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考宝(xuekaobao.com)友情提醒:html格式不完整,如有需要请根据文末提示下载并进行二次校对Word文档。
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随堂练习-仁爱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目前,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得到空前的重视,但人们在旅游时仍有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作为中学生要大力提倡文明出游,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不乱丢垃圾,不破坏文物 B.在寺庙里大声喧哗
C.在佛教铜像上乱摸 D.在古代建筑上划写“XXX到此一游”
2.云南的丽江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建筑的 成就。针对该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在古城的建筑物上刻写“×××到此一游”
B.全面保护起来,禁止参观
C.拆除一切旧的传统建筑
D.有选择性地保护和修缮传统建筑
传统的聚落建筑风格不可避免地打上自然环境的烙印,如东南亚的高脚屋;而福建客家土楼的建筑方式是主要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集体性建筑 读图,完成3-5题。
3.上图中东南亚高脚屋建筑特色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是( )
A.炎热干旱 B.终年严寒 C.高温多雨 D.地势高峻
4.上图福建客家人选择土楼这种独特房屋形态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安全防御 B.节约耕地 C.防雨保温 D.就地取材
5.近年来当地政府加大对土楼保护力度,你认为保护该传统聚落的重要意义是( )
A.加快当地旅游业发展 B.使人类璀璨文化永久留存
C.衬托现代聚落的美感 D.古建筑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6.下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是( )
A.桂林山水 B.华山 C.丽江古城 D.长江三峡
7.下列房屋的建筑形式中,体现出当地多雨状况的是
A.甘肃的土墙平顶屋 B.新疆吐鲁番的晾房
C.浙江绍兴的砖墙斜顶房 D.豫西黄土高原上的窑洞
8.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因环境而异。西亚的村庄民居厚墙加小窗,反映该地区的环境是( )
A.气候干旱炎热 B.气候严寒 C.气候潮湿 D.气候阴冷
9.下列地区聚落分布密集的地方是( )
A.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 B.高山地区
C.荒原地区 D.冰缘地区
亚洲地域广阔,传统民居深受自然环境影响。读“亚洲东、西部传统民居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沙特阿拉伯传统民居“平顶、厚墙、小窗”,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是( )
A.潮湿 B.干旱 C.寒冷 D.温暖
11.日本地震灾害频发,传统民居多采用木质材料。该地地震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板块交界处 B.地处沿海地区多台风
C.国土面积狭小 D.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12.下图中,适合湿热环境的民居是( )
A. B.
C. D.
13.下列不属于被列人《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是
A.北京香山自然风景区 B.山西平遥古城
C.云南丽江古城 D.皖南古村落
二、判断题
14.聚落有乡村和城市两大类型 (判断对错)
15.判断对错:泰山是我国第一个被纳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 )
16.山区的聚落往往沿山麓、河谷延伸成条带状。____(判断对错)
17.寒冷地区的民居一般墙体厚实,窗户较小 (判断对错)
18.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在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
三、填空题
19.乡村聚落: 、牧村、 、山寨等,居住在这些地方的人们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打猎等生产活动。
20.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①体现不同历史时期某个 、 的文化精神。②有利于开展文化旅游。③有利于开展 和 研究。
21.将适应不同环境的民居的字母代号填入表中。
环 境 民居类型
(1)低洼湿热,蚊子多,毒蛇较多
(2)草原广阔,畜牧业为主
(3)降水集中,地下水位较低,黄土直立性强
(4)冬季寒冷,春季多风沙,平原地区
A.竹楼 B.窑洞 C.蒙古包 D.四合院
22.古人留下的聚落很旧、占地很多,应该全部拆除。
23.列表归纳。
四、解答题
24.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中聚落沿 分布,聚落的形状呈 (填“条带状”或“团块状”),该地聚落发展的有利条件有 (至少答出一点)。
(2)图乙中西亚民居的特点是墙厚、窗 (填“大”或“小”),这种民居分布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填“炎热干燥”或“高温多雨”)。
(3)传统聚落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各种原因,传统聚落遭到了严重的毁坏。你认为对于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聚落应该( )(单选)
A.不要乱动,任其自然发展 B.干脆拆掉,盖高楼算了
C.把它们拆了再按原样重建 D.大力保护
25.读“聚落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A、B、C三处属于 聚落,选址有一共同特点,都是 而建,都有可能发展成为 聚落,而最有可能优先发展起来的是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26.为了锻炼学生体能,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某中学利用暑假到图中山区开展了一次登山旅行活动。阅读材料和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同学们从王村火车站分组出发,设计了三个活动方案。
方案一:线路①——登大青山,锻炼体能。
方案二:线路②——徒手攀岩,试试胆量。
方案三:线路③——参观古庙,寻踪文化。
材料二:旅行地点的等高线地形图(图甲)及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乙)。
(1)线路①同学们从出发地点到达大青山,山顶的海拔高度大约是 米以上。
(2)线路②能开展徒手攀岩,是因为沿途经过 (地形部位)。
(3)线路③同学们去参观古庙,寻踪文化。若出发地到古庙的图上距离为6.4厘米,它们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4)①②③三条线路中,你会建议体力较弱的同学选择路线 。原因是 。
(5)王村比李村发展快,从地形类型解析,王村位于 ,李村位于 。
(6)若沿线路①登大青山的同学在下山图中迷路,有同学提出沿着溪流走,你认为这个提议是否可行 并请说明理由。
旅行途中同学们走访调查当地居民,绘制了当地二分二至时正午太阳光的照射情况图(图乙),据此完成问题。
(7)下列①②③图中最能反映地球运动到图二B位置时太阳光照情况的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D
3.C 4.A 5.B
6.C
7.C
8.A
9.A
10.B 11.A
12.D
13.A
14.正确
15.正确
16.错误
17.正确
18.正确
19. 农村 渔村
20. 国家 民族 历史 科学
21. A C B D
22.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古人留下的聚落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应该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
23.
24.(1) 河流 条带状 地形平坦、水源丰富、土壤肥沃等
(2) 小 炎热干燥
(3)D
25.乡村,临河,城镇(城市),B,位于两条河流交汇处(交通方便、物流顺畅、水源充足等答案均可)
26.(1)550
(2)陡崖
(3)3.2
(4) ③ 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
(5) 平原 丘陵
(6)可行;理由:小溪流入河流,由高处(山地)流向低处(平原),且沿河常有人居住
(7)③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