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考宝(xuekaobao.com)友情提示:html格式不完整,如有需要请根据文末提示下载并进行二次校对Word文档。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测试
高二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近日,“重温经典”频道面向全国有线电视和直播卫星电视用户开播,向用户提供免费的经典电视内容。从《红楼梦》《四世同堂》等电视剧,到《小蝌蚪找妈妈》《九色鹿》等动画片,再到《话说长江》《望长城》等纪录片,这些经过时间检验,始终散发着文化魅力的影视艺术精品再现荧屏,春节期间在21个地区收视率超过半数卫视频道。当一幕幕精彩的画面铺陈开来,当一段段陈年的记忆不断重现,电视经典穿越时空,释放出意味隽永的时代价值。
随着技术进步、产业发展,各种题材类型的新作品层出不穷,影视文化消费已从最初的匮乏走向富余。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还要重温经典 这是因为经典影视作品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中生长出来的艺术硕果,值得一品再品。很多能成为经典的影视作品用影像展示文学经典、历史经典、中国红色经典等经典内容。比如,电视剧《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四世同堂》,纪录片《唐之齣》等取材自文学名著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纪录片《南宋》聚焦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历史时期或故事。电视剧《孔子》《司马迁》等以为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作出杰出贡献的真实人物为原型。这些经典内容意蕴厚重,背后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支撑,形成了隽永悠远的意义空间,通过电视作品积极、正向的呈现,营造出意蕴厚重的影像世界,能带领观众深入思考。在当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渠道之便捷前所未有,从短文字到短视频应接不暇深入思考的机会却越来越少。在经典意识面临挑战的时候,经典给予的深刻艺术体验显得格外珍贵。“重温经典”频道获得良好的收视成绩,一个原国就是其播放的经典作品呼应了当下观众渴望通过有深度的观赏开掘深层次的精神生活的诉求。
重温经典影视作品,还能让人沉浸于永不褪色的家国记忆中。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是电视经典作品集中涌现的时期。这段时间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文化生活日益繁荣,创作者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祖国和人民奋进前行的精彩故事中获得灵感、汲取素材,创作一批蕴藏着丰富时代信息和深刻家国情怀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经过几十年的沉淀,成为一代中国人心中宝贵的民族回忆。“看过《冰雪尖刀连》,我最近又重温《士兵突击》,从中看到了‘钢七连’精神的传承发展脉络!”“从《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到《都挺好》,时代不同了,生活条件在变,人们的思想在变,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为之奋斗的精神面貌没有变。”观众在观看这些作品时,回望国家和民族一路走来的艰辛岁月、荣耀时刻,梳理中国人从普通人到英雄模范的生活史、心灵史,获得感动之余,也生发出继续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向往和精神动力。
通过“重温经典”频道重温经典影视作品,还让人们再次体验与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的仪式感、沉浸感、互动感。看电视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自20世纪80年代电视机普及开始,单屏共看形式就像一条联结家庭情感的文化纽带,让家庭成员每晚在固定时间展开交流互动。然而,随着媒介形态多元发展、媒体技术不断迭代,影视内容向移动设备迁移,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观看电视作品。在家庭生活中,单屏共看的习惯逐渐被多屏各看取代,家人们边看电视边沟通的机会少了。而“重温经典”频道在电视机媒介上提供高质量、特色化的观赏内容,再次找到了家庭不同年龄层观众观赏诉求的最大公约数。“温馨,祖孙三代一同守候在电视机前的时光又回来了”“老动画吸引我和孩子一刷再刷”。频道开播后,越来越多人回到了电视机前,合家欢的日常观赏景观又出现了。
在重返荧屏同时,这些影视行业高峰之作在创制过程中克服困难、勇于创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精益求精的感人故事也被挖掘出来。比如,《红楼梦》剧组举办两期近一年的学习班,参演人员每天跟着红学家研究原著、分析角色、学习表演,甚至要像大观园中的姑娘一样,苦练琴棋书画,培养角色气质。正因为如此严苛认真的态度,才让一个个人物仿佛从书卷中走出来一般。这些故事经过媒体宣传和网络发酵传播开去,在社会文化尤其是影视行业中形成一种构筑精品、再造经典的良好风气。很多从业者意识到,经典作品中承载着能够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艺术品格和守正创新的精神内核,是老一辈影视从业者高高擎起的艺术标杆与创新旗帜。继承这种优良传统,影视发展就有了锐意向前的根基与底气。
借着“重温经典”频道开设的契机,社会上正形成一种看电视、追经典的新风尚。大量经典作品重回大众视野,有效激发出经典作品蕴藏的文化价值,让人民群众共享广播电视和网路视听行业改革发展成采,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贡献。
(选自冷凇《让追经典成为新风尚》)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重温经典”频道让《红楼梦》《九色鹿》《望长城》等一批影视精品跨越时空,释放出意味隽永的时代价值。
B.虽然影视文化消费已从最初的匮乏走向富余,但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的经典影视作品仍然值得一品。
C.在经典意识遭遇挑战时,经典给予的深刻艺术体验,因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渠道便捷而在当下显得格外珍贵。
D.电视剧《孔子》内容意蕴厚重,通过其积极、正向的呈现,营造出的意蕴厚重的影像世界,能引导人们深入思考。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重温经典”频道“春节期间在21个地区收视率超过半数卫视频道”,说明经过时间检验的影视艺术精品可以穿越不同时代。
B.展示历史经典内容的不少经典影视作品在“重温经典”频道获好评,反映出当下观众意图通过观赏来开掘深层精神生活的渴望。
C.《冰雪尖刀连》《士兵突击》等经典影视作品蕴藏着丰富的时代信息,经过时间的沉淀,已然成为了国人心中宝贵的民族记忆。
D.“单屏共看的习惯逐渐被多屏各看取代”,这就导致家庭成员沟通的机会减少,而过去合家欢的日常观赏场景也就很快消失了。
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直接作为论据来支撑文本观点的一项(3分)(▲)
A.-经典电视剧《毛岸英》和《关汉卿传奇》,同为传记类影视剧精品,虽然传主所处时代不同,但他们对真理和理想孜孜不倦的追求却总是相通的。
B.《狮子王》《猫和老鼠》等美式儿童剧塑造了一些非常可爱的小动物形象,深受诸多中国家庭的喜欢,可以吸引家庭不同年龄层的观众共同观赏。
C.拍摄经典剧《大宅门》时,剧组缺资金缺演员缺场地,导演和制片即便在四处化缘仍不尽人意的情况,也坚决不选用与角色定位完全不符的演员。
D.单屏共看电视节目提供了一种特殊情境,让子女和父母能够共享情感体验,加深彼此之间的理解和联系,进而可增进感情、促进交流和放松身心。
4.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请结合材料,分析这样论证的好处。(4分)
5.近日,“重温经典”频道预告,即将免费向公众重播经典剧目《康熙王朝》。请联系材料,分析一下该频道此番安排的用意。(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杨婶(节选)
魏微
杨站长四十多岁,戴着金丝边框眼镜,是个高挑、秀儒的中年男人。他的妻子,我们都叫地杨婶。她小巧,白哲,丰腴,年轻的时侯大约也是个美人。
看见熟人,她大抵有这样的笑容。她亲热地和人打着招呼,拉着人家的手,摸摸孩子的头,谁又能说她不是一个有韵味的妇人呢 她天生是这样的女人,她融入到日常生活里去了,可是她又能从日常里站出来,渐渐地凸现。
这个中年女人,时问在她身上留下的痕迹,那样的适时,既不比别人来得更早,也不更晚。看得出来,对于时间,她已经很服从了,她很安心自己的年龄和身份。在衣着上,她已经很保守了,大一统的样式,长大的,宽怀的,年轻时对于色彩的追求大约已经过去了。她对于一些极细微的地方,比如领口和袖子,是极讲究的。①只会在这些地方,偶尔她会露出一点不老实。
她喜欢串门。也许她只是路过,外出买点东西,经过一家人的门口,君见门框里坐着一个老太太,戴着老花眼镜,正静静地做着针线活。她的脚底下放着针线區子。下午两三点钟的阳光跳到她的针线區子里去了
下午的阳光是这样的悠长,缓慢,悠长,像长长的一生。两个人就这样坐着,闲闲地说着话。老太太放下手中的针线活,摘下老花眼镜,说起自己的老腰病又犯了;杨婶呢,把针线匾子搁在自己的膝盖上,身体整个伏在针线匾子上了。在她们的周围,还有一些梧桐的影子,一片一片的,静静地落在她们的衣衫上,脚边,手背上,眼睛上。
②阳光是一寸寸地弱下去了,某个静静的瞬间里,风从门框前吹过了,非常轻微的风,并没有吹起落叶,倒像是阳光微微地跳了一下。
老太太新做了一件白府绸村衫,短袖,对襟,杨婶探过身去在前襟上只捏了一下,说道:“就是比‘的确凉’好。软,凉快,不沾皮子。”
老太太说:“箱子里还有一块料子,是去年秀英在南京剪的,藏青色的,我穿也不大合适,放着也是放着,不如你拿过去做件衣裳吧。”
杨婶客气地推辞了。
老太太笑道:“这有什么呢 将来你有好衣料,再还一份给我好了。我要是看见合适的,说不定也张口向你要呢!我做得出来的。”
杨婶只是笑。
老太太说:“你这个年纪正是穿衣服的时候——”她看着杨婶,笑道,“我年轻时候胆子可大了,什么衣服都敢穿的。现在是不行了。”
③杨婶静静地坐在那儿,拿手抿了抿头发。有一瞬间,她的眼睛是看到阳光的深处去了,她微笑了起来——很多年后,我还能记得那一刻她的神情,那样的安静,祥和。她在想些什么呢 也许想起了遥远的往事,或者呢,还在想着那件今生也穿不成的衣服。
我确实能记得那一刻,杨婶,我奶奶,在很多年前的那个午后,坐在门框里,有一搭无一搭说话的情景。女人之间常见的那种闺阁闲谈,漫山遍野,顺手拈来。
在那个昏黄的、日光迟迟的下午,她们坐在一起,静静地说着话;也许她们再也不会想到,在她们那些琐碎的、看似没有见识的话里,囊括了人生里至关重要的一些东西:活着,以及活着的一些细节。在那短短的三两个时辰里,她们活了长长的一生。
杨婶家是一个独门独户的院子,当中有一个小花圃,自生自灭开了许多小花,有喇叭花,鸡冠花,还有率牛花。夏秋的时候,月季也开了,月白的颜色,在窗户底下,发出淡淡的清香。葡萄呢,绿色的藤叶从架子上爬下来,在地上探起了头。④在有阳光的日子里,便能看见葡萄叶的影子,一片一片的,在水泥地上铺开了,很有点细细森森的感觉。
至今,想起杨婶的时候,不知为什么,仍能想起这些细碎的场景,她们家的院子,葡萄架子,阳光……,然而在它的背后,我却着到了一个活泼的、具有生命气息的女子,她静静地存在着。
她已是四个孩子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老三。她是也有十四岁了,却和五岁的我玩得最好。逢着寒暑假,杨婶组织孩子卖茶水。我和老三坐在树底下(其他的孩子不屑卖茶),眼巴巴地看着过往的行人。杨婶呢,她站在不远处的一个拐角,正和几个妇女说着什么;她双臂交叉,抱在胸前,不时侧头看我们,很笃定地,地微笑了。⑤我以为她这微笑是很狡路的。茶水摊只坚持了两天,因为没有顾客,就草草收场了。
杨婶把母亲做得很生动,她陶然自得,也很享受。她教孩子们最基本的生活常识,告诉他们生活的艰辛以及达观的态度。她说:“排倒了不怕,人的一生中谁不摔跟头 但是拌倒了得爬起来,拌掸身上的灰尘,把血渍擦掉,还要继续走路。
她又说:“假如有一天,我和爸爸,还有你们身边所有的亲人都离开了,那该怎么办呢 到那时候,伤心已经没用处了,那你们也只会擦干眼泪,像现在一样活着。”
她说这话时有一种很沉凝的态度;又像是自己身外的另一个人在说话,能够搬开自身的一切情感,说得很轻快。她坐在门洞里剥毛豆,时间长了,指甲挣得有些疼,⑥她把手指放在嘴边,轻轻地咬着,吹着气。
她笑了起来。
(节选自《一个人的微湖闸》,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通过回忆将与杨婶这位中年妇人有关的人和事串连起来,绘制成一幅别具风情的时光画卷,我们几乎可以从中看到身边某个邻居或亲人的影子。
B.杨婶可能天性温柔贤淑,有她在总是充满着一种无声却美好的人伦情感;她是站长夫人,却能在琐碎庸常的时光之中愉悦地扮演好属于自己的角色。
C.奶奶要把姑姑给自己剪的布料送给杨婶做衣裳,这既是和谐邻里关系的另类表达,也是历经岁月磨砺的女人对另一个暗藏心事的女人的体贴和关心。
D.杨婶内心世界仿佛是丰富的,无所不能的,她的身体里有一个“他我”在主导着她,从穿着打扮、待人接物到子女教育,无不细腻、生动而又辽阔。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和⑤中“不老实”和“狡黠”,正话反说,写出了杨婶给我留下的独特印象,用语生动有趣,使原本舒缓的语言富有变化。
B.句子②中以阳光“一寸寸地弱下去”来书写时间的流逝,再辅之以对“风”的复沓式书写,自信从容,渲染出了一种岁月静好之美。
C.句子⑧中“拿手抿了抿头发”的细节,则面烘托杨婶内心微澜皱起,或许想到了自己年轻的时候,而⑥也用了这种侧面烘托的写法。
D.句子④句描写出葡萄繁密生长的盛状,尽管叶已铺到地上,但能长出自己的模样,以此隐喻杨婶不凡的人生,画面诗意,情味绵长。
8.学者兹维坦·托多罗夫说:“构成故事环境的各种事实从来不是‘以它们自身’出现,而总是根据某种眼光、某个观察点呈现在我们面前。”请分析本文在这一方面的艺术效果。(4分)
9.小说作者,著名青年作家魏微说:“小说这种形式,起源于日常生活,也止于日常生活。”试分析这篇小说是如何体现该创作理念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昔者晋献公欲假道于虞以伐虢。苟息曰:“君其以垂棘之壁与屈产之乘,赂虞公,求假道两,必假我道。”君曰:“垂棘之壁,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马也。若受吾币不假之道,将奈何 ”荀息曰:“彼不假我道,必不敢受我。若受我,而假我道,则是宝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马犹取之内厩而著之外厩也。君勿尤。”君曰:“诺。”乃使萄息以垂棣之壁与屈产之乘赂虞公而求假道焉。虞公贪利其壁与马而欲许之。宫之奇谏曰:“不可许。夫虞之有虢也,如车之有辅。辅依车,车亦依辅,虞、貌之势正是也。若假之道,则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矣。不可,愿勿许。”虞公弗听,逐假之道。荀息伐虢克之,还反处三年,与兵伐虞,又克之。荀息牵马操璧而报献公,献公说曰:“壁则犹是也。虽然,马齿亦益长矣。”故虞公之兵殆而地削者,何也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
材料二:
贞观四年,太宗谓公卿曰:“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卿等若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若狗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 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卿等宜深思此言。”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战 卿等宜思此语为鉴诚。”
(节选自《贞观政要·第二十六》)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卿等若A能小心B奉法C常D如朕E畏天地F非但百姓安G宁H自身常l得欢乐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献公,与“系心怀王”一句中的“怀王”均为谥号,高度地概括了他们的一生。
B.币,与“厚币委质事楚”一句中“币”的意思不同,前者指礼物,后者指金币。
C.中心,指与四周距离相等的位置,也可以指事物的主要部分,这里指人的内心。
D.食,与“廪食不至”一句中“食”的意义不同,前者指享、享受,后者指粮食。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荀息建议晋献公以自己的骏马和祖先的珍宝为礼物向虞公行贿,果真从虞国借来了道,这就帮助晋国灭掉了虢国。
B.宫之奇识破了晋国的图谋,用车的护木设譬陈述了唇亡齿寒的危机,希望国君引起高度警觉,不要答应晋的请求。
C.太宗以恳切的言辞告诚官吏以百姓为念才能拥有长久的富贵,倘若因为懈怠而伤百姓,则常会恐惧甚至导致死亡。
D.既然身居高位,不管是公卿还是侍臣,都应当清廉无私。太宗运用了引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阐述了这样的道理。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受我,而假我道,则是宝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
(2)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14.综合两则材料,概括贪图财利的危害。(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晚泊金陵水亭
祖咏
江亭当废国,秋景倍萧骚夕照明残垒,寒潮涨古濠。就田看鹤大,隔水见僧高。无限前朝事,醒吟易觉劳。
注释:祖咏(699~746),唐代诗人。少有文名,晚年流落不遇。时安禄山一介式夫恃宠握三镇兵权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的首联“萧骚”一词既点明景色的特点,也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诗的颔联转入傍晚古城旧景的书写,笔墨洗练,尽显风物的肃杀之气
C.诗人由远及近构图绘景,笔下之景层次鲜明,意境也悄然发生了转换。
D.诗人起笔格调高古,结句情真意深,全诗起承转合之间饱含多重意蕴。
16.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自述自己于太岁在寅这一年吉祥日降生的句子是“▲ , ”。
(2)《望海潮》中以历代文人墨客题咏不绝的花,来展示杭州城特色风景的句子是“▲,▲”。
(3)小刚在读到南宋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两句诗时,脑海中浮现出“_▲▲_”两句话,其中饱含着一位贵为帝王之尊的父亲对儿子的希望。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鸡”字,甲骨文中是一只昂首挺胸、引吭高歌的大公鸡造型。古人为鸡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认为鸡有“五德”,即“文、武、勇、仁、信”。
鸡的文德,纯粹是因为造型奇特。①古人关心衣冠礼乐,②身披彩羽,③鸡头顶红冠④就像是盛装打扮的官员,⑤器宇轩昂,⑥所以是文德。鸡的武德,还和造型有关。鸡嚎尖爪利,如同一名全副武装的武士,闪转腾挪之下,仿佛一名武林高手,这也符合先秦时代君子文武双全的特征。鸡的勇德,出自公鸡好斗的天性。公鸡遇到敌人,必跃跃欲试,雄冠坚起,遇强则强。鸡的仁德,是古人认为鸡不吃独食。一旦发现食物__A,共享美食。古人觉得这是仁德的表现。最后说鸡的信德,是因为日出东方,雄鸡报晓。公鸡打鸣对于今天生活中城市中的人来说可能是件稀罕事。但对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人来
说,鸡就是古代版的闹钟,是最可以信任的报时器。当然,这个“闹钟”B ,不然孟尝君也没法“鸡鸣狗盗”逃出生天,祖逖和刘琨也不会大半夜闻鸡起舞了。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含有四字成语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4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一面想,一面又恨认不得这个是谁。再留神细看,只见这女孩子眉蹙春山,眼塑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态。宝玉早又不忍弃他而去,只管呆看。只见他虽然用金簪划地,并不是掘土埋花,竟是向土上画字。宝玉用眼随着簪子的起落,一直一画一点一勾的看了去,数一数,十入笔。自己叉在手心里用指头仿着他方才下笔的规矩写了,猜是个什么字。写成一想,原来就是蔷薇花的“蔷”字。宝玉想道:“一定是他也要作诗填词。这会子见了这花,因有所感,或者偶成了两句,一时兴至怕忘了,在地下画着推敲,也未可知。且看他底下再写什么 ”一面想,一面又看,只见那女孩子还在那里西呢,画来画去,还是个“蔷”字。再看,还是个“蔷”宇。里面的原是早已痴了,画完一个又画一个,已经画了有几十个“蔷”。外面的不觉也看痴了,两个眼睛珠儿只管随着簪子动,心里却想:“这女孩子一定有什么话说不出来的心事,才这么个样儿。外面既是这个样儿,心里不知怎么熬煎呢。看他的模样儿这么单薄,心里那里还搁的住熬煎 可恨载不能替你分些过来。”
2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在绘形摹态上生动形象,极富想象力。请简要分析。(4分)
21.对文学作品来说,句式运用往往极具表现力。文中画横线部分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4分)
22.文中加点词在表意上各有不同,请联系材料简要分析。(2分)
(1)宝玉早又不忍弃他而去,只管呆看。
(2)两个眼睛珠儿只管随着簪子动,心里却想……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一句歌词唱道:若是月亮还没来,路灯也可照窗台……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测试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C 因果关系不成立。
2.D “导致”结论武断,且是“家庭成员边看电视边沟通的机会少了”。
3.B 根据文本,论据应该取中国的经典影视剧,美式儿童剧不可用。
4.例证法/事例论证。好处:①事实胜于雄辩,如“看过《冰雪尖刀连》,我最近又重温《士兵突击》,从中看到了‘钢七连’精神的传承发展脉络”。②具体生动,有力证明“列举重温经典影视作品,还能让人沉浸于永不褪色的家国记忆中”的观点。(例证法2分,好处各1分,共4分。贴合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5.宏观上:①释放出经典作品意味隽永的时代价值。②激发出经典作品蕴藏的文化价值。③传承经典作品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艺术品格和守正创新的精神内核。微观上:④满足观众开掘深层次的精神生活的诉求。⑤激发观众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向往和精神动力。(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贴合文本,若从其它角度分析,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赋分。)
6.D 应是“自我”在主导着“杨婶”,如后文对子女的教育,并非“他我”。 故D项错误。
7.C 非侧面烘托
8.①从儿童的视角叙写,使杨婶的故事更加生动真实,平易亲切,给人如临其境之感。②以成人的视角来抒情或评述,揭示杨婶微妙的内心世界,极具思想性和感染力。③两种视角相结合,成人视角对杨婶及其生活的理解和儿童视角对杨婶的观察和回忆,两者相互对照,丰富了小说的内容,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每点2分,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贴合文本,若从其它叙事视角分析,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赋分。)
9.①选材上,取普通人庸常的日常生活的场景、衣食住行,如门洞里剥毛豆,女人带孩子等。②结构上,散文化结构,淡化情节,以杨婶为主线串起生活若干片段,呈现给读者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③语言上,运用口语词和方言,亲切通俗,给人身临其境的日常真实感,如文中“杨婶”和“老太太”之间对话,自然生动,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④主题或情调上,既描写了日常生活中人们柔和静谧的一面,也传达出他们在生活中压抑疼痛但仍爱生活爱家庭爱子女,坚持自我和适度抗拒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体会。(每点2分,共6分。贴合文本,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
10.CFH
11.B “厚币委质事楚”的“币”为“礼物”。
12.D 无类比论证,应为比喻论证
13.(1)假如接受我们的礼物而借给我们道路,那么这块宝玉就相当于从内府取出来然后把它藏到外府一样。(若、假、是和犹,各1分,共4分。)
(2)这样的话,让自己犯法(以身犯法)的人,都是因为贪图财利,这与那些鱼鸟有什么不同呢?(陷、为、冒和何以,各1分,共4分。)
14.①国家军危地削。②害了自己性命或富贵。③使子孙蒙受羞耻。(每点各1分,共4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过去晋献公想向虞国借路去讨伐虢国。荀息说:“您最好是用垂棘的宝玉和屈产的良马贿赂虞国君主,向他要求借路,他定会把路借给我们。”晋献公说:“垂棘宝玉是我祖先的珍宝,屈产良马是我的骏马。假如他接受我的礼物又不借给道路,怎么办?”荀息说:“他不借给我们道路,必定不敢接受我们的礼物。假如接受我们的礼物而借给我们道路,那么这块宝玉就相当于从内府取出来然后把它藏到外府一样,骏马就像是从内厩牵出来拴到外厩一样。您别担心。”晋君说:“好吧。”就让苟息用垂棘宝玉和屈产良马,去贿赂虞公,向他借路。虞公贪得宝玉和良马的小利而打算答应借路。宫之奇劝谏说:“不能答应。虞有虢好比车两边有护木。护木依靠车子,车子也依靠护木,虞虢两国的地理形势正是这样。假如借路给他们,那么虢国早上灭亡,虞国晚上就要跟着灭亡了。不能借,希望您不要答应。”虞公不听,于是借路给晋国。荀息讨伐虢国取得了胜利,回来后过了三年,发兵伐虞,又打败了虞国。荀息牵着马拿着璧回来报告晋献公,献公高兴地说:“壁还和以前一样。虽说如此,马却长几岁了。”那么,虞公军危地削的原因是什么呢?
材料二:
贞观四年,太宗对公卿说:“朕整天都不敢懈怠,不但忧念爱惜百姓,也想让你们能够长守富贵。你们如果能小心遵守法令,总是像朕敬畏天地那样,这样不但百姓安宁,自己也可常得快乐。如果徇私贪污,不但是破坏国法,伤害百姓,即使事情没有败露,心中怎能不常怀恐惧呢?恐惧多了也有因此而导致死亡的。大丈夫岂能为了贪求财物,而害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使子孙总是蒙受羞耻呢?你们应当深刻地思考这些话。”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侍臣说:“古人说:‘飞鸟栖息于树林,唯恐树木不高,所以筑巢于树木的顶端;鱼藏于水中,唯恐水不深,所以穴居于水底洞穴中。然而能被人们所捕获的,都是因为贪饵的原故。’现在大臣受任命,居高位,食厚禄,应当要履行忠诚正直,遵循清廉无私,这样才能没有灾祸,长守富贵啊!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让自己触犯法(以身犯法)的人,都是因为贪图财利,这与那些鱼鸟有甚么不同呢?你们应当好好想想这些话,作为借鉴和告诫。”
15.C 绘景是由近及远,颔联为近景,颈联为远景。或由实到虚。故C项错误。
16.①对国家或当时战争危机的忧虑。②抒发诗人对自在自在的归隐生活的向往。③曲尽诗人内心壮志难酬的苦闷与忧愁。(每点2分,共6分。贴合诗意,分析正确,能自圆其说即可)。
17.(1)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2)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3)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8.A就呼朋引伴。B并非分毫不差/也不是分毫不差(每空2分,共4分。不含四字成语不得分)
19. ①,改为“古人重视衣冠礼乐”。②③,改为“鸡头顶红冠,身披彩羽”。⑥,改为“所以这是文德”。(每处2分,共6分。贴合语境,不改变语义,修改正确即可)。
20.①比喻,将眉眼紧皱比作春山秋水,②写出了少女忧愁不乐的情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每点2分,共4分。贴合语境,分析正确,能自圆其说即可)。
21.①长短句结合,形象地写出了宝玉心理的起伏变化。②句式灵活,具有节奏感。(每点2分,共4分。贴合语境,分析正确,能自圆其说即可)
22.(1)只管,是“一直”,写出宝玉的痴迷。(2)只管,是“尽管”,与“却”构成转折,突出宝玉助人的真诚与热心。(每点1分,共2分。贴合语境,分析正确,能自圆其说即可)
23.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象喻性的作文题。写作的关键在理解“月亮”“路灯”和“窗台”之间的隐喻性关系。“月亮”喻理想、希望、圆满等等,路灯喻现实、现在、生活等等,窗台则喻人事。比如,可以理解为:即使生活中遇到困难,失去了一些东西(如月亮的光),我们仍然可以找到其他的光源(如路灯)来照亮生活(如窗台),给我们带来希望。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在困难面前不放弃,寻找生活的希望。考生需要寻找一个能够契合三者隐喻关系的话题,再围绕这个话题展开思考,关键在凸显自身的个性理解及思辨性。
参考立意
(1)换个视角看问题
(2)事事圆满很难,不如选择坦然
(3)希望是最好的解药
(4)理想是追求,现实是生活
(5)人生最美在通融
评分标准
一类卷54~60分;二类卷48~53分;三类卷42~47分;四类卷36~41分;五类卷24~35分;六类卷23分及以下。
个案处理
①确认抄袭,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最高不超过10分。
②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分不能超过30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③游戏考试、游戏人生、语言格调低下的“问题卷”,最高不超过20分;凡思想感情庸俗低下,即使切题完篇,最高不超过15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最高不超过10分。
④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一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