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考宝(xuekaobao.com)友情提示:html格式不完整,如有需要请根据文末提示下载并进行二次校对Word文档。
山西省吕梁市2024届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吕梁市2024年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的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美德伦理学是当代伦理学最重要的前沿理论之一。尽管这一学术概念的创立源自英美学界在20世纪中叶的讨论,但是,其中蕴涵的问题和思想旨趣却是当代伦理学理论亟待应对的内容。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讨,美德伦理学至今已衍生出幸福主义、情感主义、多元主义等主要分支。同时,借助与知识论、心理学、法理学的融合,它进一步发展出美德知识论、美德心理学和美德法理学等交叉前沿领域。总之,美德伦理学以美德概念作为核心,重新理解伦理生活与伦理知识的经验本质,重新构造道德行动与道德反应的心灵模式,重新确立人类本性与共同生存的自然样态。
然而,我们越深入地了解美德伦理学的历史和形态,便越会对美德伦理学的状况感到困惑。比如,很多人认为美国哲学家麦金太尔及其《追寻美德》堪称当代美德伦理学的代表人物和著作,可是,麦金太尔本人却拒绝承认自己是“美德伦理学家”;又比如,很多人因为看到美国哲学家纳斯鲍姆在古希腊悲剧中挖掘出不少有关美德的议题,便认为她开出一条新的美德伦理学路径,却没有注意到她认为“美德伦理学”这个概念多余。另外在内容上,我们不得不认真区分“历史形态的美德伦理学”与“理想形态的美德伦理学”,区分“作为思想运动的美德伦理学”与“作为思想观念的美德伦理学”;我们还需要认真对待美德伦理学的全球性,在中国、印度、拉美等文明类型中,在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类型中探寻不同的美德伦理学形态。
承认上述的美德伦理学的复杂性与丰富性,需要我们对美德伦理学的内涵外延、主要阶段、基本观点予以如实描述。尽管这种描述是美德伦理学思想的一部分,但它却并没有充分解释美德伦理学究竟具有怎样的历史渊源。因此,对美德伦理学来说,一项必需甚至紧迫的研究任务就是,针对美德伦理学的历史渊源与历史形态进行完整梳理与详细阐述。这意味着,我们要把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各种以美德概念为核心的伦理学说筛选出来,加以如实地概括和连贯地叙述。我们不仅有必要回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阿奎那、休谟、尼采等西方哲学家的美德理论,考察印度文明、中东文明的美德观念,更有必要引入孔子、孟子、庄子、朱熹、王阳明等中国思想家关于美德问题的思考与反思。他们当然并不都是严格意义上的美德伦理学家,但他们的这些思想却可以被视为针对美德伦理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从而有助于为美德伦理学的当代建构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 超然客公众号
不仅如此,美德伦理学的根本宗旨在于通过完美人格的刻画,从而揭示积极的人生状态,因此,对美德伦理学的历史渊源的讨论还可到文学经典和史学经典中去探求,甚至直接到史实和现实中去把握。在那里,我们反倒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到人性的高贵或卑劣,更加具体地看到美德或恶德的演绎方式,也更加完整地看到伦理思想同整个人文知识系统的交互影响。一旦打开思路,不仅可以在西方的史诗或戏剧中有所收获,更可以在中国的各类文献——如《史记》这样的纪传体史书、《世说新语》这样的人物品评记录集,抑或《西游记》这样的通俗小说文本中发现关于美德的历史意识。
作为一种重视道德行为者的心理状态与行为语境的伦理学,美德伦理学还拥有更加饱满的现实关怀。比如,在涉及生物医学、人工智能、航天探索等科技前沿领域时,美德伦理学发挥着巨大影响力。比如,美德伦理学会关注在医药研发和医疗服务的过程中,行为者的道德推理与情感反应;会关注在人工智能的研制和运用过程中,开发者与被开发者之间的道德地位与行为模式;还会关注在太空科研乃至星际开发的条件下,人类面临的全新道德环境及其人性表现。概言之,科技的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指引着美德伦理学的未来方向。
然而,美德伦理学的未来指向不仅仅限于现实场域,它能否提升自身的知识含量,同样也影响到人们对它的关注和参与度。因此,美德伦理学需要进一步完善论证,提高自己的哲学思辨性。这意味着要将伦理学的讨论同存在论、知识论、价值论的研究结合起来,将道德哲学的命题同心灵哲学、行动哲学、政治哲学的发展结合起来。用美德的概念视角,贯穿伦理学内部的主要板块,打通哲学不同部门之间的深度联接。
作为一种与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知识与方法,美德伦理学对人类生活的未来样式的总体理解,将在更大程度上决定着它能否在未来的思想舞台占有一席之地。在这个意义上,中华文明传统以及我们目前正在推进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将会通过美德伦理学的视域而获得更大的普遍意义与未来价值。
(选自李义天《面向历史与未来的美德伦理学》)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当代伦理学前沿理论之一的美德伦理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衍生出多个分支,发展出多个交叉前沿领域。
B.重新构造道德行动与道德反应的心灵模式和重新确立人类本性与共同生存的自然样态,属于美德伦理学的任务。
C.柏拉图、阿奎那、尼采等西方哲学家和孔子、朱熹、王阳明等中国思想家的思想都可成为建构美德伦理学的资源。
D.美德伦理学影响着科技前沿领域的发展,同时科技前沿领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又指引着美德伦理学的未来方向。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美国哲学家麦金太尔及其《追寻美德》和美国哲学家纳斯鲍姆的认识,不能流于简单和肤浅,需要进一步分析。
B.在史实和现实中,往往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到人性,由此美德伦理学可通过完美人格的刻画,揭示积极的人生状态。
C.美德伦理学具有现实关怀性,重视关注各类现实场域中的行为者的心理状态、行为模式、情感反应及人性表现等。
D.中华文明传统和我国目前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将为美德伦理学在未来的思想舞台占有一席之地而贡献力量。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五段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中,贾府败落后,凤姐的哥哥王仁竞将凤姐女儿巧姐卖入烟花巷,幸好被感恩凤姐的刘姥姥所救。
B.史学家认为,《鸿门宴》中项羽没有杀掉刘邦,除了刘邦的巧饰,一个重要原因是项羽不完全相信刘邦会背叛自己。
C.2023年6月13日,浙江杭州的外卖小哥彭清林,为救跳江轻生的女子,从十余米高的桥上一跃而下,将女子救起。
D.《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在书中设计了“九九八十一难”的曲折取经过程,想告诉读者成功往往不可能一蹴而就。
4.美德伦理学的现实关怀体现在很多方面,结合所给图表,选择对它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美德伦理学给人们在面对复杂的伦理问题时提供了指导和原则,帮助人们做出道德决策。
B.美德伦理学在现实关怀方面最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关系的重要性,通过培养美德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C.美德伦理学关注个人的内在道德品质,通过追求美德帮助个人成长为有道德修养的人。
D.美德伦理学通过培养美德和道德行为来实现个人的自我完善和社会的福祉。
5.假如你是清华大学的教授李义天,将在世界伦理学论坛上就如何建设美德伦理学的问题发表主题演讲。请结合材料内容,列出演讲主体的内容要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逝川
迟子建
大约是每年的九月底或者十月初吧,一种被当地人称为“泪鱼”的鱼就从逝川上游哭着下来了。
泪鱼只在第一场雪降临之后才出现,到来时整条逝川便发出呜呜呜的声音。这种鱼被捕上来时双眼总是流出一串串珠玉般的泪珠,暗红的尾轻轻摆动,蓝幽幽的鳞片泛出马兰花色的光泽,柔软的鳃风箱一样呼嗒呼嗒地翁动。通常渔妇们把丈夫捕到的泪鱼放到硕大的木盆中,安慰它们,一遍遍祈祷般地说着:“好了,别哭了;好了,别哭了……”泪鱼果然就不哭了。
当晚秋的风在林间放肆地撕扯树叶时,敏感的老渔妇吉喜就把捕捞泪鱼的工具准备好了。吉喜七十八岁了,干瘦而駝背,喜欢吃风干的浆果和磨菇,常常自言自语。如果你乘着小船从逝川的上游经过这个叫阿甲的小渔村,想喝一碗喷香的茶,就请到吉喜家去吧。她还常年备着男人喜欢抽的烟叶,几杆铜质的烟锅齐刷刷地横躺在柜上,你只需享用就是了。
年轻时的吉喜丰挺拔,有着高高鼻梁和鲜艳嘴唇,发髻高绾,明眸皓齿,夏天总是穿着曳地的灰布长裙,吃起生鱼来是那么惹人喜爱——光锐的牙齿嚼着雪亮的鳞片和嫩白的鱼肉,发出奇妙的音乐声。而现在你若想相逢吉喜,也是件很容易的事。在阿甲渔村,你看哪一个驼背的老渔妇在突然抬头的一瞬眼睛里迸射出雪亮的鱼鳞般的光芒,那个人便是吉喜,老吉喜。
雪是悄然来临的。窗棂发出刮鱼鳞一样的嚓嚓的响声,不用说,泪鱼就要从逝川经过了。吉喜的木屋就面对着逝川。
吉喜被敲门声惊醒,来人是胡会的孙子胡刀。“吉喜大妈,这可怎么好,这小东西真不会挑日子,唉,泪鱼也要来了,多么不是时候……”男人第一次当爸爸时都是这么慌乱不堪的。
在阿甲渔村有一种传说,泪鱼下来的时候,如果哪户没有捕到它,一无所获,那么这家的主人就会遭灾。当然这里没有人遭灾,因为每年的这个时候人们守在逝川旁都是大有收获的。泪鱼不同于其他鱼类,它被网挂上时都活着,都是一斤重左右,体态匀称玲珑。将这些鱼投入注满水的木盆中,次日凌晨时再将它们放回逝川,它们再次入水时便不再发出呜呜鸣的声音了。
吉喜打发胡刀回家。她把捕鱼工具一一归置好,戴上银灰色的头巾便出门了。
吉喜望了望逝川,它在初雪中显得那么消瘦。她想起了胡刀的祖父胡会。年轻时的胡会能骑善射,围剿龟鱼最有经验。别看他个头不高,相貌平平,但却是阿甲姑娘心中的偶像。那时的吉喜不但能捕鱼、能吃生鱼,还会刺绣、裁剪、酿酒。那时的吉喜有个天真的想法,认定百里挑一的她会成为胡会的妻子,然而胡会却娶了毫无姿色和持家能力的彩珠。
胡会曾在某一年捕泪鱼的时候告诉吉喜他没有娶她的原因,“你太能了,你什么都会,你能挑起门户过日子,男人在你的屋檐下会慢慢丧失生活能力的,你能过了头。”
吉喜想,一个渔妇如果不会捕鱼、制干菜、晒鱼干、酿酒、织网,而只是会生孩子,那又有什么可爱呢?吉喜的这种想法酿造了她一生的悲剧。在阿甲,男人们都欣赏她,但没有一个男人娶她。
吉喜过了中年特别喜欢唱歌。吉喜的歌声像炊烟一样在阿甲渔村四处弥漫,男人们听到她的歌声就像是听到了泪鱼的哭声一样心如刀绞。他们每逢吉喜唱歌的时候就来朝她讨烟吃,并且亲切地一遍遍地叫着“吉喜吉喜”。然而吃完她烟的男人大都拍拍脚掌趿上鞋回家了,留给吉喜的,是月光下的院子里斑斑驳驳的树影。超然客公众号
吉喜过了四十岁就不再歌唱了,她开始沉静地迎接她头上出现的第一根白发,频繁地出入一家家为女人们接生。在吉喜的接生史上,还没有一个孩子是在泪鱼到来的这天出生的,从来没有过。她暗自祈祷上帝让这孩子在黄昏前出生,以便她能成为逝川岸边捕泪鱼的一员。天色灰黑的时候,吉喜觉得心口一阵阵地疼了。她听见渔村的狗正撒欢地吠叫着,人们开始到逝川旁生篝火去了。吉喜点亮了蜡烛,产妇朝她歉意地笑了,“吉喜大妈,您去捕泪鱼吧。没有您在逝川,人们就觉得捕泪鱼没有意思了。”
天完全暗下来了,逝川旁的篝火渐渐亮起来,河水开始发出一种隐约的呜咽声,那种不需月光照耀就横溢而出的悲凉之声已经从逝川上游传下来了。
夜越来越深了,胡刀已经从逝川打上了七条泪鱼。他抽空跑回家里,看他老婆是否已经生了。
大约午夜十一时许,产妇再一次被阵痛所包围。那颗猩红的果实终于从母体垂落下来,那生动的啼哭声就像果实的甜香气一样四处弥漫。吉喜沉静地等待第二个孩子的出世。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产妇呼吸急促起来,这时又一颗成熟的果实微微显露出来。
吉喜回到她的木屋,将鱼网搭在苍老的肩头,手里提着木盆,吃力地朝逝川走去。
子夜之后的黑暗并不漫长,天有些冷了,吉喜开始起第一片网。网从水面上刷刷地走过,是个空网。又过了一段时间,吉喜开始起第二片网。她小心翼翼地拉着第二片网上岸,感觉那网沉甸甸的。当网的端头垂头丧气地轻轻显露时,吉喜蓦然醒悟地拉上来的又是一片空网。天色渐渐地明了,篝火无声地熄灭了。逝川对岸的山赫然显露,吉喜听见水面发出“啪啪”的声响,那是泪鱼入水时的声音。吉喜的嗓音嘶哑了,她很想在逝川岸边唱上一段歌谣,可她感觉自己已经不会发声了。
放完泪鱼的渔民们陆陆续续地回家了,吉喜将两片鱼网拢在一起,站在空荡荡的河岸上,回身去取她的那个木盆。她艰难地靠近木盆,这时她惊讶地发现木盆的清水里竟游着十几条美丽的蓝色泪鱼!吉喜的眼泪不由弥漫下来了。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用黑土地常见的“泪鱼”构建了一个诗意的神秘之境,讲述阿甲渔村的传奇故事。B.“逝川”不仅是主人公吉喜一生悲剧命运的参照,而且也表达了中国人的传统时空观。
C.小说通过强烈的矛盾冲突,成功塑造了吉喜这样一位坚韧不拔、勤勉善良的女性形象。
D.小说结尾通过上天馈赠给错过时机的吉喜十几条泪鱼,印证了作者对苦难的温情表达。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泪鱼”作为小说的线索,隐喻着吉喜苍凉悲伤的人生,是吉喜的形象化身。
B.小说中交织着亦喜亦悲的多种声音和迷幻色彩,强烈冲击着读者的听觉视觉。
C.第5段“窗棂发出刮鱼鳞一样的嚓嚓的响声”的比喻,描写了泪鱼从逝川上游哭着出现的状态。
D.小说现实与回忆交替,借助虚构的现实达到了小说表达的含蓄与节制,完成了小说的意境创造。
8.小说第12段写到“吉喜过了中年特别喜欢唱歌”,第13段写到“吉喜过了四十岁就不再歌唱了”,请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要写吉喜的歌声。(5分)
9.沈从文的《边城》是田园牧歌式文学的代表,彰显了自然美、人物美和人情美,迟子建的很多作品也有这种唯美倾向,请结合小说简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春秋之末,至于战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自谋。其谋夫说客、谈天雕龙、坚白同异之流,下至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靡衣玉食,以馆于上者,不可胜数。此皆奸民蠹国者民何以支而国何以堪乎?
苏子曰:此先王之所不能免也。国之有奸,犹鸟兽之有鸷猛,昆虫之有毒整也。区处条理,使各安其处,则有之矣;锄而尽去之,则无是道也。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不察也。
夫智、勇、辩、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类不能恶衣食以养人,皆役人以自养也。故先王分天下之富贵与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矣。四者虽异,先王因俗设法,使出于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虽不尽然,取其多者论之。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节选自苏轼《六国论>)
材料二: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超然客公众号
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籍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斧,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请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节选自苏辙《六国论》)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三代以上A出于学B战国至秦C出于客D汉以后出于郡E县吏F魏晋以来出G于九品H中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谋夫说客”的意思是指那些专门为别人出谋划策并以此为生的人,这类人通常是从事游说诸侯的纵横家,如写《谏逐客书》的李斯。
B.考、指审察、察考,与《石钟山记》中“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中的“考”词义相同。C.窃,谦辞,私自,与《答司马谏议书》中“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中的“窃”词义相同。
D.区区指少小,与《孔雀东南飞并序》“感君区区杯”中的“区区”词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秋末期到战国时代,各国诸侯及卿相都争相收养各类人才,苏轼认为这样会加重老百姓的负担。
B.苏轼认为“智、勇、辩、力”四类人才,大多是不能自己穿坏的吃坏的而去奉养别人的,都是要役使别人来奉养自己的一些人。
C.六国拥有土地、军队的绝对优势,却相继为秦所灭,苏辙对此怪罪北宋的谋臣。
D.苏辙主张的是齐、楚、燕、赵四国协助韩、魏,让毗邻秦的韩、魏没有东顾之忧。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4分)
(2)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4分)
14.请说说两则材料对六国的评论各持怎样的观点?(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冬陆游离开南郑,第二年春天在成都任职,之后又在西川淹留了六年。这首词当是陆游客居西川时期的作品。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三句写词人客居萧条,独坐在昏黄的灯下寂寥孤寂的情态。
B.词人用典表达情感。用杜宇化鹃的故事,表达其悲切的情感。
C.词的结尾用“犹自”和“况”形成递进,反衬出词人客居他乡更增加一重羁愁。
D.本词先绘景,再借物抒情,接着通过联想抒发人生的感慨,结构细密、层次分明。
16.本词中说鹃啼“不堪听”,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则说“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同是鹃啼引发的情感,两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阿房宫赋》中“ ”和“ ”两句,用比喻描绘长桥之雄伟和复道之绚丽。
(2)对于爱人的分离,“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两句流露出无尽的忧伤,秦观《鹊桥仙》
中“ , ”两句却表现出达观的心态。
(3)面对着滚滚向前的流水,光阴转换、岁月沧桑之感油然而生,小刚情不自禁吟诵古人
的诗句:“ , ”。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我还记得小时候,那些漫长的夏日的夜晚,村里的男女老幼坐在阴凉的巷子里闲聊消夏的情景。超然客公众号
①讲述故事和闲聊意味着经验的交换,年长者自然会 A 地重复讲述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往事,走村串巷的手艺人则会报告他们在邻村的最近见闻,而那些能说会道的媳妇当然也会讲述当地的家长里短。
不久之后,在所有这些讲述者中,②一个更具权威的角色 B ,那就是采购员。
在20世纪60年代,在我们的乡居经验中,“采购员”毫无疑问就是 C 的代名词。③作为一个故事或见闻的讲述者,采购员周游全国各地的经历使他拥有了神奇的光环。他们的足迹比那些工匠和手艺人走得更远,他们的口中有着说不完的故事。他们都是本村人,④对当地的风俗人情了如指掌,他们无须从这些本村的农民口中学习和了解当地的掌故。他几乎是垄断了所有奇闻异事的讲述权和解释权。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人恰当的成语。(3分)
19.以下与文中“陈芝麻烂谷子”意思相近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旧事重提
B.新瓶装旧酒
C.积重难返
D.明日黄花
20.“对于那些足不出户的农民来说”这句话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哪一处(3分)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面对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能力,才能在未来找到施展才华的工作?目前来看,作为一个人工智能软件,ChatGPT 被投喂了海量数据,知识库非常庞大,但是其准确度还远远不够。它可以非常快速地给出信息,同时也会出现低级错误。不可否认,人工智能软件加快了人们寻找信息的速度,但人类识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变得更加重要。
软件写的文章看起来逻辑清楚、文笔流畅,但缺乏独特的情感体察。软件在聊天时,缺乏
幽默感,听不懂双关语、谐音梗、笑话等,凡是“抖机灵”脑筋急转弯之类的问题,软件都接不上来,更不能创作出具有强烈情感的独特文学作品。超然客公众号
人类有别于机器,就在于人类独有的心智结构:有价值观、有情感、有独立的思考创造能
力。①在10种最容易受人工智能技术所影响的工作中,②排名第一的就是电话销售。③但销售和客服大概率不会消失,④未来需要的是更深度的支持、面对面的服务和共情能力。⑤同样,⑥人工智能可以生产财经和体育类消息,⑦却不能代替记者进行深入采访和报道。⑧对于简单的信息汇编和重复性的工作,⑨不可避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21.面对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文中指出我们需要具备哪三种基本能力?请用三个词语加以概括,每个不超过4个字。(5分)
22.文中最后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认识事物时,我们的判断常常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笃信古人、权威和书本,听信大多数人的意见等。“自古以来”“著名专家表示”“书上说”“大多数人认为”等常见说法就体现了这些影响。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以上三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结合你认识事物的经验,选取合适的角度,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18分)
1.C【解析】据第4段最后两句话可知,能“成为建构美德伦理学的资源”的是他们的“美德理论”和“关于美德问题的思考与反思”,而不是“思想”,范围扩大化。
2.B【解析】据第5段第一、二句意思可知,“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到人性”是“对美德伦理学的历史渊源的讨论还可到文学经典和史学经典中去探求,甚至直接到史实和现实中去把握”的原因,属于因果倒置。
3.D【解析】第五段主要观点是“对美德伦理学的历史渊源的讨论还可到文学经典和史学经典中去探求,甚至直接到史实和现实中去把握”,言外之意,在文学经典和史学经典中,甚至在史实和现实中,都可以找到美德伦理学的表现。A 项是文学经典作品对人性的高贵或卑劣的刻画,可以作为论据。B项是史实中对项羽对人的信任,属于人性,可以作为论据。C项是现实生活中的美德,可以作为论据。D 项讲作者文学构思与设计,未涉及“美德或恶德”,不能作为论据。
4.B【解析】美德伦理学在现实关怀方面不是最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关系,而是最强调个人品德。
5.淤要对美德伦理学的内涵外延、主要阶段、基本观点予以如实描述。
于要对美德伦理学的历史渊源与历史形态进行完整梳理与详细阐述和讨论。超然客公众号
盂要关注前沿科技领域的发展对美德伦理学的指引。
榆要提升美德伦理学的知识含量,进一步完善论证,提高哲学思辨性(答出任意三点得 6分)
(二) (17分)
6.B【解析】A“小说用黑土地常见的‘泪鱼’构建了一个诗意的神秘之境”说法有误。“泪鱼”是作者创造出来的一种虚拟意象,并非“黑土地常见的”。C“小说通过强烈的矛盾冲突”说法有误。本文是诗化小说,整体风格平淡柔和,其矛盾冲突并不强烈。D“小说结尾通过上天馈赠给错过时机的吉喜十几条泪鱼”说法有误。“泪鱼”并非“上天馈赠”,而是村民们捕捞送给吉喜的。故选 B。
7.C【解析】C.“描写了泪鱼从逝川上游哭着出现的状态”张冠李戴。结合前文“雪是悄然来临的。窗棂发出刮鱼鳞一样的嚓嚓的响声”可知,这里描写的是初雪来临的情态。故选 C。
8.淤吉喜的歌声和泪鱼的哭声一样让人心如刀绞,说明吉喜是用歌声宣泄内心的孤独和苦闷。(或“两种声音的联结,象征着鱼就是吉喜的化身,吉喜的一生如同泪鱼一样悲伤”。)于歌声也表达了吉喜对爱的渴望和生活的追求。盂吉喜过了四十岁不再唱歌是岁月给了她沉静,给了她承受孤独的勇气,她用迎接一个个后代的方式唱出一曲曲生命之歌。
9.淤 自然美:日夜不停息流淌着的逝川、能发出呜咽之声的泪鱼与洁白的初雪共同构成了具有神秘色彩的北国乡土风情,表达了自然的灵动之美。于人物美:主人公吉喜年轻时漂亮、勤劳、能干,一生虽然孤独坎坷,却坚韧而善良,体现了人性之美。
盂 人情美:面对哭泣的“泪鱼”,阿甲村的渔民抚慰、祈祷、放生,使其入水不再哭泣,这是对自然生命的讴歌;吉喜放弃了古老的“捕鱼”消灾的仪式,迎接新生命的到来,体现了吉喜的善良和对生命的热爱:当吉喜为自己的孤独和衰老手足无措时,却发现自己的木盆里已经被村民放满了泪鱼,表现了村民们的知恩图报。这些都表现了阿甲渔村的人情之美。 超然客公众号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10.BDF(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
11.B(B项,“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中的“考”为“敲击”。C项,“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中的“窃”亦是“私自、私下”。D项,“感君区区怀”中的“区区”为“诚挚的情意”。)
12.C (根据材料二“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一句我未曾不怪罪那时候的一些谋臣,当时指春秋战国时期。)
13.(1)这些人虽然想反叛,但是没有人去领导他们,这是六国能略微安定而不立即灭亡的原因。(先:领导:所以:……的原因。每点1分,整体句意2分)
(2)直到让秦国人能够趁虚而入来并吞了他们的国家,怎不令人悲哀啊!(至于:直到。伺:趁机。每点 1分,整体句意2分)
14.①材料一的观点为:六国久存而秦速亡的关键在于是否养“士”。(1分)
②材料二的观点为:六国之所以灭亡,要归咎于当时六国谋士的思虑疏略,见识浅薄,不明了天下的形势。(2分)(意近即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5. C(犹自 况”表示递进, 没有反衬的作用。)
16.①本词表达了作者因为杜鹃啼叫而引起的羁旅之愁和思乡之情;②《琵琶行(并序)》中,通过“杜鹃啼”表达了作者因为无辜被贬的悲愤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分)
17. (1) 未云何龙 不霁何虹
(2)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3)示例1: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示例2: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示例3: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示例4: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示例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示例6: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示例7: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示例8: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示例9: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示例 10: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Ⅰ (9分)
18.A.不厌其烦 絮絮叨叨 B.脱颖而出 崭露头角 C.见多识广 见闻广博
(每空 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9.D【解析】“陈芝麻烂谷子”和“明日黄花”都用来形容过去的事情或者已经失去价值的东西。A.旧事重提是指重新提起过去的事情,B.新瓶装旧酒是指外表改变但本质未变,C.积重难返是指长期积累的问题难以解决。超然客公众号
20.C【解析】C 处农民和采购员形成对比,足不出户和周游全国形成对比,此处最合适。(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21.①判断力(识别真伪);②情感力(情感体察、共情能力);③创造力(思考创造、创造能力)。(答出两点3分,答出三点5分)
22.(1)①处“在10种最容易受人工智能技术所影响的工作中”修改去掉“所”
(2) 从⑥处“生产”改为“生成”;
(3)⑧去掉“对于”。(每处指出序号 1分,修改正确1分)
四、作文(60分)
文章可以强调独立思考和质疑精神的重要性。我们不能盲目地相信书本和古人的智慧,而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一颗质疑的心,不断思考、探索和验证。这种独立思考和质疑精神是认识事物、追求真理的关键。
文章可以探讨权威与真理之间的关系。虽然权威在某些领域确实具有指导意义,但权威并不是绝对的真理。我们应该保持对权威的尊重,但更要敢于挑战权威,不断追求真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不断取得进步。
文章还可以关注多数人的意见对个体判断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受到多数人意见的影响,从而忽略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然而,“多数人认为”并不等于真理。我们应该保持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不被多数人的意见所左右。
(1)作文评价整体要求
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
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情境与任务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春秋末期,到战国时代,各国的诸侯及卿相,都争相供养人才(来)为自己谋划。上到谋士、说客,谈天说地的、修饰文辞的,辩论“坚白”“同异”之类的人,下到击剑行刺的、力能扛鼎的,以及鸡鸣狗盗之辈,没有不以宾客的礼节去款待他们的。(那些)穿着华丽的衣服,吃着珍贵的食物,被安置在上等的馆舍中的人,数不清有多少。这些都是祸害百姓、危害国家的人,百姓怎么承受得起,国家又怎么受得了呢
苏子说:这是前代君主所不能避免的事。国家有奸猾之徒,就像鸟兽中有猛禽,昆虫中有毒虫一样。把他们分别处理安置,使他们都能各安本位,是正确的处理方法;把他们尽数铲除掉,是没有道理的。我曾就世代的兴废考察过,知道六国之所以长久存在,而秦朝之所以迅速灭亡,原因都在这里,不能够不加以省察。
有智谋的人、有勇气的人、有辩才的人、有气力的人,这四种人,都是百姓中的优异杰出之士,大多是不能自己穿坏的吃坏的而去奉养别人的,都是要役使别人来奉养自己的一些人。所以从前的帝王把天下的富贵分出一部分来,和这四种人共同享有。这四种人不失去常业,百姓就安定了。四种人虽然各不相同,可是从前的帝王却根据习俗来制定法律制度,使他们通过同一途径中出身:夏商周以前是从学校中出身,战国到秦代是从宾客中出身,汉以后是由郡县官吏的选拔出身,魏晋以来是由九品中正出身,从隋唐到现在是由科举考试出身。虽然不完全是这样,但就大多数而言是这样的。六国的君主,待他的百姓,并不亚于秦始皇与秦二世,然而在那个时候,百姓并没有一个人起来反叛;这是因为百姓中的优异杰出之士,多数都被当作宾客拳养起来,没有失去常业。至于那些努力耕作奉养官府的,都是朴实愚钝而没有什么作为的人,虽然想反叛,但是没有人去领导他们,这是六国能略微安定而不立即灭亡的原因。
材料二:
我读过史记中六国世家的故事,内心感到奇怪:全天下的诸侯,凭着比秦国大五倍的土地,多十倍的军队,全心全力向西攻打崤山西边面积千里的秦国,却免不了灭亡。(我)常为这件事作深远的思考,认为一定有能够用来自求安定的计策,因此我未曾不怪罪那时候的一些谋臣,在考虑忧患时是这般的粗略,图谋利益时又是那么的肤浅,而且不了解天下的情势啊!超然客公众号
任由小小的韩、魏两国,去抵挡像虎狼一般强横的秦国,他们怎能不屈服而归向泰国呢 韩、魏是不能单独抵挡秦国的,可是全天下的诸侯,却必须靠着他们去隔开西边(的秦国),所以不如厚交亲近韩、魏来抵御泰国。泰国人就不敢跨越韩、魏,来图谋齐、楚、燕、赵四国,然后齐、楚、燕、赵四国,也就因此可以在他们的领域内安定自己的国家了。凭着四个没有战事的国家,协助面临敌寇威胁的韩、魏两国,公众号三晋高中指南让韩、魏没有防备东边各国的忧虑,替全天下挺身而出来抵挡秦国军队;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其余四国在后方休生养息,来暗中援助他们的急难,像这样,就可以源源不绝地应付了,那秦国还能有什么作为呢!诸侯们不知道要采行这种策略,却只贪图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违背盟誓、毁弃约定,来互相残杀同阵营的人。秦国的军队还没出动,天下的诸侯各国就已经困住自己了。直到让秦国人能够趁虚而入来并吞了他们的国家,怎不令人悲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