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考宝(xuekaobao.com)友情提示:html格式不完整,如有需要请根据文末提示下载并进行二次校对Word文档。
第二章 《声现象》知 讲 练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时知 讲 练(含答案详解)
【知识点梳理】
一、声音的产生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发声停止了,但不影响原来产生的声音的传播。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正在振动。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如: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的振动发声;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风(气体)、马(固体)、黄河水(液体)。
3.证明振动发声的实验必须满足两点要求,二者缺一不可:①明显感受(视觉或触觉等)到振动;②听到声音(可能没有明确说明)。
二、声音的传播
1.声的传播需要介质,传声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①固体传声:土电话、隔墙有耳、伏地听音、骨传导、耳朵紧贴桌面听到敲桌子的声音更响亮(此实验有危险)等等;②液体传声:钓鱼时说话容易吓跑鱼等等;③人与人的常规语言交流等等。
2.真空(没有任何物质)不能传声。例如:月球表明是真空,宇航员在月球表面不能直接用语言交流,可以用无线电或相互接触固体(如棍棒等)交流。
3.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推理法)
如图所示情景:在玻璃真空罩内放一部手机:实验开始时,玻璃真空罩内充满着空气,拨打玻璃罩内的手机铃声时,可以清晰地听到玻璃罩内的手机发出的铃声,用抽气机不断向外抽气,里面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听到玻璃罩内的手机铃声越来越小;打开阀门,让空气不断进入玻璃罩内,里面的空气逐渐变稠密,听到手机的铃声又逐渐变大。此实验说明玻璃罩内的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小,由于用抽气机抽气时,不可能使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即玻璃罩内不可能达到真空,但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可以进行科学推理,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小,根据这种趋势,可以推理如果玻璃罩内是真空,也就不能传声了。故得到结论:真空不能传声。
4.声在介质中以波动(声波)的形式传播。列如:空气中的声波是疏密相间的空气,类似于高低相间的水波。
5.声在介质中的传播的速度简称声速。
①一般情况下,v固 > v液 > v气;②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③常识记忆: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6.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而形成的现象。
①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0.1s以外人耳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来,人能够听到回声(听到回声)。
②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0.1s以内人耳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来,回声与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声音听起来更洪亮(回声加强原声)。
【典型例题选讲】
【例题一】下列各种声音分别是由什么振动发出的 将答案填在横线上.
(1)人说话、唱歌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笛子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鼓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二胡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风吹树叶的沙沙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人的声带 空气 鼓面 弦 树叶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1)人说话、唱歌声是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2)笛子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3)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 (4)二胡声是弦的振动产生的;
(5)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是树叶振动产生的;
【例题二】如图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乙音叉时,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动了起来。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_______,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
【答案】 振动 不能
【详解】
[1]小明敲响乙音叉时,乙音叉振动带动周围空气振动,周围空气振动带动甲音叉振动,甲音叉振动带动乒乓球振动,故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在月球上由于没有大气,故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无法传播,所以甲音叉不会振动,导致看不到乒乓球振动。
【例题三】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的产生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的实验。用悬挂着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以看到_____,这说明了_____。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这种思维方法叫做_____(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
【答案】 乒乓球被弹开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将音叉的振动放大 转换法
【详解】
[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发现乒乓球弹跳起来。
[2]此实验可以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音叉使乒乓球弹跳起来,该现象说明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3]这样做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4]把不易观察的现象转换为容易观察的现象的方法是转换法。
【例题四】当别人嚼脆饼时,你听到的声音很小,而你自己嚼同样的脆饼时,你会听到较大的咀嚼声。这是因为前者的声音是靠________传播,后者的声音是靠________传播,________的传声能力较强。(均填“气体”“液体”或“固体”)
【答案】 气体 固体 固体
【详解】
[1][2][3]当别人嚼脆饼时,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自己嚼同样的脆饼时,发出的声音通过人体的骨头传导。前者听到的声音小,后者听到的声音大,说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慢,所以,前者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后者的声音靠固体传播,且固体的传声能力强。
【例题五】小歆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对山崖大喊一声,5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若汽艇静泊在水面上他离高崖______ m;若汽艇以10m/s的速度正对山崖驶去,他喊时离山崖 _________m 。
【答案】 850 875
【详解】
[1]因为声音传播到高崖的时间为听到回声的时间的一半,所以
汽艇到高崖的距离
s=vt=340m/s×2.5s=850m
[2]5s内汽艇行驶的路程
s1=v1t=10m/s×5s=50m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
s2=v2t=340m/s×5s=1700m
小歆同学喊时汽艇离山崖的距离为
【例题六】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______,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可见,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可以传声,在月球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4)如图④所示,把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______。并由此推理可知:______。
【答案】 乒乓球弹跳起来 将音叉的振动放大 物体振动 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 空气 不能 变小 真空不能传声
【详解】
(1)[1][2][3]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说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由于音叉振动不明显,乒乓球可以将音叉的振动放大。
(2)[4]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说明振动不明显可以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
(3)[5][6]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空气可以传声,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没有空气,则在月球上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4)[7][8]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玻璃罩里的空气越来越少,声音传播效果越来越微弱,听到的声音就会越来越小,当把里面的空气全部抽出时,将会听不到声音,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例题七】如图所示为某地传感器发出和接收超声波信号检测汽车速度的示意图,已知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某次检测车速时,传感器发出至接收超声波信号用了0.4s,求:
(1)传感器发出至接收超声波信号,超声波经过的路程
(2)超声波信号遇到汽车时,汽车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3)如果传感器第二次发出至接收信号用了0.7s,两次信号发出时间间隔为2s,求汽车的速度。
【答案】(1)136m;(2)68m;(3)23.7m/s
【详解】
(1)传感器发出至接收超声波信号,超声波经过的路程
(2) 由于超声波遇到汽车后,就返回了,那么超声波信号遇到汽车时,汽车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是
(3)如果传感器第二次发出至接收信号用了0.7s,那么超声波第二次遇到汽车时,汽车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是
则小汽车行驶的路程为
则小汽车行驶的时间为
则汽车的速度
答:(1)传感器发出至接收超声波信号,超声波经过的路程为136m;
(2)传感器发出至接收超声波信号,超声波经过的路程68m;
(3) 汽车的速度。
【学科核心素养训练】
一、单选题
1.对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 B.只有固体的振动才能发声
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振动停止后,发声体仍能发声
2.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C.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3.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4.小纸片会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盒上跳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这些现象说明了(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5.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分析表格的信息,下列判断中是正确的是( )
介质 v/(m s﹣1) 介质 v/(m s﹣1)
空气(0℃) 331 冰 3230
空气(15℃) 340 软橡胶(常温) 40至50
空气(25℃) 346 软木 500
海水(25℃) 1531 铁(棒) 5200
A.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计算出海水深度为3062m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大于在液体或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D.声速大小可能跟介质的温度、种类有关
6.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注满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当乙同学用力敲击一次水管的另一端时,甲同学会听到几次敲击声( )
A.1次 B.2次 C.3次 D.以上都有可能
7.成都市交管局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在机场路上(一段平直的)安装了固定测速仪,此路段限速为100km/h。如图所示,汽车正在向放置在机场路上的测速仪水平匀速驶离,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6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1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5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 )
A.超声波信号第一次被汽车反射时,距测速仪204m
B.汽车正在朝着测速仪的方向运动
C.汽车从反射第一次信号到反射第二次信号过程中,所用时间为1.7s
D.该汽车速度为163.2km/h,超速了
8.同学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下面四种看法,请根据你学的知识,认为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运动产生的”
B.“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有的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9.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实验: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0.如图所示,小胡同学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 )
A.估算发声音叉的质量
B.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
C.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
D.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
二、填空题
11.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有关,还跟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______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m/s。
12.“夜半钟声到客船”说明_______体可以传声;“隔墙有耳”、“贴地听声”等实例说明_______体可以传播声音;“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水下的鱼也能听到水面上人的喊话声,说明_______体可以传声。
13.悠扬的笛声是____振动产生的;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是因为______;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14.小红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平静的水面,观察溅起的水花而不是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当小红用手握住正在振动的音叉后,小红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_________。
15.远处传来美妙动听的钢琴声,它是由钢琴的钢丝______发出的。琴声是通过______传入人耳的。15℃的空气中钢琴声的传播速度是______m/s。
16.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的产生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的实验。用悬挂着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以看到_____,这说明了_____。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这种思维方法叫做_____(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
17.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较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__________能够传声,且声速较快。音乐会上正演奏着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优美的音乐是由于琴弦的________产生;观众能在观众席上听到音乐,是因为声音能在空气中以_________的形式传播。
18.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发声时喉咙处在振动;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看到水面水花四溅.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小华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若要明显地将桌面的振动体现出来,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
19.“棒打衣服悄无声,棒举空中何其响”是描述一位妇女在河边洗衣动作的一句歌谣。从物理知识的角度解释:在空气中,由于光传播的速度______声音传播的速度,棒打衣服产生的声音通过______传入远处人耳时,看到棒已经举到空中了。
三、实验题
20.在学习了声的知识以后,东东和同学们做了以下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会看到小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实验中泡沫球的作用是:_______这种实验方法叫______法。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时,会看见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球弹起,这个现象叫做“共振”。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中传播,也能够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
21.小丽同学做“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小丽用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听到音又发出的声音,又观察到______.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______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3)如将上述装置右侧再放一个音叉,组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并由航天员带到月球表面做实验,则敲击右侧的音又时,会看到乒乓球______(选填“弹开”或“不动”),这说明______.
22.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发声的音箱上,感觉音箱在振动;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 .
(2)小华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 ________ .
(3)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与抽气机连通的密玻璃瓶内.
①在用抽气机把玻璃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________ .
②分析实验现象,运用 ________ 填“推理”或“归纳”)的方法可得结论为真空不能传声.
23.小明做探究真空是否能传声的实验,如图所示。
(1)如图甲,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在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变___;
(2)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变____;
(3)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____;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电铃响铃的声音了;
(4)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真空不能____;
(5)此实验中,用抽气机抽气____(填“能”或“不能”)得到真空,实验的结论是通过____(填序号)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学习的第一个理想实验;
A.推理假设 B.实验验证 C.归纳总结
(6)小明还想利用家里的暖水瓶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如图乙所示是暖水瓶的简易剖面图。他把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下列是他设计的几组比较因素,其中合理的是____(填序号);
A.将同一个暖水瓶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C.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D.把同一个暖水瓶的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24.在学习声音的想过知识后,小明同学对一些生活现象进行了思考并做了如下的实验:
中华恐龙园库克苏克大峡谷的“湿谷”深处,工作人员借助超声波水雾机营造出亦真亦幻的童话世界,超声波能将水打散而形成白雾,是因为超声波能够传递______ ;人耳听不见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的频率大于______ Hz;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______ 声波获得信息.
如图甲所示,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屑,他用木槌敲击鼓面的时候,既能听到鼓声,又能观察到纸屑______ ;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______ ;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做______ .
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放在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罩内,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______ 填“变大”或“变小”;假如抽气机把罩内空气全部抽去,当你靠近玻璃罩时______ 能不能听到铃声;此实验说明了______ ;本次实验采用的而肯学探究方法是:______ .
四、计算题
25.如图所示,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驶向山崖的过程中,火车在距离铁桥200m处鸣笛,鸣笛5s后火车到达铁桥,同时火车司机听到来自山崖的回声,听到回声20s后,火车完全从桥上通过。已知桥长600m,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求:
(1)火车的速度;
(2)火车的长度;
(3)鸣笛时,火车到山崖的距离
26.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正对山崖以一定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汽车在离山崖 700m的 A处鸣笛,当汽车开到离山崖 660m的 B处时刚好听到山崖对鸣笛的回声,求汽车行驶的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取 340m/s)。
27.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阅读下表中列举的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回答问题。
(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规律?(写出两条)
(2)在长884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下隔2.43s,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该金属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气温约为15oC)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
空气(0) 331 冰 3230
空气(15) 340 铜 3750
煤油(25) 1324 铝 5000
水(常温) 1500 铁 5200
28.如图所示为某地传感器发出和接收超声波信号检测汽车速度的示意图,已知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某次检测车速时,传感器发出至接收超声波信号用了0.4s,求:
(1)传感器发出至接收超声波信号,超声波经过的路程
(2)超声波信号遇到汽车时,汽车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3)如果传感器第二次发出至接收信号用了0.7s,两次信号发出时间间隔为2s,求汽车的速度。
29.在笔直公路行驶的汽车正前方有一座山崖,汽车以10m/s的速度向前行驶时汽车鸣笛一声,2s后汽车司机听到鸣笛的回声,问:
(1)2s内汽车所走的距离有多远?
(2)2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有多远?
(3)鸣笛时,汽车离山崖多远?(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0.大力水手在夜间驾驶的轮船在海上航行。他担心撞上冰山,于是在将船停止前进后他站到船头向前吹响了一声号角:(设此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1)若该水手6s听到了回声,求冰山到轮船的距离;
(2)人耳能分清回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至少0.1s,若他要能听到号角的回声,求冰山到轮船之间的最短的距离。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声,故AB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C正确。
D.振动停止后,发声停止,故D错误。
2.A
【详解】
正在发声的音叉与不发声的音叉的区别在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而不发声的音叉没有振动;由于音叉振动的幅度过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和区分,所以用“转换法”将这个实验效果进行放大;当把悬挂的乒乓球紧靠在正在发声的音叉上时,音叉的振动将乒乓球弹开,即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成乒乓球的振动。以便于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3.C
【详解】
A.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因为声音可以通过水进行传播,所以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故C符合题意;
D.流水的“哗哗”声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故D不符合题意。
4.A
【详解】
当扬声器发声时,纸盒会振动,所以纸片会跳动;发声的音叉会振动,所以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风吹树叶哗哗响,是树叶在振动,由这些现象可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5.D
【详解】
A.计算出海水深度为
故A错误;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变化的,温度不同,传播速度不同,故B错误;
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般大于在液体或气体中的传播速度,而不是一定,比如软木塞中,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小于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C错误;
D.温度不同的空气,声速不同,介质不同,声速不同,故声速大小可能跟介质的温度、种类有关,故D正确。
6.D
【详解】
因为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所以,如果这根自来水管足够长时,在一端敲击一下,在另外一端能够听到三次声音:铁管传来的、水传来的、空气传来的。但是如果铁管不是足够长,接收到的两次声音之间间隔短,人耳是区分不开这两个声音的,听到的是一个声音。因为不知道铁管的长度,所以,可能听到1次、2次或者3次。故A、B、C错误,不符合题意;D正确,符合题意。
7.C
【详解】
A.由v=s t 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1=v声t1=340m/s××0.6s=102m
故A错误;
B.由题意:汽车正在向放置在机场路上的测速仪水平匀速驶离,故B错误;
C.汽车从反射第一次信号到反射第二次信号过程中,所用时间
t=t-t1+t2=1.5s-0.3s+0.5s=1.7s
故C正确;
D.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2=v声t2=340m/s××1s=170m
汽车在两次接收到信号时行驶的距离
s′=s2-s1=170m-102m=68m
行驶68m所用的时间
t′=t=1.7s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
v′===40m/s=40×3.6km/h=144km/h
144km/h大于100km/h,故超速,144km/h163.2km/h,故D错误。
8.D
【详解】
AC.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AC错误;
BD.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相同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D正确,B错误。
9.B
【详解】
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②符合题意;
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笛子里面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不同,会导致声音的音调不同,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④符合题意。
10.C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音叉在振动,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发声音叉的质量不能知道,这个做法不是为了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不能判断。
11. 固体 340
【详解】
[1]声速跟介质、温度有关。介质不同,声速不同;同种介质,温度不同,声速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
[2] 在同种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5℃时,在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12. 气 固 液
【详解】
[1]“夜半钟声到客船”,声音通过空气传入人耳中,说明气体可以传声。
[2]“隔墙有耳”、“贴地听声”,声音通过墙壁和地面传播的,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3]垂钓者怕路人的声音惊扰到水中的鱼说明液体可以传声。
13. 空气 真空不能传声 大于
【详解】
[1]笛声是笛子中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月球上不能传播,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所以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14. 水面可以使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 不能 手阻止了音叉的振动
【详解】
[1]小红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平静的水面,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原因是音叉振动幅度小,水面可以使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
[2][3]当小红用手捂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后,小红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手阻止了音叉的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15. 振动 空气 340
【详解】
[1]钢琴声是由钢琴的铜丝振动发声的。
[2]远处传来的琴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3]15℃的空气中钢琴声的传播速度是340m/s。
16. 乒乓球被弹开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将音叉的振动放大 转换法
【详解】
[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发现乒乓球弹跳起来。
[2]此实验可以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音叉使乒乓球弹跳起来,该现象说明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3]这样做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4]把不易观察的现象转换为容易观察的现象的方法是转换法。
17. 固体 振动 声波
【详解】
[1]由于马蹄声在土地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更快,故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较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优美的音乐是由于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3]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被人耳接收,从而观众能在观众席上听到音乐。
18. 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在桌面上放小纸团,观察纸团弹起的高度
【详解】
[1]讲话时声带的振动,音叉发声使水振动,都能证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2]桌子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团的振动,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团.
19. 大于 空气
【详解】
[1][2]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是,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棒打衣服振动产生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20. 振动 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 转换 空气 能量
【详解】
(1)[1]用竖直的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3]泡沫球将音叉微小的振动转换放大成泡沫球的跳动,这种实验方法叫转换法。
(2)[4][5]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同时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21. 乒乓球被弹起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将微小的振动放大 转换法 不动 真空不能传声
【详解】
(1)[1][2]通过实验发现,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乒乓球会被弹起一定的角度,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3][4]物体的振动有时用眼睛无法直接看到,可以通过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判断物体是否在振动,被弹起的高度来判断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思维方法叫做转换法.
(3)[5][6]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左边的音叉不会振动发声,小球就不会弹起,处于静止不动,所以这表明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2. 发声体在振动 在桌面上放置塑料泡沫或乒乓球等 变小 推理
【详解】
(1)[1]手放在发声的音箱上感到振动,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都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2]桌子发声时的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观察桌子上的塑料泡沫或乒乓球的振动,所以可以在桌子上放一些塑料泡沫或乒乓球;
(3)①[3]罩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就越来越小,是传播声音的介质逐渐减少造成的;
②[4]由于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因此需要我们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理来得到结论,真空不能传声.
23. 小 大 小 介质 传声 不能 A B
【详解】
(1)[1]在抽气的过程中,玻璃罩内的空气减少,所以声音传播的介质减少,因此听到声音将会减小。
(2)[2]再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由于声音传播的介质增多,因此听到声音将会变大。
(3)[3]由于介质(空气)逐渐减少,故声音逐渐减小。如果完全没有空气了,将会听不到声音。
(4)[4][5]在“研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真实的实验是随着罩内空气的不断抽出,听到铃声越来越弱,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如果罩内被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于是形成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5)[6][7]由于玻璃罩内无法获得真空,所以不能直接得出实验结论,只能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得出实验结论;
(6)[8]探究真空能否传声,需要有相同的声源,分别在真空和非真空条件下,使物体发出声音,我们是否能听到。A选项中,不塞瓶塞时声音通过空气向外传播,塞上瓶塞时声音通过瓶塞向外传播,探究的是固体传声和气体传声,不符合题意,该选项设计不合理;B选项中,完好的瓶胆夹壁中都是真空的,漏气的瓶胆不是真空的,可以验证真空能否传声,该选项设计合理;C选项中,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没有控制声音响度大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该选项设计不合理。D选项中,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没有控制距离的大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该选项设计不合理。
24. 能量 20000 超 振动 振动产生声音 转换法 变小 不能 真空不能传声 科学推理法
【详解】
(1).超声波能将水打散而形成白雾,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超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所以人耳不能听到超声波.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超声波能够传递信息的原理设计的.(2)木槌敲击鼓面的时候,鼓面发出声音的同时,会发现纸屑在振动,所以可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有时用眼睛无法直接看到,可以通过纸屑是否被弹起判断物体是否在振动,被弹起的高度来判断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思维方法叫做转换法;(3)用抽气机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空气越来越少,铃声逐渐变小;全部抽空,玻璃罩内是真空状态,没有介质传播声音,所以不能听到铃声;此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从而可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实验采用的方法是科学推理法.
25.(1)40m/s;(2) 200m;(3) 950m
【详解】
解:(1)火车在距离铁桥200m处鸣笛,鸣笛5s后火车到达铁桥,则火车的速度为
v车=40m/s
(2)火车到达铁桥时司机听到来自山崖的回声,听到回声20s后,火车完全从桥上通过,这段时间内火车通过的距离为
s总= v车t2=40m/s×20s=800m
桥长600m,则火车的长度为
s车= s总- s桥=800m-600m=200m
(3)鸣笛时,火车到山崖的距离为听到回声时火车行驶路程和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路程的两倍,则火车到山崖的距离为
s=
答:(1)火车的速度为40m/s;
(2)火车的长度200m;
(3)鸣笛时,火车到山崖的距离950m。
26.10m/s
【详解】
解:声音传播的距离为
s声=s1+s2=700m+660m=1360m
声音传播的时间(即车行驶的时间)为
汽车行驶的距离为
s车=s1-s2=700m-660m=40m
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答:汽车行驶的速度为10m/s。
27.(1)见解析;(2)5200m/s;该金属可能是铁材料制成的
【详解】
(1)一般的声音在不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一般的声音在固体传播比在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的速度快。
(2)由知道,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是
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时间
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速度
对照表格可知该金属可能是铁材料制成的。
答:(1)见解析;
(2)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5200m/s;该金属可能是由铁材料制成的。
28.(1)136m;(2)68m;(3)23.7m/s
【详解】
(1)传感器发出至接收超声波信号,超声波经过的路程
(2) 由于超声波遇到汽车后,就返回了,那么超声波信号遇到汽车时,汽车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是
(3)如果传感器第二次发出至接收信号用了0.7s,那么超声波第二次遇到汽车时,汽车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是
则小汽车行驶的路程为
则小汽车行驶的时间为
则汽车的速度
答:(1)传感器发出至接收超声波信号,超声波经过的路程为136m;
(2)传感器发出至接收超声波信号,超声波经过的路程68m;
(3) 汽车的速度。
29.(1)20m;(2)680m;(3)350m
【详解】
解:(1)2s内汽车所走的距离是
(2)2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
(3)鸣笛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是
答:(1)2s内汽车所走的距离是;
(2)2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
(3)鸣笛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是。
30.(1)1020m;(2)17m
【详解】
解:(1)由题意知,声速
v=340m/s
声音从大力水手传到冰山的时间
由得声音冰山距离轮船
s=vt=340m/s×3s=1020m
(2)能把原声与回声区别开的最短时间为0.1s,则声音传到冰山的最短时间
则冰山到轮船之间的最短距离
s1=vt1=340m/s×0.05s=17m
答:(1)冰山到轮船的距离1020m;
(2)要听到号角的回声,冰山到轮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17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