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考宝(xuekaobao.com)友情提示:html格式不完整,如有需要请根据文末提示下载并进行二次校对Word文档。
教学设计
课 题 7.5摩擦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木块、砝码等
教材内容 分 析 教材内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本课是在学习过力的三要素、重力之后建立摩擦力的概念。重点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要让学生学会将理论联系实际,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设计理念 建议从技术融合创新的思路上表达,描述整节课中期望利用何种技术,在教学教研、课堂应用、学生评价、有效反馈等哪个方面进行创新突破。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让知识呈现更加直观。通过旧知复习,理清本课知识的逻辑性,让学生更好掌握知识。
学情分析 该班级学生物理基础知识相对扎实,同时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是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存在不足,容易停留在感性认识之上。要着重给学生突破摩擦力的方向问题,并且让学生尝试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相关生活现象。
教学目标 1.知道摩擦力的概念及摩擦现象,会分辨静摩擦、滚动摩擦。 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 3.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控制变量法,体会探究过程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4.知道摩擦的利和弊以及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2.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难点】 1.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方向。 2.会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师生活动 老师:对前一节课的重力有关知识复习提问。 学生:跟着老师的课件引导,回顾旧知。并拓展重力随着地理纬度的增大而细微增大。
设计意图 设计在该环节里的技术应用的教研与技术融合的目的是否达到。如:“采用展示 石拱桥的图片导课”,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几何图形中观察几何。 通过在课件上列表,让学生充分区别重力和质量的不同,很好的达到了复习与拓展的目标。
教学环节(二) 师生活动 老师:提出问题“1.古人为什么要用圆木来搬运巨石? 2.手推桌有什么感觉?” 学生:被引入摩擦力的思考,带着问题预习课文。 预习问题: 1.常见的摩擦力有哪些?可以分成几类? 2.滑动摩擦力的三要素? 3.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力?
设计意图 设计在该环节的技术应用是否合理。同样需要考虑到技术应用是否能满足教学、是否能创新教学环节、是否符合学生学情等一些列问题。 通过展示图片,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有逻辑、有目标地预习课文,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环节 (三) 师生活动 老师:通过展示滑冰运动员、从滑梯上滑下的小朋友、冰壶运动员推冰壶等图片,请学生归纳它们属于哪一种摩擦?能从中总结出它的定义吗?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总结出滑动摩擦力的定义。 老师:创设情境,一个木块被拉着在地面上以速度V向右运动,请对它进行受力分析。 学生:按照之前学过的“一重二弹三摩擦四其它”的原则进行受力分析,并找出摩擦力,对滑动摩擦力的三要素进行分析。得出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原理是:
设计意图 如上思考,建议要充分考虑到“恰当的时机使用恰当的技术”的问题。 通过图片的直观呈现,让学生对摩擦力有更深入的生活体验。通过受力分析的作图,让学生摩擦力的三要素。
教学环节 (四) 师生活动 老师:提出问题“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根据生活体验说出自己的猜想。 老师:既然有多个因素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我们就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来探究。老师通过展示图片讲授实验过程,要求学生若对实验过程还有疑问及时提出。然后用希沃白板的投屏技术向全班同学展示实验的全过程。 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设计意图 通过希沃投屏技术,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全班每一个同学对实验过程都有一个身临其境的体验,能够更好理解物理知识,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教学环节 (五) 师生活动 老师:用课件展示当堂练习 学生:即学即用,马上运用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知识完成练习。 老师:什么时候我们希望摩擦力大一点?如何增大有益摩擦?什么时候我们希望摩擦力小一点?如何减小有害摩擦? 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并观察图片作答。总结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设计意图 用课件展示练习,让学生当场见题,当堂完成。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让学生更好理解知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反思请多反思教学重难点用技术环境展示是否得到了优化、教学过程中的技术应用是否符合预期、学生互动是否满足效果、技术应用是否得到创新等问题。 本课的特点是知识点相对较多,梳理好知识的条理至关重要。重点实验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要通过希沃投屏技术让学生充分观察,掌握到位;也要注重讲练结合,加强练习的针对性,练习可以是课件展示,也可以是口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