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考宝(xuekaobao.com)友情提示:html格式不完整,如有需要请根据文末提示下载并进行二次校对Word文档。
2023--2024学年第-学期期中测试九年级化学试卷
2023.11
(试卷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100 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说明:
1.本试卷共8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20题,共20题)、非选择题(第21题~第26题,共6题)两部分。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同时务必在试卷的装订线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毕业学校填写好,在试卷第一面的右下角填写好座位号。
3.所有的试题都必须在专用的“答题卡”上作答,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非选择题在指定位置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在试卷或草稨纸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过程中,利用了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的是
A.海水晒盐 B.干冰制冷
C.风力发电 D.火箭发射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活性炭可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C.氢气可用于探空气球
D.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用于延长食品保质期
3.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滴加液体
C.读液体体积 D.闻药品气味
4.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物质和能量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密不可分。下列过程不能体现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的是(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海水吸收二氧化碳
C.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D.化石燃料的燃烧
5.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放出热量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6.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水 B.干冰 C.硅 D.氯化钠
7.下面为甲()与乙()反应生成丙()的微粒数变化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一定是氧化物 B.如框图的物质是纯净物
C.该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D.甲、乙、丙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2
8.下列叙述能体现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
A.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 B.墙内开花墙外香
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9.表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标志是
A. B. C. D.
10.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空气中物质的含量: B.地壳中元素:
C.碳元素的化合价: D.相对分子质量:
11.化学符号是独特的化学语言,其中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含义,下列化学用语中有关数字“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2H+②H2③2NH3 ④⑤Mg2+⑥2N ⑦H2O
A.表示微粒个数的是①③和⑥ B.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①和⑤
C.表示分子中原子数目是②和⑦ D.表示元素化合价的只有④
1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所示的一种元素,从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A.锘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02
B.一个锘原子含有102个中子
C.锘元素的元素符号为No
D.锘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9
13.布洛芬(C13H18O2)成为感染新冠病毒后退热的首选药,下列有关布洛芬说法正确的是
A.布洛芬中含有1个氧分子
B.1个布洛芬分子中含有33个原子
C.布洛芬中C、H、O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3:18:2
D.布洛芬由13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14.“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产物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相同
B.相同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可能不同
C.纳米铁粉与普通铁丝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构成二者的原子不同
D.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不能影响反应能否发生
15.Y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Y+3O22CO2 +3H2O,Y的化学式为
A.CH2O B.C2H4 C.C3H8 D.C2H6O
16.下列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图书档案起火,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C.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D.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
17.下列有关碳,氢元素的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石油燃烧时冒黑烟是因为不完全燃烧
B.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而污染环境
C.相同质量的碳发生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一样多
D.让日常生活中燃料能完全燃烧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都有积极意义
18.下列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 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D. 证明分子在运动
19.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水的电解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C.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20.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B.将空气降温加压后分离出X气体时,应控制温度大于氧气的沸点,小于X的沸点
C.为了加快“转化”速率,可在转化过程中使用催化剂
D.合成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
第Ⅱ卷 非选择题
21.某品牌奶粉标签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牌高钙奶粉(400g/袋) 配料表:脱脂乳、白砂糖、乳清蛋白、碳酸钙、硫酸亚铁、维生素A、维生素D等
营养成分 每100克奶粉平均含量
能量 1733kJ
蛋白质 18.2g
磷 480mg
钙 950mg
铁 7.2mg
(1)硫酸亚铁的化学式为 ,亚铁离子的符号为 。
(2)奶粉中碳酸钙可适量补钙,碳酸钙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钙 (填“是"或“不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儿童缺钙易患有 (在“佝偻病”“侏儒症”选择)。
(3)计算:若该奶粉中仅碳酸钙含钙元素,则该奶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
(4)标签中 (填符号)元素的单质可用作烟幕弹。
22.2023年“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
(一)探究水的组成实验
(1)1766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用锌和稀硫酸制得“可燃空气”。“可燃空气”在纯氧中燃烧只生成水,可得出“水是一个结合物而不是简单元素”。他所说的“可燃空气”成分是 (填化学式)。
(2)1785年,拉瓦锡将高温水蒸气通过红热的铁制枪管将水转化为氢气,同时生成四氧化三铁,实验示意图如图1所示。
①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该实验 (填“能”或“否”)说明水的元素组成。
(3)1800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通过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后人不断研究和改进该实验。某同学在水电解器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至充满管A和管B (氢氧化钠溶液不参与反应)。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现象如图2所示,图2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图2中氢氧化钠可增强水的导电性 b.图2电解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图1图2两个实验中水分子均发生改变 d.实验后A管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二)水的净化
化学兴趣小组收集了一瓶浑浊的运河水,模拟自来水厂进行水的净化过程。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4)我国规定净化后入用户的饮用水含铁<0.3 mg/L,含铜<1.0mg/L",……其中的铁、铜指的是______(填字母)。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5)操作1是过滤。该操作中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其中玻璃的作用是 。下列关于过滤操作规范的是 (填序号)。
a.滤纸边缘高出漏斗
b.玻璃棒的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一侧
c.漏斗末端管口未紧靠烧杯内壁
d.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内壁
e.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
(6)操作2是吸附。主要除去液体C中一些异味和色素,可选用的物质是 。
(7)操作3是消毒杀菌。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8)向净化水加入 振荡, 发现泡沫少,垢状物多,说明净化水为硬水,欲将硬水软化,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为 。
(9)以下关于水资源的保护与净化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加入明矾能吸附微小颗粒物聚成大颗粒物而沉降
B.可通过过滤将水中所有杂质除尽
C.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D.天然水经过沉降、过滤和灭菌操作可得到纯净的水
23.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粒的结构示意图。请你回答:
(1)X= ;
(2)由图中信息可知: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氟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
(3)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是 (填序号);
(4)A微粒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微粒的化学性质相似 (填序号);
(5)微粒B和C的化学性质 (选填“相同”或“不同”)。
2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图是实验室气体制取和气体性质的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a 。
(2)实验室B装置制取氧气,其反应方程式为 ,若用D装置收集O2,验满的方法是 。
(3)实验室可以用块状碳化钙固体(化学式CaC2)与水反应制取乙炔气体(化学式C2H2),同时生成氢氧化钙,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由于反应过于激烈,需要控制反应的速率,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若收集该气体可以用排水集气法,说明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有 。
(4)实验E中,①②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小花,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的现象 。
(5)完成图F实验时,绕成螺旋状的铁丝比直铁丝燃烧剧烈的原因是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类似于装置C,甲、乙、丙是某同学设计的三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对三套装置分析不正确的是______。
A.甲装置此时容器内右侧大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B.此时甲装置中的止水夹M处于打开状态
C.乙装置N处添加止水夹可以与甲装置具有相同功能
D.丙装置具有可控制反应进行或停止的功能
25.海洋封存是实现“碳中和”的途径之一,其原理是利用CO2在水等溶剂中的溶解性来吸收CO2。某小组开展如下探究。
【活动一】探究CO2在水和食盐水(模拟海水)中的溶解情况
相同条件下,该小组分别用排水法,排食盐水法收集CO2 (如图1),待收集100 mLCO2后,移出导管。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量筒内CO2体积。重复实验,所测数据平均值如表。
时间/h 0 0.5 6 12 24 48
排水法时CO2体积/mL 100 98.5 85.5 77 66 59
排食盐水法时CO2体积/mL 100 99 93 90.5 89 88
(1)图1发生装置中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由上表数据分析:
①能用排水法收集CO2的理由是 。
②相同条件下,等体积水和食盐水吸收CO2更多的是 (填“水”或“食盐水”)。
(3)海洋封存CO2过程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活动二】探究植物油隔离CO2对在水中溶解情况的影响
(4)小芳设计并完成对照实验:用两个量筒分别收集100 mL CO2倒置于水槽中,向其中一个量筒内注入少量植物油,使CO2与水被植物油隔开(CO2与植物油不反应)。测得量筒内CO2体积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2。分析该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
【活动三】深度探究
【活动二】中CO2的溶解情况
(5)为检验有植物油隔离时CO2是否会进入水中,取样,向水中滴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滴入澄清石灰水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6.实验 小组的同学们对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的实验进行了如下拓展探究。
【探究一】甲组同学探究催化剂种类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影响(实验中催化剂均为0.4 g,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均为6%,以收集10 mL气体为准),该小组采用了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具体数据如下表:
催化剂种类 时间(s)
CuO 140
MnO2 60
活性炭 240
(1)写出以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反应方程式 , 若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氧气,并用量筒定量测定排出水的体积,则导管口的连接顺序是 (填序号)。
①abcd ②acbd
(2)原装置中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 (填“是”或“否”)。
(3)分析表格中数据,可以得出相同条件下表中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依次为 。
(4)为完成此探究,实验时需要测定的数据是 。
【探究二】乙组同学探究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对分解速率的影响(水浴池中水的温度控制在21℃,二氧化锰均为0.5 g,过氧化氢溶液均为5 mL,三颈瓶容积为250 mL),该小组采用了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并依据数字传感器数据绘制图乙的图像:
(5)实验中,用水浴池中的热水加热比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优点是 (根据生活经验任填一点)。
(6)图1说明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以10%H2O2溶液为例,三颈瓶内气压由高缓慢降低的原因是 。
(7)图2说明从温度看,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高,反应越 (填 “剧烈”或“平稳”。)
试卷第2页,共11页
1.D
【详解】A、海水晒盐是水分蒸发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无化学反应发生,选项错误;
B、干冰制冷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无化学反应发生,选项错误;
C、风力发电是利用风力使轮子转动做功发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无化学反应发生,选项错误;
D、火箭发射,发生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放出大量热,属于化学变化,是化学反应产生的热能,选项正确。
故选D。
2.D
【详解】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能使周围温度降低,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
B、活性炭可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
C、氢气可用于探空气球,是因为氢气密度较小,密度属于物理性质;
D、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用于延长食品保质期,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
故选D。
3.C
【详解】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容易造成酒精洒出,引发火灾,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
B、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不能将滴管伸入试管中,也不能与试管的内壁接触,要悬于试管的上方滴加,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
C、读取量筒中液体的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中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选项实验操作正确;
D、闻药品气味的方法为:打开瓶塞,瓶口距离鼻孔前下方,用手轻轻扇动瓶口空气,使极少量气体飘入鼻孔,千万不要把鼻子放在容器口去闻气体,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
故选C。
4.B
【详解】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海水吸收二氧化碳,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该过程不能体现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环。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理解和熟记自然界中碳循环的原理和全部的过程等,以及其中涉及到的“生物的呼吸作用”、“岩石圈中的碳酸盐分解或酸化”、“物质的燃烧”、“食物、钢铁等的缓慢氧化”、“植物的光合作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和“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用途”等方面的知识。
5.C
【详解】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描述现象不能出现具体物质的名称,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并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D
【详解】A、水由水分子构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干冰为固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硅由硅原子构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7.D
【详解】A.甲由两种元素组成,但不一定含有氧元素,不一定是氧化物,故A错误;
B.右框图的物质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B错误;
C.该反应中,两种物质化合生成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故C错误;
D.由图中可以知道,2个甲分子和1个乙分子反应生成了2个丙分子,甲、乙、丙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2,故D正确;
故选D。
8.A
【详解】A、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正确;
B、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人的鼻子使人闻到气味。错误;
C、1滴水在宏观上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但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错误;
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错误;
故选A。
9.B
【详解】A、A标志是爆炸物标志,不符合题意;
B、B标志表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符合题意;
C、C标志是节约用水标志,不符合题意;
D、D标志是可回收标识,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D
【详解】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78%、氧气21%、二氧化碳0.03%,故空气中物质的含量,由多到少依次是:N2、O2、CO2,不符合题意;
B、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依次是:O、Si、Al、Fe,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显+4价,单质碳中碳元素化合价为0,一氧化碳中碳元素显+2价,故碳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依次是:CO2、CO、C,不符合题意;
D、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8,过氧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2=34,故相对分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是:H2、H2O、H2O2,符合题意。
故选D。
11.B
【分析】①2H+中“2”表示2个氢离子;
②H2中“2”表示一个氢分子含两个氢原子;
③2NH3 中“2”表示2个氨气分子;
④中“2”表示化合物氧化铜中铜元素显+2价;
⑤Mg2+中“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⑥ 2N中“2”表示2个氮原子;
⑦H2O中“2”表示一个水分子含2个氢原子;
【详解】A.表示微粒个数的是①③⑥,选项正确;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⑤,选项错误;
C.表示分子中原子数目的是②⑦,选项正确;
D.表示元素化合价的只有④,选项正确;
综合分析,故选B。
12.B
【详解】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102,不符合题意;
B、由A的分析可知,在一个锘原子含有102个质子,不是中子,符合题意;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右上角的符号表示元素符号,故锘元素的元素符号为No,不符合题意;
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锘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9,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B
【详解】A、布洛芬是由布洛芬分子构成的,1个布洛芬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不含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1个布洛芬分子是由13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1个布洛芬分子中含有13+18+2=33个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布洛芬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3):(1×18):(16×2)=78:9:16,故选项说法错误;
D、布洛芬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1个布洛芬分子是由13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4.B
【详解】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四氧化三铁是黑色固体,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不可能是四氧化三铁,故A错误;
B、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铁丝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说明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故B正确;
C、纳米铁粉与普通铁粉性质不同的原因是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不同,构成二者的原子相同,都是铁原子,故C错误;
D、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说明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影响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故D错误。
故选B。
15.D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化学方程式左边:氧原子个数6个;右边:碳原子个数2个,氧原子个数7个,氢原子个数6个。所以Y中应含有碳原子个数2个,氧原子个数1个,氢原子个数6个。所以Y的化学式为C2H6O。
故选D。
16.A
【详解】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说法正确;
B、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能有效保护书籍,而不是泡沫灭火器,所以说法错误;
C、为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或者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可直接泼水灭火,以防损坏电器、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所以说法错误;
D、煤气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所以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所以说法错误的。
故选A。
17.C
【详解】A、石油燃烧时冒黑烟是因为不完全燃烧生成了碳黑等物质,正确。
B、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而污染环境,正确。
C、相同质量的碳完全燃烧比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故选项不正确。
D、让日常生活中燃料能完全燃烧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正确。
故选C。
18.C
【详解】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使用红磷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使装内气压降低,则进入水的体积即为消耗氧气的体积,故A正确;
B、此装置是密闭容器,红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前后天平平衡说明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能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B正确;
C、该实验可以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了,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因为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的,故C错误;
D、氨分子运动到b烧杯使酚酞变红,而大烧杯外的c烧杯内由于没有遇到氨分子,因此不变色,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D正确。
故选C。
19.D
【详解】A、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A不正确;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氧气的质量增加,高锰酸钾反应完全,氧气的质量不再增加,故B不正确;
C、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开始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热,压强增大,冷却后,压强减小,故C不正确;
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D正确。故选D。
20.BD
【详解】A、空气可分离得到氮气和氧气,故X是氮气,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B、将空气降温加压后分离出X气体时,应控制温度大于氮气的沸点,小于氧气的沸点,符合题意;
C、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为了加快“转化”速率,可在转化过程中使用催化剂,不符合题意;
D、合成过程是氨气和二氧化碳在低温加压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尿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符合题意。
故选BD。
21.(1) FeSO4 Fe2+
(2) +4 不是 佝偻病
(3)2.375%
(4)P
【详解】(1)硫酸亚铁中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其化学式为FeSO4;亚铁离子是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离子符号表示为是Fe2+。
(2)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碳酸钙的化学式为CaCO3,钙元素显+2,氧元素显-2,设碳元素的化合价是x,得(+2)+x+(-2)×3=0,则x=+4;钙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属于常量元素,不是微量元素;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
(3)根据奶粉标签上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每100克奶粉中含钙元素的质量是 950 mg=0.95g,
100克奶粉中含碳酸钙的质量 =0.95g÷=2.375g,
奶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00%=2.375%。
(4)磷元素组成的单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白烟,可用作烟幕弹,元素符号为P。
22.(1)H2
(2) 能
(3) bd
(4)C
(5) 漏斗 引流 bd
(6)活性炭
(7)化学
(8) 肥皂水 煮沸
(9)BD
【详解】(1)氢气在纯氧中燃烧只生成水,所以“可燃空气”成分是H2。
(2)①在高温下,水蒸气和红热的铁反应生成氢气和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前铁是由铁元素组成,反应后氢气由氢元素组成,四氧化三铁由铁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由此可推测水是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所以该实验能说明水的元素组成。
(3)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图2中,水的导电性比较若,加入氢氧化钠可增强水的导电性,故a正确;
b.图2电解过程中,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B错误;
c.图1、图2两个实验中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则水分子均发生改变;故c正确;
d.水通电分解时,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可以在空气中燃烧,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试管A的气体更少,为氧气,所以A试管得到的气体能支持燃烧,不能燃烧,故d错误。
故选bd。
(4)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这里的铁、铜指的是元素,而不是原子、分子或单质。
故选C。
(5)进行过滤操作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其中玻璃棒起引流作用,防止液体飞溅。
a、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边缘,防止液体洒出,滤纸破损,故a错误;
b、玻璃棒的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一侧,防止弄破滤纸,故b正确;
c、漏斗末端管口未紧靠烧杯内壁,会导致滤液飞溅,故c错误;
d、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内壁,可以防止过滤速率慢,故d正确;
e、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容易弄破滤纸,故e错误;
故选bd。
(6)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异味和色素。
(7)消毒杀菌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8)要鉴别自来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可加入适量肥皂水,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浮渣多泡沫少的是硬水。长期使用硬水危害比较大,生活中可以通过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9)A、加入明矾,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能吸附微小颗粒物聚成大颗粒物而沉降,故A正确;
B、可通过过滤将水中难溶性杂质除去,不能除去所有杂质,故B错误;
C、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可以减少水体污染,但不能禁止使用,故C正确;
D、天然水经过沉降、过滤和灭菌操作可得到的水还含有可溶性杂质,不算纯净,故D错误。
故选BD。
23.(1)8
(2) 40.08 9
(3)BC##CB
(4)B
(5)不同
【详解】(1)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18=2+8+X,X=8。
(2)元素周期表每一小方格中汉字下面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氟元素的原子序数为9。
(3)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为同种元素,BC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4)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A微粒最外层电子数为7,B的最个层电子数也为7,故A与B化学性质相似。
(5)微粒B和C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24.(1)分液漏斗
(2) 2KMnO4K2MnO4+MnO2+O2↑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d处,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3) CaC2+2H2O=Ca(OH)2+C2H2↑ A 难溶于水
(4)小花②先变红,小花①后变红
(5) 增大了铁丝的受热面积,可以更好的聚集热量 3Fe+2O2Fe3O4
(6)B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故填:分液漏斗;
(2)B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氧气,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故适用于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即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氧气具有助燃性,密度比空气大,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若用D装置收集O2,氧气从c端进入,空气从d端排出,氧气的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d处,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故填:2KMnO4K2MnO4+MnO2+O2↑;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d处,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3)碳化钙固体(化学式CaC2)与水反应制取乙炔气体(化学式C2H2),同时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2+2H2O=Ca(OH)2+C2H2↑;A装置中有分液漏斗,可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滴加速率,来控制反应速率,因此选择的发生装置为A;若收集乙炔气体可以用排水集气法,说明乙炔气体难溶于水,故填:CaC2+2H2O=Ca(OH)2+C2H2↑;A;难溶于水;
(4)实验E中①②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小花,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的现象是:小花②先变红,小花①后变红,故填:小花②先变红,小花①后变红;,
(5)铁丝绕成螺旋状后增大了铁丝的受热面积,同时更好的聚集了热量,故燃烧现象会比直铁丝更剧烈;铁丝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故填:增大了铁丝的受热面积,可以更好的聚集热量;3Fe+2O2Fe3O4;
(6)A、根据图示可知,甲装置中左侧液面高于右侧液面,说明此时容器内右侧大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故选项说法正确;
B、此时甲装置中固体与液体分离,说明止水夹M处于关闭状态,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乙装置N处添加止水夹,当打开止水夹,碳酸钙与盐酸接触,反应发生,当关闭止水夹,利用压强的原理,盐酸与碳酸钙脱离,因此乙装置N处添加止水夹可以与甲装置具有相同功能,故选项说法正确;
D、当把粗铜丝向上提起时,穿孔的塑料小药瓶与溶液脱离,反应停止;当把粗铜丝向下移动时,穿孔的塑料小药瓶与溶液接触,反应发生,因此丙装置具有可控制反应进行或停止的功能,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25.(1)
(2) 二氧化碳溶于水的速度远小于二氧化碳逸出的速度; 水
(3)
(4)植物油可以减缓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量;
(5)
【详解】(1)图1发生装置中反应的是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①由表中数据可知,二氧化碳溶于水的速度较慢,48h才溶解了41mL,所以可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理由是二氧化碳溶于水的速度远小于二氧化碳逸出的速度;故填:二氧化碳溶于水的速度远小于二氧化碳逸出的速度;
②48h时,水中剩余二氧化碳59mL,食盐水中剩余二氧化碳88mL,说明相同条件下,等体积水和食盐水吸收CO2更多的是水;故填:水;
(3)海洋封存CO2过程可能发生的反应是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4)比较相同时间内二氧化碳的体积,有植物油的二氧化碳减少的较慢。结合探究的问题“探究植物油隔离对CO2在水中溶解情况的影响”所以可以得出植物油可以减缓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量,故填:植物油可以减缓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量;
(5)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点睛】本题考查二氧化碳的性质,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等性质是解题的关键;解题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进行分析判断。
26.(1) ①
(2)否
(3)MnO2>CuO>活性炭
(4)收集10mL气体所用的时间
(5)受热均匀、温度可控
(6)反应结束后,气体温度降低,气压减小
(7)剧烈
【详解】(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氧气密度小于水,且不易溶于水,若要将集气瓶水排出,气体应从短管通入,若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氧气,并用量筒定量测定排出水的体积,则导管口的连接顺序是abcd 。故选①;
(2)由于排出水的体积等于进入的氧气体积,原装置中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故填:否;
(3)气体产生速率的快慢表示催化剂的使用效果,从表中可以看出使用活性炭速度最慢,效果最差,二氧化锰速度最快,效果最好,所以催化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MnO2>CuO>活性炭;故填:MnO2>CuO>活性炭;
(4)为完成此探究,需比较气体产生的速度,收集10mL气体,实验时需要测定的数据是收集10mL气体所用的时间,通过相同体积比较所需的时间,来比较气体产生的速度;故填:收集10mL气体所用的时间;
(5)实验中,用水浴池中的热水加热比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优点是受热均匀、温度可控;故填:受热均匀、温度可控;
(6)根据图1数据可以看出,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高,同一时间下,形成的压强越大,说明生成气体越多,因此说明反应速率越快;过氧化氢分解反应是属于放热反应,反应结束后,气体温度降低,气压减小;故填:反应结束后,气体温度降低,气压减小
(7)在图2中可以看出10%过氧化氢溶液,温度变化幅度大,说明反应最剧烈,因此可以看出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高,反应越剧烈;故填:剧烈;
答案第12页,共12页
答案第11页,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