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终日沉醉于绘画,每每迷恋创作而忘记其他,人们赞誉他“才绝、画绝、痴绝”。一次做东请客,他却因忙于绘画,竟将请客之事忘了。
莱特兄弟为研制飞机夙夜不懈、殚精竭虑。
诺贝尔为了发明新型安全炸药,多次遇险,实验室也曾被炸得面目全非,五个助手牺牲。
关于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数人。”没有胜利可以唾手可得,没有成功可以轻而易举。钱钟书曾有言“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笨功夫是艰辛的耕耘。我国历史典籍所记载的“韦编三绝”,讲的是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可见,孔子读书下的功夫有多深。明代大文豪张溥则以抄读著称。据《明史》记载,他“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因此,他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七录斋”。
笨功夫是忘我的专注。清代小说家蒲松龄说得好:“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因为近乎痴迷,所以才能用心专一、精益求精,继而才有惊世之作。陈忠实为写作《白鹿原》,自己立下三条规矩:不再接受采访,不再关注对以往作品的评论,一般不参加应酬性的集会和活动。
笨功夫是不懈的坚持。袁隆平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泡在水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研究超级水稻。“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一生就做一件事,成为核武器领域公认的“众帅之帅”。语言学大家王力一生笔耕不辍,84岁高龄时依然坚持每天连续伏案8到10小时,任何与研究和写作无关的事他不闻不问。
国学大师钱穆说:“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劲。”胡适也说:“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数人。”诚哉斯言,很多时候,我们羡慕那些成功者,却可能忽视了他们为此付出的艰辛努力乃至巨大牺牲。
时代的发展,确实需要我们创新求变、弯道超越,不能只使“笨劲”不用“巧力”。但必须懂得,走捷径并不等于投机取巧。捷径的获取,靠的是日积月累的能力,而不是挖空心思的妄想;捷径的完成,靠的是持续不断的拼搏奋斗,而不能指望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习武之人常说,“入门先站三年桩”。如果不能打牢站桩的功底,到头来学到的不过是花拳绣腿。做人做事莫不如此,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成功才有可能。如果急于求成,偷懒耍滑,到头来只会一无所成。
庄子曾说:“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是只准备三餐,还是“宿舂粮”,抑或是“三月聚粮”,所达到的结果迥然不同。
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为了人生和事业能够攀登到理想的高度,我们不妨多用些笨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