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考宝(xuekaobao.com)友情提示:html格式不完整,如有需要请根据文末提示下载并进行二次校对Word文档。
2023-2024学年度上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
七年级 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1.同学们搜集到有关山顶洞人的如下资料,其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A.考古工作者的笔记
B.遗址中出土的骨针
C.山顶洞人的复原头像
D.山顶洞人生活想象图
2.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以下图片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出土的考古遗存,其中可以作为北京人用火证据的是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下列考古发现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4.炎帝陵和黄帝陵是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圣地,千百年来到这里扫墓祭奠的人络
绝,这是因为炎帝和黄帝
A.发明农耕、船只
B.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礼贤下士,选贤与能.
D.大败蚩尤走向联合
5.“国家”这个词是表示地缘关系的“国”与表示血缘关系的“家”的合成。夏朝体现“国”与“家”融合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6.有学者指出:“周王和周公建国,立七十一,姬姓五十三,以同姓为枝干,是家天下政治,的再一步成长和扩大。“这说明分封制的主要作用是
A.确立了等级制度
B.实现了富国强兵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巩固了西周疆土
7.夏启即位后,在钧台大宴各地首领,以期对他的地位予以确认。有扈氏对这种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满,拒不出席钧台之享。夏启发兵对有扈氏进行征伐,有扈氏战败被灭。“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指的是
A.禹建立起中国第一个王朝
B.夏朝建立军队,制定了刑法
C.王位世袭,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D.与民争利激化了社会矛盾
8.西周初年的整体战略是稳定西北,开发东南。在东进过程中,齐、鲁是前哨,卫国接济东进主力,也北瞰燕冀,东控徐淮。(见右图)这反映出西周统治者
A.躲避战乱,多次迁移国都
B.制定刑法,稳定统治秩序
C.实行分封,扩大统治范围
D.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工程
9.据统计,历年出土的商代青铜容器达数千件,兵器、车马器和工具等更以万计,其中许多青铜器构思精巧、雕镂精美、造型逼真。这表明商朝
A.统治阶级残暴
B.饮酒之风盛行
C.分封制度确立
汗D.青铜工艺高超
10.考古学者发现,殷墟各遗址出土的商代人骨普遍有明显跪坐姿势形成的痕迹,且年龄越大越明显。甲骨文中亦有众多和跪坐姿势相关的文字(见右图)。据此推测,这种跪坐姿势是
A.狩猎生活的需要
B.礼仪规范的结果
C.战斗训练的要求
D.刑罚残酷的表现
11.有些青铜器上刻有文字,古人称这种文字为金文。金文从商代中晚期开始出现,数量较少;周代青铜器上文字数量明显增加。金文的内容涉及祭祀典礼、政治、军事、经济、法律诉讼、婚姻等方面。由此可推知青铜金文的历史价值在于
A.提供了研究商周社会状况的实物史料
B.便于了解商周时期青铜器功能的变化
C.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字发展的重要阶段
D.突显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业水平领先
12.根据规定,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次。据鲁史《春秋》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A.中央集权加强
B.社会和平稳定
C.儒学居主导地位
D.周王室衰微
13.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战国时期,秦国规定“盗牛者加(枷刑)”。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生产方式的变革
B.祖先崇拜的消失
C.私有土地的出现
D.兼并战争的影响
14.在我国出土的文物中,有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见下图)。在《战国策·赵策》中有秦国用牛耕田,用河流运粮食的记载。这反映了
A.古代冶炼工艺完善
B.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水利灌溉技术成熟
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15.《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丰富。其中,不仅提到252种动植物,还描述了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也有选择农作物良种的概念。这表明,《诗经》
A.文笔清新节奏明快
B.内容通俗易懂
C.韵律典雅优美
D,蕴含朴素科学意识
16.战国时期,秦国通过变法打破了贵族阶层世袭,建立了军功爵制,将战功作为升迁的主要依据。这种改变直接有利于秦国
A.提高军队战斗力
B.稳定社会秩序
C.发展社会经济
D.实现民族交融
17.战国时期的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应自然;墨子认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韩非则要求“以法治国”。这反映出当时
A.人民渴望民主与法治
B.社会局势动荡不安
C.传统文化不断发展
D.百家争鸣追求治国之道
18.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为政以德”,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强调“以法治国”。他们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是
A.推崇西周制度
B.支持兼并战争
C.追求精神自由
D.解决社会问题
19.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若生活在此时期,作为诸侯王,下列最容易被接受的思想是
A.法家:依法治国,强化集权,锐意变法
B.儒家: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道家: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D.墨家: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节葬
20.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在一系列变法措施中,与“平斗桶权衡丈尺”相关的是
A.确立县制 B.奖励军功 C.统一度量衡 D.废除井田制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6分)为探究我国远古人类的生活,某校举行了“远古祖先的拜访”为主题的研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我国是早期人类化石和文化发现的重要地区之一。……我国旧石器时代初期文化遗址有二十余处,北起辽宁,南及云南,西至陕西,东到安徽。其中,沿黄河、长江两大河流域分布较为密集。
——《中国原始社会史》
材料三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图一、图二房屋结构有何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我国早期人类的分布有哪些特点?(1分)
(3)综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的原因。(2分)
2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 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志、疆界,向土地所有者征收赋税,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
——王耀海《商秧变法研究》
材料三 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本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大提高,他也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四 (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居五年,秦人富强。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1)结合材料一,指出促使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原因。(1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措施。(1分)
(3)材料三中的“他”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他称粉打出的政治口号是什么。(2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影响。(1分)
2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子曰:“爱人。”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材料三 联合国对儒学开始重视,孔子学院在亚、非、欧、美各大洲广泛建立,国际学术研讨活动频繁举办。许多国家对普及儒学的新举措……都说明在全球范围内孔子热在升温。
——《儒学在港澳台和海外的新际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属于什么学派 请你列举其任意一项思想主张。(2分)
(2)材料二中的“子"是指谁 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如果我们要了解他更多的思想,可以查阅哪本书 (3分)
(3)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一种什么现象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当怎样对待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2分)
24.(5分)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的铁器使用始于春秋初年。……铁器应用于农业,出现了铁犁牛耕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有可能开辟更多的“私田”。……诸侯、贵族和周天子争夺“公田”。……从贵族奴隶主中分化出来的一批地主……采用征收实物地租的办法剥削农民。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命蜀守李冰壅(注:堵塞)江水作坝,穿二江以通船,灌三郡之田亩,使四川沃野千里,号为陆海。
材料三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原因。(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壅江水”修建的工程名称。(1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无敌于天下”的原因。(2分)
25.(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为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 商代,国家的外部形式表现为方国联盟,是一个松散的联盟。西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宝至亲或功臣,分布在天下各地,代表周天子行使对地方的统治权,并通过宗法礼制,确定天子与诸侯的君臣关系,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
——《中国历史》
材料三 王室分封宗亲功臣的既定制度,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约来,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同时,而同的诸侯国之间多有同宗共祖的宗亲关系或互通婚姻的姻亲关系,横向联系也较以前密切,
——《中国历史·先秦卷》
(1)材料一中的“天下为公”和“天下为家”分别代表什么政治制度?(2分)
(2)“商”的建立者是谁?据材料二,商、周时国家外部形式的特点分别是什么?(3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分封制调节了哪些社会关系 据材料概括分封制的作用。(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