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学考宝 作者:佚名

Word文档版

学考宝(xuekaobao.com)友情提示:html格式不完整,如有需要请根据文末提示下载并进行二次校对Word文档。

白城一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 根据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判断下列四个选项中属于“史料实证”的是(  )
A. 北宋时期平民毕昇最早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B. 《金史》中提到“火炮”,说明火药应用于战争
C. 四大发明是古代中国对人类文化的重大贡献
D. 指南针传入西方,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2. 汉唐时期佛教文化传入、唐宋时期阿拉伯文化及波斯文化传入,中国文化在外来文化不断传入中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在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再创中国文化的辉煌,然后再回馈给世界其他国家。这一文化现象的世界意义主要体现在(  )
A. 辐射其他国家文化 B. 推动文明间的交流交融
C. 贡献中国智慧方案 D. 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3. 公元前2千纪,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凭借马和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开始大规模的迁徙。下列关于这次大迁徙描述正确的是(  )
A. 使赫梯人在小亚细亚建立了赫梯帝国,后因波斯入侵而消亡
B. 推动了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波斯帝国的建立
C. 促进了连通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的形成
D. 对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4. 《世界文明史》一书中指出:“假如不是被征服的话,他们(美洲)完全可以为自己的文化打下一个基础,这一文化可以同任何其他洲的文化媲美。”该论述的主要依据是(  )
A. 美洲的印第安文化相对落后 B. 美洲当时还不具备文明的特征
C. 殖民扩张为美洲注入了活力 D. 印第安人发展出了独特的文化
5. 中古西欧城市文学中的典型代表是以狐狸列那为主人公的一系列动物故事。故事中狼代表残暴又愚蠢的贵族;狮子代表国王,象征正义和权力;骆驼代表邪恶又虚伪的僧侣;主人公狐狸列那代表精力充沛、机智多变的城市富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  )
A. 封建贵族统治彻底衰落 B. 王权强化受到普遍的认可
C. 基督教神学丧失统治力 D. 新兴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6. 中国历来有“易代修史”的传统。一个朝代灭亡以后,后继的新朝代为了总结历史,借鉴往事,吸取经验教训,都要给上一个朝代编纂历史,这个优良传统绵延不断,经久未绝。这有利于中华文化(  )
A. 传承文明,开拓创新 B.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 绵延不绝,传承至今 D.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7. 高丽成宗时代(981—997),大臣崔承老主张:华夏之制,不可不遵,然四方习俗,各随土性,似难尽变。其礼乐诗书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华,以革卑陋。其余车马、衣服、制度,可因土风,使奢俭得中,不必苟同。这反映了该官员(  )
A. 主张全盘吸收中国文化 B. 承认本国处于藩属地位
C. 注意保持主体的选择性 D. 主张习俗遵循自身传统
8. 1982年春,新加坡开展“东方价值观教育运动”,提出“首要任务就是要增强国民对新加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出‘新加坡人’”。这场运动兴起的背景是(  )
A. 资本主义弊端凸显 B. 新加坡传统封建残余思想蔓延
C. 美苏冷战对抗加剧 D. 全球化加剧了移民社会的矛盾
9. 3—6世纪,亚欧游牧部落开始了新一轮的大迁徙,在中国,匈奴人逐步内迁,转向定居生活,并在中原建立政权;在欧洲,日耳曼人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灭亡了西罗马帝国。以下关于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影响正确的是(  )
①改变了欧亚大陆的政治格局 ②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 ③促进区域文化的交流 ④游牧文明逐渐取代农耕文明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0. 优美的神话、严肃的悲剧、诙谐的喜剧,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是西方“历史之父”;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这说明(  )
A. 民主政治造就辉煌灿烂的希腊文化 B. 古希腊文明领先于世界其他的文明
C. 文化发展促进人文主义的对外传播 D. 城邦制度促进了公民创造力的发挥
11. 据某位学者回忆,“‘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旧分别事物”,中国古来已有的一概称为旧,古来未有或来自外国的一概称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这一转变反映出(  )
A. 东西方文化论争由此引发 B. 传统儒学思想开始受到批判
C. 全盘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除 D. 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12. 7世纪中期,日本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7世纪末,新罗统一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隋唐时期的科举制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在近代被介绍到了西方,对欧洲文官制度的确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材料表明(  )
A. 隋唐时期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B. 隋唐科举制度对世界的影响非常深远
C. 隋唐时期中国的各个方面都领先于世界
D. 中国文明为世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3. 启蒙运动时期,“中国热”一度在欧洲流行。伏尔泰在其著作《风俗论》中提道,如果说有些历史具有确实可靠性,那就是中国人的历史;狄德罗曾高度评价《四书》《五经》;孟德斯鸠认为中国的统治者因为严格遵守礼教而取得成功。这说明(  )
A. 中国文化为西方启蒙运动提供理论依据
B. 中国文化与启蒙思想具有一定的共通性
C. 大部分启蒙思想家具有崇洋媚外的心理
D. 中国文化相对于西方文化更具有生命力
14. “这些新殖民出去的城邦和母邦间相距遥远……彼此充斥着恩怨和矛盾,有时还会发生战争,但是希腊人为了使自身同非希腊的野蛮人相区别,有意保持了强烈的希腊性。”为此,希腊在地中海世界的各殖民城邦跋山涉水来到奥林匹亚圣地,参加那里的宗教盛宴。由此可见,希腊的殖民活动(  )
A. 延续了母邦政治制度 B. 推动希腊文化传播
C. 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D. 贯穿着民族认同感
15. 下表所示为《晋惠帝时代汉族之大流徙》一文中的统计资料(部分)。影响这一时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A. 政府政策的组织引导 B. 战乱引发的社会动荡
C. 江南地区开发的需要 D. 民族交融的不断加速
16. 阿兹特克历为大多数中美洲民族所习用,由一个365天的太阳年及一个260天的神圣年所组成;两个年度周期平行运转,产生一个52年的大周期。阿兹特克祭司所掌管的繁缛的祭祀和庆典的周期,即以此历法为据。这表明(  )
A. 太阳神在国家中地位极其重要 B. 历法因其精确而为多数地区使用
C. 历法与政治宗教生活密切相连 D. 阿兹特克历主要是用于祭祀活动
17. 顾炎武提出以经学取代理学的主张,认为对那些“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要“一切不为”。据此,顾炎武(  )
A. 认为应独尊儒家经典 B. 反对空谈义理,要大胆实践创新
C. 强调经学要解决现实问题 D. 认为六经能解决一切现实问题
18. 在美式英语中,一些单词来自印第安语,如pone(玉米饼)、Arizona(亚利桑那)。还有一些单词来自非洲黑人语言,如tote(搬运)、okra(秋葵)。这体现了(  )
A. 美国语言的保守性 B. 美国文化的开放性
C. 世界广泛流行英语 D. 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19. 胡图族和图西族是卢旺达的两大族群,两者之间一直存在矛盾。1994年,极端的胡图族人煽动杀光图西族人。这场屠杀使得仅有700万人口的卢旺达死亡100多万人,且有超过300万人成为难民逃离该国。材料中的难民属于(  )
A. 灾荒难民 B. 种族民族难民
C. 政治难民 D. 宗教难民
20. 据《汪氏宗谱》记载:“是自元而明,渐成村墟,今则烟火千家,栋宇鳞次,森然一大都会矣。其间南湖、月沼、雷岗、西溪胜景凡八,堪供行吟,致足乐也。”有关此“都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依山傍水,布局方正,中轴对称
B. “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
C. “宛自天成”的古典园林建筑博物馆
D. 被誉为“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结合”的古村落
二、非选择题(共7小题)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洲所接纳的移民人数不断增加,这些移民逐渐成为欧洲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早期,欧洲的经济迅速发展,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向欧洲,生产的扩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夺走了欧洲大量的青壮劳力,人口的低出生率又不能及时弥补劳动力缺口。这样,欧洲成为大规模移民运动的目的地之一。对此,欧洲各国政府基本上是欢迎的,并主动到世界劳动力市场上寻找劳工。
材料二 1973年以后,招募劳工(不管是外籍劳工还是殖民地劳工)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停止,但欧洲共同体内部的移民,事实上还在继续,技术劳工和高层次人才的移民不断增加。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把欧共体作为一个单一的劳动力市场以及把欧盟内部的流动看作类似于民族经济内部的流动开始成为习惯。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薛永生《战后欧洲移民与移民政策研究》
材料三 在社会就业层面上,大量移民对当地劳动力市场也形成了冲击。尽管移民人口的失业率远高于当地人,但许多欧洲人和某些政党依然认为,大量移民的存在明显挤压了本国公民的就业空间。在国家安全层面上,大量移民的存在对国家安全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缺乏有效的一体化社会融合政策,来自北非的移民及其后代,在社会教育、就业、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倍遭歧视,因而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摘编自刘晓平《战后欧洲移民政策与地中海南北移民问题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早期欧洲移民人数增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73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欧洲移民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后欧洲移民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22.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演进过程可从以下几个角度予以探究。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对中华古代文明史进行分期,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选取的角度,分期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23. 中印两国有上千年文明交流史,友好合作始终是主流。中印实现各自民族复兴,将对亚洲乃至世界产生重大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朝鲜有许多使用汉字的诗人,他们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如:上国羁栖久,多惭万里人。那堪颜氏巷,得接孟家邻。守道惟稽古,交情岂惮贫。他乡少知己,莫厌访君频。——9世纪朝鲜人崔致远《长安旅舍与于慎微长官接邻》
材料二 佛教及婆罗门教的政治理想及宗教美术,给东南亚各小国带来了国王的神圣化、阶层秩序观念、行政法典、梵文以及技术高超的建筑、雕刻和音乐等等,这对君主统治的正统化以及整合和发展他们的国家都起了很大的作用。——日本学者和田久德
材料三 中印两国立于世界东方,天造地设,互为邻国,其文化往来源远流长。从文字记载看,历两千余年而不衰,成为人类文明交流史上的典范。但两国的文化交流到底有多悠久,始自何时,至今没有定论。——摘编自姜景奎《中印文化交流刍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华文化对朝鲜的影响。
(2)结合所学,概述古代印度文化在东南亚传播的两个阶段。并根据材料二分析古代印度文化对东南亚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印文化交流的史实。
24. 人类的迁徙对人类文化变迁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耳曼人简陋的农业制度以及粮食生产水平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加上他们爱好掠夺的品性,因此常常会把自己的地方抛弃而向外扩展。4世纪以后,凶悍的匈奴人进入欧洲,连续征服日耳曼部落,迫使日耳曼部落为了生存避难而向罗马帝国境内移动。移民运动在很长的时期里一直继续着,但是到了5世纪,罗马政府已经没有力量来对付日耳曼人的移民……蛮族入侵的结果是在西罗马帝国废墟上兴建了一系列蛮族国家,蛮族国家和罗马残留文化以及存留下来的基督教会,共同构筑了一个中世纪社会。
——赵立行《世界文明史讲稿》
材料二 他们(欧洲人)向西半球输入人口,早在1800年就形成了新的文明中心,配有欧式政府、宗教和教育制度。一个新的国家从原先由英国人统治的北美地区兴起,美洲有两个业已成熟的文明被西班牙毁灭,也被西班牙自身的文明所取代……拉美很快出现了一批混血人口,混血现象非常普遍,欧洲人和原住民及黑奴都会繁衍后代,这些黑奴最早在16世纪作为甘蔗园的劳力引入,后来人数不断增加……虽然印第安语言得到留存,征服者的语言当然还是成了这片大陆的主流通行语。——《企鹅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耳曼人入侵西罗马帝国的原因及其对中古西欧文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西欧殖民扩张对近代美洲人口结构和文化的影响。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徐光启(1562—1633)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与传教士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的部分内容,将欧洲数学介绍到中国,奠定了我国近代数学的基础。其著作《农政全书》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影响最大的农学著作之一。该书不但记载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而且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1629年明政府以徐光启为监督编纂《崇祯历书》,书中介绍了哥白尼的地球自转说,然而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些知识分子对哥白尼的学说持否定意见,哥白尼的学说在当时的中国并未引起重视。
材料二 儒家思想在西方传播较晚,当时近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印刷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16世纪末,耶稣会士来华后翻译了《四书》《五经》。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东西方之间的对话处在相对平等的位置上,耶稣会士们的翻译在西方产生了很大影响。伏尔泰说:“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真理绝不与迷信混同。”他抨击天主教的黑暗统治,并把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中国看作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政体之一。有学者认为,“在欧洲,特别是在法国,17和18世纪的整个思想模式发生了转变,而转变之后,在许多方面与孔子思想都很相似”。——摘编自郝景春《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光启的主要科学成就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西传的原因。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以文化为载体的意识形态因素愈加复杂、多变,使对于世界各国乃至对各种社会问题的研究,都离不开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考虑。意识形态作为精神文化的特殊系统,往往把文化作为它的积聚地。当前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争相在国际舞台上通过推销自己的文化以实现其意识形态扩张的战略企图。面对咄咄逼人的文化霸权主义,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在全球化的潮流中维护本国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及文化自信,已成为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摘编自郝保权《对全球化背景下美国文化霸权及其意识形态意涵的战略沉思》
根据材料并结合二战后的相关史实,围绕“全球化”“文化霸权”“文化自信”等关键词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绘画透视法发展小史
绘画中的“透视法”,最基本的视觉效果是近大远小。(见图一)
远古时期人们还没有掌握透视法,绘画以记录内容为主,景物无论大小远近,并排放置,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透视法在绘画中的运用完成了从无到萌发的转折。有的画作已能看出一定的透视效果。这符合古典时代崇尚真实的思想与风气。欧几里得的《光学》和托勒密的研究,为绘画透视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在中古大部分时期,又几乎看不到透视法的运用了。画作主要服务于表现宗教故事或传达宗教信仰。可见,绘画艺术的发展不仅是技艺发展史,也是观念和社会存在的变化史。
14—17世纪,在欧洲画坛上,透视法转入蓬勃发展时期。在前人光学研究成果和艺术家实践经验基础上,意大利的阿尔贝蒂把定点透视理论纳入“绘画三要素”。随后越来越多的画作追求呈现日常生活的真实感和自然感,融透视表现方法与人文主义精神为一体。(见图二)
18—19世纪,透视法仍然受到很多艺术家的尊崇,不断丰富和发展。随着19世纪摄影技术的发明和改进,通过绘画还原现实的任务逐渐让位于照相机。此后出现了一些体现新的追求和理念的绘画流派,开辟了绘画艺术的新天地。
(1)绘画透视法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四次转折,任选其中的两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历史背景。
(2)通过《绘画透视法发展小史》一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哪些写作“小史”的方法。
参考答案
1. 【答案】B
解析:根据“史料实证”的内涵,分析四个选项可知,二十四史之一的《金史》是文献史料,通过对其记载的史实即“火炮”进行分析得出其为火药武器,进而推理得出当时人们已将火药应用于战争的结论,B项正确;A、C、D均没有提供史料证据,不属于“史料实证”,排除。
2.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外文明的不断交流,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故选B项;A、C项无法全面概括材料内容,排除;“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与材料强调的文明间的交流交融不符,排除D项。
3. 【答案】D
解析:据所学可知,印欧人凭借马和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或征服迁入地区的居民,或与被征服者融合,分别形成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和雅利安人,对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D项正确;赫梯人建立赫梯帝国的时间是在公元前17世纪,赫梯帝国最终被亚述帝国所灭,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波斯帝国建立的时间是公元前6世纪,不是公元前2千纪,排除B项;陆上丝绸之路是在中国汉武帝时期开辟的,时间是公元前2世纪左右,排除C项。
4. 【答案】D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印第安人文化的独特性,而非落后性,排除A项;当时美洲已经出现文明,如玛雅文明,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殖民扩张对美洲文化的破坏,排除C项。
5. 【答案】D
解析:在以狐狸列那为主人公的一系列动物故事中,“狼代表残暴又愚蠢的贵族……主人公狐狸列那代表精力充沛、机智多变的城市富商”,反映了中世纪市民阶层对社会各阶层的评判,歌颂了人的聪明才智,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D项正确;“彻底”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人们普遍认可王权强化,排除B项;基督教神学在中世纪欧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排除C项。
6.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修史的传统成就了中华文化的连续性,故选C项;“传承文明”符合题意,但是“开拓创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是“易代修史”的目的所在,排除B项;“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7.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崔承老主张学习中华文化先进的典章制度也要保持自己的民族传统,故选C项;“全盘吸收”与题干中“然四方习俗,各随土性,似难尽变”相悖,排除A项;题干未提及高丽王朝应向北宋政府称臣、朝贡等信息,排除B项;“主张习俗遵循自身传统”以偏概全,未涵盖“华夏之制,不可不遵”的信息,排除D项。
8.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新加坡公民以外来移民为主,民族成分复杂,频繁的经济交往对公民的国家认同感提出挑战,故选D项;据材料,新加坡此运动的目的是增加公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与资本主义弊端无关,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新加坡公民多为移民,故通过此运动增加公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与新加坡传统封建思想无关,排除B项;推行“东方价值观教育运动”,并非美苏冷战的结果,排除C项。
9. 【答案】D
解析:①②③均是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影响,故选D项;游牧文明没有取代农耕文明,亚欧游牧民族的迁徙是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一次大冲击,④错误,排除A、B、C三项。
10. 【答案】D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古希腊的文化十分繁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和城邦制度造成的宽松思想环境有关,故D项正确;亚里士多德时期民主政治已经衰落,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希腊文明和其他地区文明的对比信息,B项错误;人文主义的传播与材料主旨不符,C项错误。
11.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可知,五四运动之后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有了一定的变化,更具理性,说明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主张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D项正确;“由此引发”表述错误,排除A项;“开始受到批判”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排除B项;“得以消除”表述错误,排除C项。
12. 【答案】D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隋唐时期中国制度对日本和朝鲜产生深远影响,并对近代欧洲的文官制度的确立产生影响,这些都是中国文明对世界发展作出的贡献,故选D项;材料中没有全面比较分析当时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发展情况,无法得出A、C两项结论,排除;B项只是反映了材料的一部分信息,不全面,排除。
13.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体现了中国文化与启蒙思想具有一定的共通性,故选B项;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材料强调的是中国文化对启蒙运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排除;C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无法得出“中国文化相对于西方文化更具有生命力”的结论,排除D项。
14.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希腊的殖民活动推动了希腊文化在地中海周边地区的传播,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殖民出去的城邦采取了什么政治制度,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殖民活动带有浓厚宗教色彩,排除C项;据材料可知移民城邦没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排除D项。
15. 【答案】B
解析:材料中汉族的大迁徙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此阶段是中国的社会大分裂和战乱时期,这种战乱的状态成为当时人口大量迁徙的主要因素,B项正确;此时的人口迁徙主要是战乱引发的自发流动,而不是由于政府的组织,排除A项;江南地区开发是人口迁徙的影响,不是原因,排除C项;民族交融的不断加速是人口流动的影响,不是原因,排除D项。
16.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阿兹特克历法与当时宗教生活密切相连,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太阳神的地位,A项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体现“历法因其精确而为多数地区使用”,B项错误;据材料可知,阿兹特克历为大多数中美洲民族所习用,而不是专为祭祀活动所用,D项错误。
17. 【答案】C
解析:材料“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要“一切不为”强调经学要为现实服务,体现了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思想,故选C项;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实践创新”,排除B项;D项表述太绝对,且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18.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在美式英语中,一些单词来自印第安语,还有一些单词来自非洲黑人语言,这体现了美国文化的开放性,B项正确,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美式英语的特点,这一特点与世界广泛流行英语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排除D项。
19. 【答案】B
解析:卢旺达大屠杀是卢旺达国内两个不同种族之间的矛盾造成的,所以这场灾难导致的难民属于种族民族难民,故B项正确;灾荒难民、政治难民、宗教难民均与材料无关,排除A、C、D项。
20.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是对宏村布局的描述,被誉为“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结合”的古村落,D项正确;“布局方正,中轴对称”是对平遥古城的描述,体现传统礼制,方正端庄,中轴对称,排除A项;“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是对清代商业都会汉口的描述,排除B项;“宛自天成”的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指的是北京颐和园,排除C项。
21. 【答案】(1)原因:经济发展迅速;劳动力短缺;欧洲各国政府主动吸引;西欧福利制度的建立。
(2)特点:高素质人才移民增加;欧共体内部人员流动性增强。
(3)积极影响:弥补了战后欧洲劳动力短缺,促进了战后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强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消极影响:冲击了欧洲原有的劳动力市场,挤压了欧洲公民的就业空间;造成了迁出地人才流失;对欧洲国家安全构成挑战;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22. 【答案】示例
角度:外来文明的吸收:中华文化不断与域外异质文明接触,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分期:从两汉到明中期是佛教传入中国并与中国本土文化碰撞交融的时期,从明末到清中期是中华文明与异质的西方文明之间交流学习的时期。
阐述:从两汉到明朝是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并得以大发展的时期。两汉之际,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佛教所宣传的教义适应了统治者及中下层百姓的需要,日趋繁荣。在之后的两千多年中,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既有彼此冲突对立的一面,又有交流融合的一面。中国人的语言、习俗、文学以及建筑艺术等方面均渗透了佛教因素。隋唐时期佛教实现了本土化。宋明时期,一些士大夫有感于振兴儒学的需要,兼容佛教思想,形成了宋明理学。
自明末到清朝是中华文化与欧洲文明交流碰撞的时期。早在明朝末年,中西方文明就已经有了直接接触。“西学东渐”使得传统的士大夫接触到了来自世界另一端的异质文明,他们其中的一些开明人士对西方的科学文化产生浓厚兴趣,主张以开放的姿态会通中西文化。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逐渐传入中国。西方文明在农学、数学、医学以及天文学等领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此时中西方文明的交流相当有限,异质的西方文明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也相当有限。
23. 【答案】(1)诗句采用中国律诗格式要求和典故等,体现了中华文化对朝鲜的影响;朝鲜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谚文;隋唐以后,朝鲜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大约4世纪以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古代朝鲜的社会制度大多来自唐朝;朝鲜在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方面深受唐文化影响。
(2)两个阶段:公元前后,古代印度文化开始传播到东南亚;5世纪时,印度文化已经在东南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影响:佛教文化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巴利文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字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君主统治的正统化以及整合和发展他们的国家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3)从东汉到北朝,陆续有天竺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东晋的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唐朝的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西行前往天竺取经,并在天竺的佛教中心那烂陀寺钻研多年;伴随佛教东传而来的异域文化在很多方面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24. 【答案】(1)原因:日耳曼人农业落后无法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及爱好掠夺的特性;匈奴人西迁;西罗马帝国衰落。
影响:继承古希腊罗马文化;形成以基督教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地域文化。
(2)对人口结构的影响:印第安人数量锐减;欧洲人和非洲黑人数量激增;出现混血人种并逐渐成为主要居民。
对文化的影响: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主导的、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美洲文化。
25. 【答案】(1)成就:介绍西方科技思想(或翻译《几何原本》,推动中国数学发展,或介绍哥白尼的学说,或在《农政全书》中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编写《农政全书》,总结中国古代农业技术,指导农业生产;修订历法(或编纂《崇祯历书》)。
特点:涉及领域广;注重经验总结;
实用性强(或指导农业生产,或体现农业文明特征);融合东西方科学文化。
(2)原因: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有利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印刷技术的提高;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耶稣会士的传播。(任答3点即可)
26. 【答案】示例
论题: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的全球化与多元化。
论述: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以文化为载体的意识形态因素更加复杂多变。当前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争相在国际舞台上推销自己的文化,以实现其意识形态的扩张。特别是冷战以来美国凭借发达的经济和强大的综合国力,竭力拓展世界文化市场,控制思想文化资源,把建立文化霸权作为谋求世界霸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建立对全世界的文化霸权,将会使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文化不断被边缘化,引起对政治体系的认同危机,直至演化为国家政权的颠覆或国家主权的分裂。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要站在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积极应对西方的文化霸权主义,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树立文化自信,扩大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不断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驾驭能力。
总之,要积极应对全球化的潮流,坚持反对文化霸权主义,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27. 【答案】(1)背景:①从没有透视法到透视法的萌发:古代希腊众多城邦实行民主政治;古希腊哲学家倡导用理性认识和解释世界;几何学达到较高水平;古罗马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文化。②从透视法的萌发到基本弃之不用: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中古时期的欧洲实行封建制度;教会在中古西欧势力强大,控制人们的精神生活,束缚人性;教会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为其所用。③从透视法基本弃之不用到在欧洲蓬勃发展: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意大利拥有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文艺复兴兴起;人文主义以人为核心,崇尚理性;科学革命。④运用透视法的画派与其他画派并行发展:启蒙运动、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面貌和人们的思想认识;科学技术发展,照相机的出现;新的艺术思潮出现。(2)方法:唯物史观的指导;围绕一个历史事物展开;特定的历史时空定位,时序清晰,前后关联紧密;历史事物形成、发展、变化的过程,相对完整,逻辑清晰;史实具体,史论结合;结构合理,语言简洁流畅,图文配合。

图片资源预览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阅读全文
下载本文

相关文章

1.感受我们的呼吸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

2024-09-16
1.感受我们的呼吸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

专题01 数据与信息-2024-2025学年高中信息技术一轮复习(浙教版)

2024-09-16
专题01 数据与信息-2024-2025学年高中信息技术一轮复习(浙教版)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图片版,含答案,含听力原文,无音频)

2024-09-16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图片版,含答案,含听力原文,无音频)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2.2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 同步练习(无答案)

2024-09-16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2.2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 同步练习(无答案)

2023-2024学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和平镇教研联片六年级(上)期末数学模拟试卷(二)(含答案)

2024-09-16
2023-2024学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和平镇教研联片六年级(上)期末数学模拟试卷(二)(含答案)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题 含答案

2024-09-16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题 含答案

热门推荐

远戍劝戒诗原文、翻译和赏析

2023-11-07
远戍劝戒诗原文、翻译和赏析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八原文、翻译和赏析

2023-11-07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八原文、翻译和赏析

2024澳大利亚3加1项目好吗 值得读吗

2024-09-06
2024澳大利亚3加1项目好吗 值得读吗

第9课 《算法的评价方法》(教学设计) 浙教版六年级上册信息科技

2023-10-27
第9课 《算法的评价方法》(教学设计) 浙教版六年级上册信息科技

木兰花慢·莺啼啼不尽原文、翻译和赏析

2023-11-07
木兰花慢·莺啼啼不尽原文、翻译和赏析

与弟清河云诗十章原文、翻译和赏析

2023-11-07
与弟清河云诗十章原文、翻译和赏析

出国留学一年费用大概多少钱 费用高不高

2024-09-06
出国留学一年费用大概多少钱 费用高不高

拟古六首上鲜于大夫子骏其六生年不满百原文、翻译和赏析

2023-11-07
拟古六首上鲜于大夫子骏其六生年不满百原文、翻译和赏析

2024济南大学新生报到日期 大一入学时间是几号

2024-08-18
2024济南大学新生报到日期 大一入学时间是几号

次韵斯远重别六言四首 其四原文、翻译和赏析

2023-11-07
次韵斯远重别六言四首 其四原文、翻译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