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学考宝 作者:佚名

Word文档版

学考宝(xuekaobao.com)友情提醒:html格式不完整,如有需要请根据文末提示下载并进行二次校对Word文档。

作文主题训练-------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泛娱乐化时代,网络文艺蓬勃发展,各种APP层出,短视频成为热门,网红达人比比皆是,玄幻、修仙、甜宠等网剧、网游占据了多数青少年的视野,网综吸引了很多世人的眼球。如何让网络文艺起到立德树人的作用,习近平主席提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八字方针。生活中,引导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需每一位公民身体力行。
结合上述材料,请以“守护网络文艺,护航青年前行”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中华美育精神重在“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而校园美育,能使同学们在美的生活环境中提升审美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创新活力。
元培中学正在进行“建设美丽校园”主题活动,请你结合以上材料,以一名元培中学学生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美育,又称美感教育。主要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60百科
②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蔡元培
③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习近平“全国教育大会”讲话
④2018年、2019年春季,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了大型诗词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第一季和第二季,以全新的形式带领观众感受古典诗词之美。
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人才。针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受与思考?请联系你的体验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停止晚读,出门看云!”近日,在云南昭通一所学校,班主任李老师看到天空飘来了一片七彩祥云,让同学们暂停晚读去走廊上欣赏美景。“能看到七彩祥云,是一件很幸福、很幸运的事情。这么美好的东西,大家要一起分享才好。”李老师的这番话收获无数网友的点赞,也将话题“语文老师的浪漫”送上了热搜,引发了众多评论:
评论一:人生中有许多美好的瞬间值得欣赏,看一场晚霞,听一场秋雨,赏一次落花……与大自然的接触,也是另外一种“学习”。
评论二:“停课看云”也是一种“无用之用”,毕竟教育首先是育人。教育不是填满,而是点亮。
评论三:学校教育要让更多的美有空间得以弘扬。
评论四:“停课看云”是另类,“多学一秒、多考一分”才是当务之急。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例文:
守网络清流,护青年启航
德国思想家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里生动譬喻,“时代是造物主之手,它改变了一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泛娱乐化时代已然到来,它影响甚至改变着青年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如何在鱼龙混杂的网络世界里披沙拣金、引导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八字方针,我们当守网络清流,护青年启航。
守网络清流,护青年启航,需要每一个从事网络文艺创作的人有社会责任感,守护网络文艺,让网络文艺根红苗正,成为经典。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网络文艺创作者当续文化传承之薪,秉社会之良知奋进,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审美的营养,以传播美、传承文化为己任,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近年来,虽然网络乱象不断,但也有有良知的媒体人,他们用自己的镜头记录祖国的巨变,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美,传播美,成为这个时代最真实的见证者与记录者。
守网络清流,护青年启航,需要教育部门担起责任、有所作为。砥砺耕耘为国事,丹心一爿唤春来。教育者当持深度思考之锄,掘网络清流之源泉。教育不急于事功,以百年树人的目标培养有正向审美价值的人,让将来从事网络文艺创做的人有端正的思想,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才是真正解决了“守护网络文艺”根本问题。当然,迫在眉睫的是引导学生用清醒的头脑正确对待网络文艺作品利与弊,发现网络文艺作品中真善美,去伪存真,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审美力。
守网络清流,护青年启航,需要从国家层面对网络进行监管,让好的网络文艺得以传播和弘扬,追风赶月莫停留,筹谋擘画襄盛世。国家当擎与人护航之灯,启网络文艺新征,给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国家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一方面会对良莠不齐的网络文艺创作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会给好的网络文艺作品的传播带来可靠的保证。为好的网络文艺作品保驾,为青年学子的建康成长护航,国家的力量才是一切的保障。全社会形成美的风尚,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曾说过,“社会的主流价值对人的认知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时代嬗变,风云跌宕,网络世界,日新月异。如何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如何让好的网络文艺给青年人启悟领航,值得每个人深入思考。守网络清流,护青年启航,你我责无旁贷。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展示了自媒体时代网络文艺的蓬勃发展,网络文艺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互动性强等特点,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但也要看到,网络文艺作品水平参差不齐,在提升作品质量方面还有巨大的潜力。自媒体时代,人人成为视频主角,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且鱼龙混杂。青少年身处其中,眼花缭乱,眼球被各种网络文艺占据,不知所措。如何适应形势发展,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力度,推出更多健康优质的网络文艺作品,对网络文艺的高质量发展十分重要,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影响更关系到未来发展,国家兴衰,因此不容忽视。
文化产品承载的是价值取向,影响的是思想灵魂,不能用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把文艺作品等同于普通商品。只有把文化传统、世界观、价值观的准确表达和有效传播结合起来,推出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精品力作,才能推动更多网络文艺作品从商业上的成功走向文化意义上的成功。无论从美育角度,还是立德树人角度,规范、引导网络文化都是当务之急,需要各行各业齐心协力,身体力行,自觉维护清朗的网络文艺环境。
要围绕“守护网络文艺,护航青年前行”的主题进行写作。写作时应当切实给出“守护”的具体措施,把“护航”的办法说全说透。比如可以从网络文艺创作者的角度,从网络监管角度,从教育者角度、国家法律层面等展开分析,针对不同责任人提出具体的要求,给出具体的措施。此外,还可以从青少年自身的自律、网络素养的提升等方面进行补充。
立意:
1.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2.与时代同频,与社会同气。
3.厚植家国情怀,崇尚德艺双馨。
4.文脉传承,多元美育。
5.网络文艺提质,讲好中国故事。
2.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同时指出了中华美育精神,并特别指出“校园美育”的意义。由此考生不难判断,作文的核心话题应该与“美育”有关。“美育”的主体可以是家庭、学校、社会,结合“而校园美育,能使同学们在美的生活环境中提升审美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创新活力”及任务要求中的“‘建设美丽校园’主题活动”可知,作文的重点显然应是“校园美育”建设。
考生应该把中心论点放在“校园美育”的影响和价值上,可以开篇结合材料,由“美育”引出“校园美育”;然后以并列的形式将其进行具体影响、价值的切分;最后照应开头,再由“校园美育”写到“美育”,指出“校园美育”对中华美育精神的促进作用,并表达作为一名“中学学生”对美育的渴求。
此外,考生应特别注意,任务中的“以一名元培中学学生的身份”限制了写作的身份,所以表达要得体;“写一篇演讲稿”限制了作文的体裁,注意“演讲稿”的正确格式。
立意:
1.以美育成就青春风华。
2.开展美育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3.智也聪慧,美亦多彩。
3.例文:
以美育人,时代所需
木心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 在物质供应日益丰沛、精神问题愈显突出的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人才”,面对新时期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一定要加强和改进美育教育。以美育人,时代所需。
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蔡元培先生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华为在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可见,不只是今天,美育早已为人重视,古已有之。健全的人格怎能不懂感受美、欣赏美?而我们的社会需要的就是能够创造美的人才。
然而,曾几何时,我们看到了太多的学校将智育教育作为唯一培养目标;看惯了社会、家长对于孩子的培养一切以分数为定论;看腻了还未成年的孩子被繁重的学业负担压得抬不起头,匆匆赶路,走向一个又一个补课班……当一个社会太过急功近利,当人们内心被功利所缚,人们只能行色匆匆,眼光向前,急忙之中早已失去感受美的能力,何谈创造美?所以,不妨慢下脚步,家庭、学校、社会形成一个浓厚的美育氛围,以美育人,不止看重孩子的成绩,还应重视成绩之外更高层次的发展。“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如此才能培养出更符合时代需求的多元化人才,才能引导青年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有情趣的人生。
上海市某儿童画展,一位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评审们好奇地问,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孩子的答案,耐人寻味。如何擦亮发现美的眼睛,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去回答的课题。显然,只有全社会重视美育培养,创新美育形式,重视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等学科的涵养,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赋予美育应有的价值,才能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才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
以美育人,才能让我们感受到这生活之中除了有眼前的苟且,更有诗和远方;让我们在奔波行走之中,驻足留恋,这生活本来就很美!这样的人,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幸福;这样的人才更有温度,而不是冰冷之躯,对生活冷眼旁观,处处是敌意;这样的人,也是时代所需。
恩格斯说过,“文艺复兴是一个既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的时期”,遥古畅今,在“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新时代下,同样会产生巨人!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多则材料的写作能力。多则材料本身就带来了写作上的思维限制。考生需要在不同的材料中找到相同点,或者在具有主次关系的材料中分清主次,以此进行下一步思考。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首先,从上述材料可以发现,材料的核心关键词是“美育”,但每则材料又有自己的侧重点,因此“美育”应是思考立意的基点。其次,要权衡四则材料的“同”与“不同”,有机关联,精准立意。尤其材料2和材料3明显在提醒考生,“美育”应与学校的教育联系起来,思考美育与智育、德育的关系。而引导语“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人才”更是立意的重中之重,与材料2、3中强调的重点形成呼应,考生应在“新时期的发展”这一背景下去谈“多元化的人才”与美育的关系,即教育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智育、德育,也同样要重视美育。由此展开,关联材料,建立不同材料之间的逻辑关联。还要注意,“针对以上材料……”“请联系你的体验”这些表述要求考生在写作时谈及自己的感受与思考的起点应是“以上材料”,不得脱离材料,另起炉灶。并要联系自己的体验去谈,这就体现了命题者有意让考生从自身出发,说真话、抒真情,进行真我写作,围绕任务展开写作,而不能套作。据此,考生可谈美育、智育与德育的关系,突出美育的重要性,以满足新时代多元化人才发展的需要;可谈学校美育的重要性,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也可由美的呈现形式入手,谈如何落实美育教育……当然,最好是综合立意,行文中应体现美育、人才、多元这些关键词,体现思考的周密性、立意的深远性。
参考立意:1.智育、德育结合美育,方为完美教育。2.新时代人才培养呼唤美育。3.创新美育形式,培养多元人才。4.以美育助推“立德树人”。5.美育归来兮。
参考素材:
1.勒内·托姆是法国著名数学家。有一次,他同两位古人类学家讨论问题。谈到远古的人们为什么要保存火种时,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取暖御寒;另外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烧出鲜美的肉食。而托姆说,因为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
2.“ 真即是美,美即是真。”(济慈)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马克思)
美育是一种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蔡元培)
3.蔡元培说:“美育之目的在于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然而,网络“污文化”在网络媒体的推动下,可谓“甚嚣尘上”,大有代替主流媒体的趋势。这样粗糙怪异的文化不断刷新着国人对美的认知,冲击着青少年尚不成熟的三观,使得中华文化的美好高洁被侵染,让人们不知“何为美”。故此,唯有加大美育的培养灌溉,才能成就个人之福,国家之幸。
4.中华传统文化中,高山流水是伯牙子期的阳春白雪的音律之美;《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精妙绝伦的书法之美;秦腔梆子是黄土地人民的下里巴人的独特之美。美是一种享受,一种修行,虽说美的种类有千千万万,然美绝不能堕于低俗、下流,美决然不能成为恶俗文化的代名词。“污”文化的流行,折射出的恰恰就是现如今美育培养的缺位,这些低俗的审美观大行其道时,影响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品德修养,更会在向国外展示形象的时候,拉低国人的素质,抹黑大国形象。冯骥才的感叹:“中华民族的审美,现在是低谷,充满了乱象。”因此,对于美育的培养和灌溉,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唯有加强美育培养,才能使国家形象高大伟岸。
结构示例:先拟标题,观点鲜明。开头段引用名言引出“审美”的重要性,新时期“审美教育”得到重要性。接下来从古人对美育的重视,到今天美育的缺失,进一步分析智育与美育发展的不平衡,最后强调美育的意义,回扣标题。
【点睛】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4.例文:
在教育中点亮心灵,感悟美好
在功利教育甚嚣尘上的今天,李老师能不囿于尘俗,不被教室的围墙困住,向同学们分享美好,其做法令人赞叹。须知一个眼中无美、视野狭窄、灵魂干涸的人,怎么可能做出出色的成就?
所以,我认为学校应积极提倡美育,激活学生的心灵,让我们学会诗意地栖居在人世间,体悟生命的美好,进而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这应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我们知道美无处不在,但很多同学早已丧失对美的感知能力。就拿我自己来说,窗外四季更替、云卷云舒,但我似乎已很久没关注过了,在日复一日的三点一线中,我好像只记得天冷加衣,下雨打伞。我不知道春花夏叶是一种怎样的情态,不知道秋果冬雪有一种怎样的意蕴。在高考这根指挥棒下,我看见同学们每天都步履匆匆,双目无神,只惦记做哪些题、刷哪本书提分更快。他们背诗词,不是为品味诗词之美,而是为了默写句子;他们读名人故事,不是因受其精神的感召,而是为了丰富素材。
原因何在?除了学生自己缺少内驱力,我们的学校和社会是不是也应该反思?曾几何时,除了应试,学校等教育机构部门,又做出过多少科学合理的努力?谁又真正关注学生的心灵是不是赤地干里、一片荒芜?谁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方面做出过真正的尝试?
有人问,培养一个爱美、善感的心灵有什么好处?伤春悲秋,为赋新诗强说愁,于社会何益
说此话的人恰恰不明白,古人感伤的不只是繁花凋谢、黄叶飘零,而且是生命流逝、人生短暂,他们是在为韶华不再、功业未成而悲叹。正是这种生命意识的觉醒,激励着他们惜时如金、建功立业,唯恐人生虚度。这难道不是拥有一颗爱美、善良的心带来的生命的激情?如果我们的教育只是批量制造做题的机器,那么这样一批心灵干涸、眼界逼仄的个体,将来走到了工作岗位上,又如何能做出优秀的业绩?而李老师的这一做法,表面上看是耽误了学生的做题时间,实际上却让学生意识到美无处不在,让学生葆有一颗能感知美、欣赏美的活泼的心灵,这难道不是教育应该有的样子?
从来功业卓著者,都有一颗爱美、活泼的心灵。苏轼从小接受父亲的“放任”教育,亲近自然,感知美,培养出一颗充满诗意的心,在之后的人生中,高吟“老夫聊发少年狂”,高唱“明月几时有”,不管顺逆,从未消沉,活出了精彩;南仁东从小喜欢仰望星空,工作后也经常赏夕阳、看烟霞,在一颗爱美的心灵上,生出对国之重器的构想,功绩振山河;爱因斯坦热爱小提琴,他通过巴赫的严谨之美感悟支配世界的规律,开启了他研究物理的新视角,用爱美的头脑看到科学的奥秘。
威布莱克说:“富有生机就是美。”让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就是让学生葆有生机与活力,永远带着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对待学习、对待生活,让自身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这样的学生是美的,这样的教育更是美的。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式作文题。
材料第一段先写了一位老师让学生暂停晚读课、去看七彩祥云的事件。老师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她认为,遇到了“美好的事情”应该分享。此后,材料又列举了此事引发的一系列评论。前三者持肯定意见,认为这位教师真正抓住了教育“点亮”的精髓,善于启发式、激发式教学,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生活的美好,也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认为对美育的弘扬不能仅仅止步于这位教师的这次行为,还应走得更远,打破更多的“围墙”。评论四则基本上基于应试教育的功利性要求,得出了“唯分数论”的观点。通观这些评论可以发现,虽然意见不一,评论者思考的立足点都是:教育的本质应该是什么,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什么,怎样的教育方式才是合理的。他们都是在表达一种希望:教育界应该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考生可以在这些观点的启发下,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对此件事发表看法,借此阐述自己对教育的认识。
试题要求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对这一事件发表思考与感悟。鉴于本题更类似于时事评论,可以采取“引——议——联——结”的思路结构,先以简洁的语言引述材料,然后分析李老师的做法,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教育观,并旗帜鲜明地表明“我”对这种教育观的看法。接下来,我们既可以正面论证自己的观点,也可以采取驳论法,批驳那些不同看法。论据要丰富典型,把古今中外的哲人名言和教育故事援引进作文,增加论辩的力度,同时让内容丰富。在论证过程中,最好能由点及面,由对李老师这一件事的分析,扩展到对整个教育的审视、思考,甚至上升到人生观的思考。写作时要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发展的眼光做辩证式分析,避免走极端。
立意:
1.拆掉教室的墙,释放灵魂的香。
2.莫以“美”为饵,钓“分数”大鱼。
3.教育之路千万条,以人为本第一条。
4.人生应有美的栖居。
5.让美育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6.让教育少一些功利,多一些美

图片资源预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阅读全文
下载本文

相关文章

1.感受我们的呼吸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

2024-09-16
1.感受我们的呼吸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

专题01 数据与信息-2024-2025学年高中信息技术一轮复习(浙教版)

2024-09-16
专题01 数据与信息-2024-2025学年高中信息技术一轮复习(浙教版)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图片版,含答案,含听力原文,无音频)

2024-09-16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图片版,含答案,含听力原文,无音频)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2.2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 同步练习(无答案)

2024-09-16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2.2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 同步练习(无答案)

2023-2024学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和平镇教研联片六年级(上)期末数学模拟试卷(二)(含答案)

2024-09-16
2023-2024学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和平镇教研联片六年级(上)期末数学模拟试卷(二)(含答案)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题 含答案

2024-09-16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题 含答案

热门推荐

初三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与方法

2023-12-22
初三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与方法

restarts是什么意思_restarts短语搭配_restarts权威例句

2024-06-30
restarts是什么意思_restarts短语搭配_restarts权威例句

关于坚持的作文素材 优秀句子摘抄

2024-10-16
关于坚持的作文素材 优秀句子摘抄

2024中外合作办学3+1留学是什么意思

2024-06-03
2024中外合作办学3+1留学是什么意思

2024新疆高考录取率及录取人数汇总 共录取多少考生

2024-07-30
2024新疆高考录取率及录取人数汇总 共录取多少考生

忆旧游 其二 柬紫帆,再用韵原文、翻译和赏析

2023-11-07
忆旧游 其二 柬紫帆,再用韵原文、翻译和赏析

题雁原文、翻译和赏析

2023-11-07
题雁原文、翻译和赏析

2023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各省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投档最低分及位次

2024-02-16
2023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各省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投档最低分及位次

令人难忘的细节高中作文

2024-02-12
令人难忘的细节高中作文

满江红·南浦绿波原文、翻译和赏析

2023-11-07
满江红·南浦绿波原文、翻译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