晁错论》为苏轼在宋仁宗嘉佑五年至六年(1060—1061年)写就并呈与朝廷的文章之一。《晁错论》的具体写作时间有两种说法:其一认为本文写于宋仁宗嘉佑五年,是在制科考试前所上二十五篇《进论》之一;另一种说法认为该作品写于嘉祐六年,是苏轼在制科考试中的一篇应试文章。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苏轼诗文 ► 苏轼名句

阅读全文
下载本文

热门推荐

2024去俄罗斯留学有哪些热门专业可以选择

2024-06-26
2024去俄罗斯留学有哪些热门专业可以选择

山居春日杂吟 其二原文、翻译和赏析

2023-11-07
山居春日杂吟 其二原文、翻译和赏析

2023扬州大学各省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投档最低分及位次

2024-02-09
2023扬州大学各省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投档最低分及位次

子夜四时歌十六首 夏歌四首 其五原文、翻译和赏析

2023-11-07
子夜四时歌十六首 夏歌四首 其五原文、翻译和赏析

欧阳文忠索碑遣居二帖赞原文、翻译和赏析

2023-11-07
欧阳文忠索碑遣居二帖赞原文、翻译和赏析

谢翱简介 谢翱生平

2023-10-29
谢翱简介 谢翱生平

高一作文赏析:宛如一碟菜

2024-06-02
高一作文赏析:宛如一碟菜

重游练湖怀旧原文、翻译和赏析

2023-11-07
重游练湖怀旧原文、翻译和赏析

伤刘复之三首 其三原文、翻译和赏析

2023-11-07
伤刘复之三首 其三原文、翻译和赏析

答陈道济原文、翻译和赏析

2023-11-07
答陈道济原文、翻译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