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
①长沙第一师范对毛泽东的成长无疑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在这里,毛泽东度过了他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
②青年人求学,大多喜欢谈立志。毛泽东认为,离开真理来谈立志,只是对前人中有成就者的简单模仿。真正的立志,首先是寻找真理。1915年9月,在给好朋友萧子升的信中,他提出有“为人之学”“为国人之学”“为世界人之学”。看来,心系社会,苦学砺志,是这位师范生当时最基本的自我设计。
③在一师,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是教伦理学的杨昌济。杨昌济,长沙板仓人,1903年留学日本,六年学成后又赴英国修学三年,然后游历德国、瑞士。归国后,数次辞谢做官而从学,把教书育人看作自己的天职。他在一师讲修身课时,要求学生“高尚其理想”,鼓励他们要“奋斗”,“有朝气”,“有独立心”,能“立定脚跟”,而办事又要“精细”,“小不谨,大事败矣”。对学问,他认为要“贯通今古,融合中西”,自己要有分析的批判的精神。毛泽东很喜欢杨昌济的课,还时常去他的家里讨论问题。他自称:“近年来有所寸进,于书本得者少,于质疑问难得者多。”除杨昌济外,毛泽东还常到徐特立、黎锦熙、方维夏等老师那里去求学解疑。这在黎锦熙1915年的日记中有多处记载,所谈内容有“读书方法”,“在校研究科学之术”,也有“改造社会事”。
④在学校的课程中,毛泽东把重点放在修身、哲学、国文、历史和地理等几门上,对数学、图画不花很多精力。他给朋友的信中说:“从前拿错主意,为学无头绪……于是决定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他每天总是在天色微明时就起身,晚上熄灯后还借外面一点微弱的灯光苦读,从不肯浪费半点时间,而且持之以恒。从先秦诸子到本省的县志,他都认真地研读。他在给好友萧子升的信中开列了77种古代经、史、子、集的著作,说“苟有志于学问,此实为必读而不可缺”。
⑤作为湖南人,毛泽东这个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和选择,深受湘学士风的影响。湖南历来注重兴办书院,许多著名学者曾在岳麓和城南等书院讲过学。学子们历代相传,不断阐发,到了晚清,形成以推崇性理哲学、强调经世致用、主张躬行实践为基本特征的湘学士风。在这种风气熏陶下,湖南学人大多关心世事,热衷于投身政治活动,涌现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从而使湖南成为近代以来最有朝气的省份之一。年轻的毛泽东,自然受到这一浓厚的文化土壤的强烈感染。湖南一师规定的《教养学生之要旨》里,专列一条:国民教育趋重实际,宜使学生明现今之大事,察社会之情状。毛泽东在《讲堂录》里记下不少这方面的言语,如:“实意做事,真心求学”;“古者为学,重在行事”;“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
⑥耳濡目染,手写心记,强化了毛泽东对社会实际的重要性的认识。他常对同学们讲,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这无字之书,就是实际的社会。1917年暑期,他邀了当时已从一师毕业、在楚怡小学教书的萧子升,各带一把雨伞、一个挎包,装着简单的换洗衣服和文房四宝,外出“游学”。毛泽东他们没带分文,历时一个多月,走了九百多里路,游历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个县的不少乡镇。途中,结交了农民、船工、财主、县长、老翰林、劝学所所长、寺庙方丈各色人等,写了许多笔记。这样的“游学”,毛泽东在校期间还进行过几次。第二年春天,他和蔡和森沿洞庭湖南岸和东岸,经湘阴、岳阳、平江、浏阳几县游历了半个多月。他日后养成的调查研究作风,从这里已可看出些端倪。
⑦中国社会这时正处在剧烈的动荡中。在一师期间,毛泽东总共花了160块钱左右,大约有三分之一用在订阅报刊上面。和同学们谈起时事,他总是有条有理,了如指掌,并且往往充满着激情。于是就有了“时事通”的外号。这更加深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⑧1918年,毛泽东从长沙一师毕业,结束了五年半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此时的中国,一场急风暴雨就要来临。
(节选自金冲《毛泽东传》)
9.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毛泽东也看重立志,但他反对对前人中有成就者进行简单的模仿,他认为,应当首先寻找真理,并将其与社会需求相联系,才是真正的立志。
B.毛泽东非常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学习,所以他要求好友萧子升阅读古代经、史、子、集著作,并开列了推荐书目77种。
C.强调经世致用、主张躬行实践是湘士学风的全部特征,这一风气催生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毛泽东自然也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D.毛泽东在校期间分别与萧子升和蔡和森进行过“游学”,这两次“游学”经历养成了他注重调查研究的作风。
E.本文选取毛泽东在长沙一师时的学习生活材料,围绕“修学储能”这个中心,表观了一代伟人在青年时代就展现出的卓尔不群的素质。
10.长沙一师的老师们给了毛泽东哪些方面的影响?请简要分析。
11.从三、四两段看,毛泽东在一师期间是如何对待学习的?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
12.长沙一师五年的师范生生涯,为毛泽东后来投身社会革命储备了哪些能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9.EA(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答B.D不给分。)
10.
①修身方面的谆谆教诲。
②做学问内容和方法方面的指导。
③改造社会方面的释疑解惑。(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1.
①有批判精神,喜欢质疑问难。
②学习重点明确,主次分明。
③懂得为学之道,能处理好博与约、中与西、普通与专门的关系。
④惜时苦读,持之以恒。
⑤认真研读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打下扎实的学问根基。(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2.
①下了正确的人生志向:心系社会,探求真理。
②打下了深厚的学问基础:广博学习,注重方法。
③形成了 重视社会实际的思想方法:关心世事,经世致用。
④初步养成了调查研究的作风(或获得了社会活动的初步经验):几番游学,深入生活。
⑤培养了关心时事的强烈社会责任感:订阅书报,风云在胸。(能就其中四个方面进行探究即可,要求有理有据。每个方面的探究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9.C项遗漏了“推崇性理哲学”的信息。B项原文信息是“他在给好友萧子升的信中开列了77种古代经、史、子、集的著作” ,并无“要求”意味。D项与“调查研究作风”相关的“游学”不只是“两次”,而且并没有立刻“养成”调查研究作风,文中说的是“日后养成的调查研究作风”。
【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文章是传记,传记最重要就是真实性,时间、时间力求准。
10.题干问的是“长沙一师的老师们给了毛泽东哪些方面的影响?请简要分析。”这是一道局部信息筛选的题目,注意找准区位,选取关键的此句分条作答,该题的答题区域在文章第③节,注意对文段进行切分,提取关键词语“他在一师讲修身课时,要求学生 ‘高尚其理想‘,鼓励他们要‘奋斗‘,‘有朝气‘,‘有独立心‘,能‘立定脚跟‘,而办事又要‘精细‘,‘小不谨,大事败矣’。”“对学问,他认为要‘贯通今古,融合中西”,自己要有分析的批判的精神。”“这在黎锦熙1915年的日记中有多处记载,所谈内容有’读书方法’,’在校研究科学之术’,也有’改造社会事’。”总结,形成答案,注意要概括语句内容,不要照抄。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本题的“块”就在文章的第③节。二 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例如“他在一师讲修身课时,要求学生 ‘高尚其理想‘,鼓励他们要‘奋斗‘,‘有朝气‘,‘有独立心‘,能‘立定脚跟‘,而办事又要‘精细‘,‘小不谨,大事败矣’。”“对学问,他认为要‘贯通今古,融合中西”,自己要有分析的批判的精神。”“这在黎锦熙1915年的日记中有多处记载,所谈内容有’读书方法’,’在校研究科学之术’,也有’改造社会事’。”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
11.题干问的是“从三、四两段看,毛泽东在一师期间是如何对待学习的?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答题关键词“如何对待学习”。答题区间在文章三、四两段中,关键语句为“毛泽东很喜欢杨昌济的课,还时常去他的家里讨论问题”“除杨昌济外,毛泽东还常到徐特立、黎锦熙、方维夏等老师那里去求学解疑。”“是决定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从不肯浪费半点时间,而且持之以恒”“从先秦诸子到本省的县志,他都认真地研读” 总结,形成答案,注意要概括语句内容,不要照抄。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本题的“块”就在文章三、四两段。二 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本题关键句“毛泽东很喜欢杨昌济的课,还时常去他的家里讨论问题”“除杨昌济外,毛泽东还常到徐特立、黎锦熙、方维夏等老师那里去求学解疑。”“是决定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从不肯浪费半点时间,而且持之以恒”“从先秦诸子到本省的县志,他都认真地研读”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
12.题干问的“长沙一师五年的师范生生涯,为毛泽东后来投身社会革命储备了哪些能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答题关键词“为毛泽东后来投身社会革命储备了哪些能量”。答题区间在全文中中,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关键语句为“心系社会,苦学砺志,是这位师范生当时最基本的自我设计。”“所谈内容有‘读书方法’,‘在校研究科学之术’,也有‘改造社会事’。”“他每天总是在天色微明时就起身,晚上熄灯后还借外面一点微弱的灯光苦读,从不肯浪费半点时间,而且持之以恒。从先秦诸子到本省的县志,他都认真地研读。”“在这种风气熏陶下,湖南学人大多关心世事,热衷于投身政治活动,”“毛泽东在《讲堂录》里记下不少这方面的言语,如:“实意做事,真心求学”;“古者为学,重在行事”;“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耳濡目染,手写心记,强化了毛泽东对社会实际的重要性的认识。”“加深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总结,形成答案,注意要概括语句内容,不要照抄。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本题的“块”就在全文。二 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