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18.请概括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19.诗歌的后两句,诗人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8.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出久而未归,内心空虚,无心劳作,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性格情感3分,身份2分)
19.诗歌的后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思妇因为日夜的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逐渐的减弱其清辉,逐渐变成了缺月。写得极含蓄委婉,又真挚动人,给人以鲜明的美的感受。(手法、解释、效果各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8.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诗歌整体意境,抓住关键词分析作答,由内容可知,此诗以事写人,故侧重的是遭遇,由“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可判断这是一个因丈夫远行久而未归,内心空虚,无心劳作的女子形象;再根据“思君如满月”可得出思妇形象;“夜夜减清辉”表现出了思妇因思念而逐渐憔悴的愁容。据此可组织答案即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关心体贴丈夫、安于贫苦的贤淑的女性形象等。鉴赏时,应根据诗词中有关人物的行为举止等描写的关键词,联系以上常见的形象分析作答。
19.此题考查赏析诗歌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能力。可抓住关键词,根据诗歌内容及作者的情感分析作答。“如满月”“减清辉”明显是比喻,比喻女子思念丈夫而日益消瘦的情形。在表达效果方面,可从比喻的一般性作用,从生动形象或委婉含蓄的角度答出其描绘女主人公形象的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古代诗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是复杂多样的。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在表现手法上,多用比兴、对比、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相衬等;此外,还有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衬托(以乐衬哀、以哀衬乐、以静写动、以动写静、欲扬先抑、欲扬先抑。)例如本题,便可从比喻的修辞手法,抓住关键词,从形象生动、含蓄委婉的角度组织答案即可。答题时应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句子简要分析,分析时要准确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