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上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复习题一

学考宝 作者:佚名

Word文档版

学考宝(xuekaobao.com)友情提示:html格式不完整,如有需要请根据文末提示下载并进行二次校对Word文档。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部编版)历史七上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复习题一
一、单选题
1.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用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
A.罗贯中《三国演义》 B.司马光《资治通鉴》
C.历史剧《三国》 D.诸葛亮《出师表》
2.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  )
A.蔡伦 B.祖冲之 C.张仲景 D.贾思勰
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  )
A.温暖湿润 B.种植水稻 C.北人南迁 D.土地肥沃
4.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与交融日益加强,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显著进步。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是:(  )
A.显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消除了南北之间的差异
C.奠定了隋唐统一的基础 D.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5.魏晋以来,内迁少数民族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这表明(  )
A.民族交融成果显著 B.民族纷争完全消失
C.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D.黄河流域适合游牧
6.如图是魏晋时期的墓砖壁画“犁耕图”,出土于甘肃嘉峪关地区。下列对该出土文物信息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
A.棉布已成为当时人们的主要衣料
B.曲辕犁在当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C.反映了魏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牛耕
D.展现了当时河西地区农业生产的场景
二、填空题
7.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是《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8.东汉末年的   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代表作《   》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美称。
9.图1中③所在的是   国;图2中①所在的是   国。
三、材料判断题
10.阅读下表后判断
项目 变革背景 变革措施 变革意义
商鞅变法 秦国弱小,诸侯鄙视秦国。 改革土地制度;重农抑商;奖励军功;迁都咸阳,推行县制;实行连坐法等。 旧制废除,新制度建立,国家富裕,军力增强,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统一北方,社会矛盾激化,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 借鉴汉有一天政治和经济制度;迁都洛阳;学习汉族文化习俗等。 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北魏统治,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了鲜卑等少数民族的社会进步,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以下结论是从上表中得出的,请在横线上填“A”;与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不符的,请在横线上填“B”;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横线上填“C”。
①两者都是因为政权的弱小而改革。   
②两者都进行了迁都。   
③两者在推行过程中都遭遇了极大阻力。   
④两者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⑤评价前者应以肯定为主,评价后者应以否定为主。   
四、问答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也,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请回答:
(1)“然操遂能克绍”是指什么战役?
(2)从文中看诸葛亮给刘备提出了什么样的谋略?这个谋略在此后有何成功的实践
(3)刘备三次去请诸葛亮,历史上把这一故事叫什么?
12.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前秦皇帝苻坚在位前期励精图治,重用汉人王猛,推行一系列政策与民休息,加强生产,终令国家强盛,统一北方,与东晋对峙。
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民族关系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五、辨析题
13. 280年,西晋晋武帝司马懿率军队灭吴,统一了全国。
14.贾思勰撰写的《大明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六、材料分析题
15.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春秋中期以后,使用铁器的情况已很多。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江西九江、江苏六合、河南洛阳等地,都发现了春秋中晚期的铁农具。孔子的弟子舟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汉初几任皇帝最为重视的就是国之命脉农业的发展。汉文帝曾说:“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 汉景帝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其令郡国务农桑。
——《汉书》
材料三 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起,北方长时间陷入战乱之中,人民纷纷迁徙到江南,黄河中下游地区一片萧条,南方则在相对稳定条件下利用北方南迁的大批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经验,使南方经济得以发展。
——摘《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
(2)材料二体现了汉初的统治者实行什么样的统治措施?材料中的统治者在位期间出现的盛世局面史称什么?
(3)根据材料三,归纳西晋末年以来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推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16.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9次离京调研考察,改革均被提及。纵观历史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论语》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代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上。——《简明中国史读本》
请回答:
(1)依次写出三则史料反映的我国古代史上的三次政治改革。
(2)第一次的改革有何影响?
(3)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材料中的哪一句话能够反映出此次改革所起到的作用?
(4)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第三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概括第二三则史料,指出这两次改革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
17.“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历史上的变法和改革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奖励军功,按军功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②规定官员必须在朝廷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③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
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改姓汉姓
⑤设立县制,由国君任命官吏治理
⑥以汉服装代替鲜卑服
材料二:关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学者们有各种看法。
观点一:魏孝文帝改革,使鲜卑等民族融入了汉族之中。正由于鲜卑等民族的不断加入,才为汉民族不断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使汉民族的人口数量日益增加,今天汉族能成为中国的主体民族和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离不开鲜卑等民族的贡献。
——葛剑雄《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
观点二:北魏孝文帝这些移风易俗的决策与措施,使鲜卑没有了自己的语言,没有了自己的姓氏,没有了服饰,没有了自己纯粹的血统,鲜卑彻底丧失作为一个民族的独立性、主体性。
——黄朴民《北魏孝文帝“全盘汉化”的不归之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某同学搜集了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部分措施(见上表),请根据所学知识将上表中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区别开来,将上表内措施的序号填写在下表相应位置。
A.属于商鞅变法措施的序号 B.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序号
       
(2)请选择上表中关于商鞅变法内容的两项措施,谈谈改革措施的具体作用。
(3)依据材料二说明关于魏孝文帝改革的两个观点有什么不同?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孝文帝改革的积极影响。
七、综合题
18.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图中A是   国,蜀国的建立者是   ,吴国的都城是   。
(2)图中B处发生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该战役是   。
(3)图中吴国在230年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   ,即今中国台湾。
19.读下图回答
(1)请写出图1中字母所代表的政权名称。
A    B    C    D   
(2)请写出图2中字母所代表的政权名称。
E    F   
(3)图1中A国与赵国之间在战国末期发生的空前激烈的战役是?
(4)奠定图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战役是?
(5)结束图1、图2政权并立局面的分别是哪两个王朝?这两个王朝有很多共同点,请说出其中一点。
八、论述题
20.以下是小历和小史同学关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主要原因的讨论,你赞同哪位同学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图1的这一制度的弊端导致了西晋末年哪一历史事件的爆发?图2反映了秦朝哪一政治制度?
(2)请任选以下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A.政治制度的创新推动国家的发展。
B.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要求,阅读题文所提示信息可知:诸葛亮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其作品《出师表》是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2.【答案】B
【解析】【分析】结合已学知识可知南朝宋、齐时期我国伟大的科学家祖冲之,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方面都有突出成就。其中尤其是数学,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求出了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6之间,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数值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比欧洲早1100年。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贡献相关知识的掌握。解题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 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 ”,结合所学可知,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数值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
3.【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南朝时期,北方人大量南迁,带去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这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关内容。
4.【答案】C
【解析】【分析】A项,实现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在南宋,故A项错误;
B项,消除了南北之间的差异说法太绝对,差异没有消除,故B项错误;
C项,据“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与交融日益加强,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显著进步”可知,这些因素都为隋唐统一奠定了基础,故C项正确;
D项,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的标志是吴国的建立,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使用排除法作答。
5.【答案】A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 内迁少数民族向汉族人民学习 , 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 ,他们相互学习,促进了民族融合,成果比较显著,符合题意;
B. 民族纷争完全消失 ,不符合题意;
C.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不符合题意;
D. 黄河流域适合游牧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需要理解回答。解答时,要求学生紧贴题干信息分析理解来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找到正确答案。
6.【答案】D
【解析】【分析】 观察图片并结合“魏晋时期”“甘肃嘉峪关地区”可知,棉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图中犁不是曲辕犁,我国的牛耕开始出现是在战国时期,ABC 三项可排除;
图片展现了当时河西地区农业生产的场景,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状况,关键信息是“魏晋时期”“甘肃嘉峪关地区”。
7.【答案】兰亭集序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故答案为:《兰亭集序》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8.【答案】张仲景;兰亭集序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的医学家张仲景被称为“医圣”;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序》。
故答案为:张仲景;兰亭集序
【点评】东汉时期的医学家张仲景被称为“医圣”;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序》,属于常考知识点,知识要牢记。
9.【答案】楚;魏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可知③所在的是楚国,三国鼎立形势图①所在的是刘备建立的魏国。
故答案为:楚;魏
【点评】 主要考查战国时期、三国时期的相关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战国时期、三国时期的相关知识。
10.【答案】B;A;C;A;B
【解析】【分析】(1)商鞅变法的原因是秦国弱小。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是北魏统一北方,社会矛盾激化,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本题的所表达的意思与上表信息不符。(2)商鞅变法的措施之一是迁都咸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之一是迁都洛阳。本题的结论是从上表中得出的。(3)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在推行过程中都遭遇了极大阻力。本题的所表达的信息上表没有涉及的。(4)通过商鞅变法,旧制废除,新制度建立,国家富裕,军力增强,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北魏孝文帝改革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北魏统治,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了鲜卑等少数民族的社会进步,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本题的结论是从上表中得出的。(5)通过商鞅变法,旧制废除,新制度建立,国家富裕,军力增强,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北魏孝文帝改革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北魏统治,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了鲜卑等少数民族的社会进步,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因此说评价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应以肯定为主。
故答案为:(1)B。(2)A。(3)C。(4)A。(5)B。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原因的知识点。(2)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的知识点。(3)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知识点。(4)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影响的知识点。(5)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知识点。
11.【答案】(1)官渡之战。
(2)建议联合孙权,共同抗曹,大败曹军,在赤壁之战中取胜,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3)三顾茅庐。
【解析】【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官渡之战的准确认识,材料中“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说的是曹操比起袁绍,名气小而且兵力人口也少,但曹操最终能击败袁绍,从弱者变成强者,并不仅仅是上天的眷顾而已,也是因为曹操的智慧谋略过人啊,据此分析可知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即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及知识运用的能力,材料阐述了曹操坐拥百万大军,挟持天子来号令诸侯,这真的是不能和他对抗啊。而孙权占据江东,已经三代人了,国家有长江天险保护,而且百姓也拥护他,贤能之士为他效力,这股力量可以和他结盟为友而不能图谋吃掉,据此分析可知诸葛亮的建议是联合孙权,共同抗曹,第二小问结合已学知识可知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的准确了解,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刘备曾三次到诸葛亮的茅庐拜请诸葛亮出来辅佐自己打天下,表现了其诚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点评】三国鼎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12.【答案】民族交融趋势。
【解析】【分析】依据图画信息,汉人和少数民族在衣食住行方面互相影响,前秦皇帝重用汉人王猛,终令国家强盛,统一北方,这反映了当时民族交融的趋势。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依据图片信息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孝文帝改革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13.【答案】错误;司马懿改为司马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司马懿是三国时期魏国的臣属,280年下令灭吴的晋武帝是司马炎。
故答案为:错误;司马懿改为司马炎。
【点评】本题考查西晋的统一,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辨析能力,难度较易,掌握西晋建立和统一过程中的人物即可。
14.【答案】错误;《大明历》改为《齐民要术》。
【解析】【分析】北魏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是世界农学史上的名著。
故答案为: 错误;《大明历》改为《齐民要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贾思勰的著作是《齐民要术》。
15.【答案】(1)生产工具:铁制农具;生产方式:牛耕
(2)措施:注重农业发展,提倡以农为本。“文景之治”。
(3)原因:南方社会相对稳定;南迁人民给南方带来充足劳动力;南迁人民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南迁人民带来先进生产经验。
(4)因素:生产工具革新;统治者制定适当的政策;先进的生产经验;经济交流;先进的生产技术;安定的局面等。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讲地创造了条件。故在我国农业生产领域中生产工具出现了铁制农具;生产方式出现了牛耕。
(2)问题一:依据材料二信息“汉初几任皇帝最为重视的就是国之命脉农业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发展,提倡以农为本。问题二: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力增强,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3)依据材料三信息“北方长时间陷入战乱之中,人民纷纷迁徙到江南,黄河中下游地区一片萧条,南方则在相对稳定条件下利用北方南迁的大批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经验,使南方经济得以发展”结合所学可知,西晋末年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相对稳定;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大批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经验,使南方经济得以发展。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推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有: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的革新;统治者制定适当的政策;社会的安定因素;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经验等。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文景之治、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等相关史实。
16.【答案】(1)管仲改革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
(2)使齐国国富兵强,为齐桓公称霸奠定了基础。
(3)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
(4)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人联姻等); 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解析】【分析】(1)按要求阅读材料提示信息作答,材料一 中: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 可知反映的是管仲改革;材料二中“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反映的是商鞅变法;材料三中“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代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故答案为管仲改革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2)要求答出第一次改革的影响,通过答第一题可知改革为管仲改革,根据所学知识管仲改革使齐国国富兵强,为齐桓公称霸奠定了基础,故答案应为:使齐国国富兵强,为齐桓公称霸奠定了基础。(3)第一小问要求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改革的主要内容,阅读题文提示信息:“坏井田,开阡陌”,是指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急耕战之赏”是指奖励耕战,第二小问要求答出材料中的哪一句话能够反映出此次改革所起到的作用,根据所学知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所以“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这句话最能反映其作用,故答案为: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4)第一小问要求答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内容应为: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姻等,说出四点即可。)第二小问概括第二三则史料,指出这两次改革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阅读材料提炼相关信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上”,可概括历史作用相同之处的答案为: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点评】(1)此题考查春秋争霸、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点。(2)此题考查管仲改革的相关知识点。(3)此题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点。(4)此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点。
17.【答案】(1)①③⑤;②④⑥
(2)商鞅变法规定奖励军功,提高了秦军战斗力。奖励耕织,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
(3)不同:观点一肯定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华民族发展作出的贡献。观点二指出改革使鲜卑民族丧失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特性。
影响:魏孝文帝的改革改变了北方各民族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北方地区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为确立封建统治,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内容有: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这些措施使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所以属于商鞅变法的措施的有①③⑤。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后,实行改革,要求鲜卑人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人通婚等,孝文帝的汉化措施,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所以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的有②④⑥。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规定奖励军功,按军功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激发了士兵作战的积极性,提高了秦军战斗力。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设立县制,由国君任命官吏治理有利于中央控制地方和中央集权制的确立,加强了君主的权力。
(3)根据观点一“今天汉族能成为中国的主体民族和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离不开鲜卑等民族的贡献。”可知,观点一肯定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华民族发展作出的贡献。根据观点二“北魏孝文帝这些移风易俗的决策与措施,使鲜卑没有了自己的语言,没有了自己的姓氏,没有了服饰,没有了自己纯粹的血统,鲜卑彻底丧失作为一个民族的独立性、主体性。”可知,观点二指出改革使鲜卑民族丧失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特性。魏孝文帝的改革的积极影响有:改变了北方各民族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北方地区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点评】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8.【答案】(1)魏(魏国或曹魏);刘备(刘玄德);建业
(2)赤壁之战
(3)夷洲
【解析】【分析】(1)根据地图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是曹丕建立的魏国;蜀国的建立者是刘备;孙权建立吴国,都城是建业。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30年,吴国派遣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即今台湾,说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故答案为:(1)魏(魏国或曹魏); 刘备(刘玄德);建业。
(2)赤壁之战。
(3)夷洲。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答题关键要牢记三国时代,政权分立,各政权建立的时间,人物与都城等基础史实。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赤壁之战,答题关键要牢固掌握赤壁之战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考查了三国时的台湾,是基础知识的测试,答题关键要熟悉吴国与台湾的交往史实,证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19.【答案】(1)秦;楚;齐;燕
(2)蜀;吴
(3)长平之战。
(4)赤壁之战。
(5)秦朝、西晋;都是统一的朝代(统一时间都不长)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战国七雄位置的识记。韩、赵、魏三家分晋,春秋曾经称霸的晋国不再存在。战国七雄指的是秦、楚、齐、燕、韩、赵、魏。按位置排的话,东齐西秦北燕南楚,中间是韩、赵、魏。因此图1中字母所代表的政权名称:A是秦B楚C齐D燕.。(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三国鼎立知识点。题干提供了关键是图片信息“三国鼎立示意图”,结合课本所学分析,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了基础,赤壁在长江沿岸。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当时,称台湾为夷洲根据三国鼎立示意图,魏国在北方,吴国在东,蜀国在西。(3)本题考查长平之战的相关知识点。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爆发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军大败,四十多万人被俘,绝大部分被坑杀。自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强大攻势,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4)本题考查的是赤壁之战。208年,想统一南方的曹操率大军南下进攻,遭到了南方的孙权和刘备两个军阀的抵抗。孙刘组成联军与曹军于赤壁一带对峙。联军采用火攻等计谋,打败曹军。迫使曹操逃回北方,从此龟缩黄河流域,不敢轻易南下,南方的孙刘两大军阀乘机巩固和发展各自的势力,可以说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5)本题考查学生对秦朝和西晋统一全国的认识。秦始皇率领军队横扫六国,完成了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三国鼎立完成了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280年,西晋军队灭到吴国,结束了分裂局面。秦朝、西晋都是统一的朝代,但都是短命的朝代。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0.【答案】赞同小史的观点。理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民族、和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这是主要原因,而江南优越的自然条件这是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这是主要原因,而江南优越的自然条件这是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故答案为: 赞同小史的观点。理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民族、和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这是主要原因,而江南优越的自然条件这是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回答。
21.【答案】(1)八王之乱。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2)答案示例:
观点:A.政治制度的创新推动国家发展。
论述:周初确立了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西周的统治范围。秦统一后,创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结论:由此可见,政治制度的创新发展,是国家向前发展的动力。
观点:B.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论述:秦统一后,创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强化中央权力,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结论:综上所述,中央集权,能有效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利于国家的统一
【解析】【分析】(1)根据图1可知,这反映的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后来,晋武帝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这些出镇的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因此,这一制度的弊端导致了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图2反映的的是秦朝实行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2)选择观点A. 政治制度的创新推动国家的发展。论述是结合西周实行的分封制与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行论述,如:周初确立了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西周的统治范围。秦统一后,创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结论:由此可见,政治制度的创新发展,是国家向前发展的动力。 选择观点B. 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论述:秦统一后,创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强化中央权力,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结论:综上所述,中央集权,能有效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利于国家的统一。
故答案为:(1)八王之乱。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2) 答案示例:观点:A.政治制度的创新推动国家发展。论述:周初确立了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西周的统治范围。秦统一后,创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结论:由此可见,政治制度的创新发展,是国家向前发展的动力。
观点:B.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论述:秦统一后,创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强化中央权力,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结论:综上所述,中央集权,能有效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利于国家的统一。
【点评】本题考查八王之乱、分封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重点掌握八王之乱、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度的相关知识点。
学考宝 www.xuekaobao.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学考宝(www.xuekaobao.com)
" 学考宝(www.xuekaobao.com)

图片资源预览

历史七上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复习题一

历史七上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复习题一

历史七上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复习题一

历史七上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复习题一

历史七上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复习题一

阅读全文
下载本文

相关文章

江西省赣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信息技术试题(无答案)

2024-07-04
江西省赣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信息技术试题(无答案)

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6月月考理科综合试题(含答案)

2024-07-04
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6月月考理科综合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生物试题(PDF版无答案)

2024-07-04
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生物试题(PDF版无答案)

云南省昆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地理试题(PDF版无答案)

2024-07-04
云南省昆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地理试题(PDF版无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2024-07-04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湖南省五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4-07-04
湖南省五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热门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故不积跬步,。(荀...

2024-01-23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故不积跬步,。(荀...

电商专业是学什么的 就业前景怎么样

2024-04-19
电商专业是学什么的 就业前景怎么样

2024数学类吃香前景好的专业有什么 专业报考热度进入前10怎么回事

2024-06-20
2024数学类吃香前景好的专业有什么 专业报考热度进入前10怎么回事

和林金石诗 其三原文、翻译和赏析

2023-11-07
和林金石诗 其三原文、翻译和赏析

2落花生 教学设计

2024-05-11
2落花生 教学设计

2024中外合作办学哪个学校办的好一点好就业

2024-06-29
2024中外合作办学哪个学校办的好一点好就业

听谭师弹琴原文、翻译和赏析

2023-11-07
听谭师弹琴原文、翻译和赏析

饯别李仲正府推二首 其一原文、翻译和赏析

2023-11-07
饯别李仲正府推二首 其一原文、翻译和赏析

以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为韵集古十四绝为户部白玢郎中题画 其六原文、翻译和赏析

2023-11-07
以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为韵集古十四绝为户部白玢郎中题画 其六原文、翻译和赏析

红楼梦绝句题词为菽园孝廉作 其二原文、翻译和赏析

2023-11-07
红楼梦绝句题词为菽园孝廉作 其二原文、翻译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