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易错重难提升(4)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

学考宝 作者:佚名

Word文档版

学考宝(xuekaobao.com)友情提示:html格式不完整,如有需要请根据文末提示下载并进行二次校对Word文档。

(4)古代诗歌鉴赏——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易错重难提升【新高考版】
易错重难分析
易错题一:选择题——不会审题,不会捕捉选项关键词
易错点:
1.没有审清题干。
2.对选项中的关键词不敏感,没有找到设错点。
易错题指南:
1.审清题目明要求,细读选项画要点
认真审读题干,弄清楚选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题干上有没有关涉诗歌具体要素的关键词;选项的信息切分,信息点与四要素(内容、主题、结构和语言)及相关艺术手法的对应。
2.运用知识做判断,对照诗句细分析
(1)逐一比对。将选项与对应的诗句逐一比对,结合学过的诗歌鉴赏相关知识,找出选项中的确切根据。
(2) 综合比对。把选项与选项进行综合比对,根据排除法,确定对的选项或错的选项,然后根据题干要求确定答案。
3.正选排除巧妙用,确保选项得满分
对四个选项要有整体意识,比如在判断D项的时候,要联系A、B、C项理解、判断。还要用好排除法。
易错题二:形象题——不明诗歌形象内涵
易错点:
1.人物形象:不会“知人论世,抓关键字词”。
2.诗中意象:不会“知物明意,看托物言志”。
3.诗中意境:不会“知景论境,析场景画面”。
易错题指南:
1.知人论世,抓关键字词,分析诗中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分为作者塑造的艺术形象和抒情主人公形象。
第一步:理形象,明特点
结合注释和作者,弄清诗词中具体形象的表面意义并分析形象自身的特点,如果有象征意义则阐释其象征意义,如是人物形象就要体会其性格特点及其所传达出的气质品格。
第二步:找手法,细赏析
指出作者塑造诗歌形象所使用的手法并进行具体赏析。塑造形象常用的手法有烘托渲染、对比衬托、细节刻画等。
第三步:联情感,深探究
从诗歌“景”“情”“理”的角度进行深度探究,体会形象中诗人所寄托的思想情感和哲理内涵。
2.知物明意,看托物言志,分析诗中意象内涵。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分为作者塑造的艺术形象和抒情主人公形象。
3.知景论境,析场景画面,分析诗中意境特点。
易错题三:表达技巧题——不明诗歌表达技巧范畴
易错点:
1.不明诗歌表达技巧范畴。
2.不会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易错题指南:
1.准确界定表达技巧范畴不混淆。
常见的诗歌表达技巧主要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构思技巧等。这些大的技巧的下面又有许多小的表达技巧。答题时,应当熟记在心。
2.从修辞手法角度分析表达技巧。
(1)准确指出修辞手法
古代诗歌用得较多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夸张、拟人、借代等,而诗句中往往有些词语具有暗示作用,要注意由此出发,来判断这些常用的修辞手法。
(2)分析手法的运用
首先要回答出这首诗或词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其次分析这种手法的运用所达到的艺术效果,同时结合诗歌的主旨分析诗人的感情。
(3)赏析表达效果
有些诗歌本身蕴含着作者非常复杂的思想情感,鉴赏时要在分析修辞手法的基础上加以点明。
3.从表达方式角度分析表达技巧。
(1)明技巧。指出诗歌所运用的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及特点。(重点关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白描等)
(2)释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表达方式是如何运用的。
(3)析作用。简析该表达方式对塑造人物形象、营造意境和表达情感等方面的作用。
4.从表现手法角度分析表达技巧。
(1)明技巧
通读整首诗词,把握关键词句,找出这首诗(词)使用的表现手法。
(2)释运用
结合相关语句分析这个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3)析作用
表现手法往往与作者情感联系在一起,有些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必须从诗歌的总体出发,扣住诗歌的主旨来作答。答出该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传达了怎样的旨趣及运用该手法的效果。
4.从结构技巧角度分析表达技巧。
古诗,除注意写景抒情、炼字炼句外,也讲究结构之妙。通常也会使用线索、开门见山、伏笔照应、卒章显志等结构技巧。但要注意三个特殊之处:
(1)情与景的结构关系。无论是诗还是词,一般都是先写景叙事,再抒情议论。也有先情后景,先理后叙,或者边写景边抒情的布局特点。
(2)近体诗特别讲究结构上的起承转合。开头起句作用有:总领全文,统摄全篇,引出下文,铺垫,奠定感情基调,点题,点明季节、时间、地点等。“承(转)”句作用有:照应、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过渡、蓄势等。“合”句作用有:呼应、总结、卒章显志(情+理)、深化主题(情+理)、首尾圆合等。
(3)结尾的两种特别之处:卒章显志(情或理)和以景结情。
(1)卒章显志。在结尾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点明志向、情感。这是古诗普遍使用的结尾方式。
(2)以景结情。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全诗,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易错题四:情感题——不会见微知著探究主旨
易错点:
1.不会从标题、作者、意象、典故等方面分析诗歌的情感主旨。
2.不会从关键词句及题材等方面分析诗歌的主旨情感。
易错题指南:
分析探究诗歌的情感主旨,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从标题角度,把握情感主旨
题目蕴含着诸多信息,诗人的心情及情感有时在标题上会有体现。抓住标题这个切入点,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涵。
二、从作者角度,解读情感主旨
鉴赏诗歌要知人论世,“知人”就是明确作者的生平、思想和风格。要熟悉李白、杜甫、王维、苏轼、王安石等著名诗人的主流思想及其作品的主体风格。李白诗炽烈奔放,怀才不遇;杜甫诗沉郁凝重,忧国忧民;王维诗含蓄生动,闲适空寂;杜牧诗含蓄绰约,借古讽今;苏轼词雄健豪放,旷达乐观;秦观词情真意切,伤春离愁;李清照词婉转凄切,忧国伤时;辛弃疾词气势雄壮,报国无门。“论世”就是弄清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试题一般在诗下注释中交代陌生诗人所处时代或当时处境,注释内容恰是解题所需的关键信息。
三、从关键词角度,体悟情感主旨
诗歌的“关键词”,即精练、生动的一个字,或活用的字,或运用了修辞手法的一个字,或表达作者感情的词语,尤其是有点石成金之效的动词。关键词有显性与隐性之说。每一首诗歌都有关键词句,这些词句往往透露出作者的感情、感悟、观点态度等,读懂了这些词句也就比较容易理解诗歌的主旨。如《琵琶行并序》中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就表达了诗人的沦落天涯之恨。
显性关键词 是指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愁”“怨”“愤”“恨”“忧”“凄”“喜”“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这种语言叫“情语”,是需要在第一时间予以关注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情语”有时藏在“景语”等其他语言之中。如“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中的“独”就是情语,它揭示出诗人的孤独感;如“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中的“独”“闲”也是情语,揭示出诗人的孤独、无聊之感
隐性关键词 这类词在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但也至关重要。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一般是隐性关键词,它们虽然不是诗眼,但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词语叫景物语。还有一些典故语,需要通过挖掘典故的本义来探寻作者的用意;含有表达技巧的语言(如拟人、比喻、双关、反语、借代等),需要还原其本义。另外还有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也是应该引起注意的隐性关键词。明确上述隐性词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如同拨开疑云迷雾,能让真相充分显露
四、从意象角度,捕捉情感主旨
意象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和载体,诗人描写的意象发生了变化,表达的思想感情也要随之变化。要找出诗歌中不同的意象并揣摩其特点、含义,借此捕捉到其中的情感。例如孤篷、浮云、长亭、南浦等表达离愁别绪,明月、杨柳、芳草、鸿雁、杜鹃等表达思乡怀人,落花、流水、夕阳等表达时光流逝、美人迟暮,利用这些情感载体可管中窥豹,见微知著。
五、从典故角度,探究情感主旨
典故,指诗歌中运用的含有古代故事或有来历出处的词语。运用典故的目的,不外乎作者的自比、反比和类比。读懂典故,重要的是要将典故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与诗歌要表达的主旨联系起来思考,这样才能体会出用典的妙处。(典故大多会在注释中说明,以便考生理解)
六、从题材角度,推断情感主旨
常见题材大致有送别惜别诗、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爱情闺怨诗等。相同题材的诗歌在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上,往往有相似、相近、相通之处。学习诗歌,要“读一首诗,知一类诗”。
送别诗中常表达的思想感情:
(1)表达对离人的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以及朋友间的真挚情意;
(2)以叮咛、称颂以及体贴入微的宽慰、劝慰、勉励为主,兼抒别情,或抒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或对前途艰险的担忧,或坦陈心志的告白,或积极奋发的勉励,或各向天涯的愁绪与思念;
(3)以送别为名表达诗人自己的志向,以及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
(4)综合型,在离别之意中渗透着作者的身世际遇,寄无限人生感慨于依依惜别之中。
羁旅行役诗中常表达的思想感情:
(1)抒发独居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以及思乡之情;
(2)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挚爱与思念,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
(3)叙写羁旅之愁苦,抒发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幽怨愤慨之情;
(4)抒发厌恶战争,以及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边塞征战诗中常表达的思想感情:
(1)主战思想,抒发保家卫国、建立军功、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讴歌奋勇杀敌的战斗精神,以及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反战情绪,或抒写凄苦哀怨的厌战情绪,发出凄厉沉痛的呐喊,或控诉将领腐败无能,表现朝廷用人不当,或讽刺帝王拓土开边、好大喜功,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3)表现异域风光,描绘边塞苍茫雄浑、奇异瑰丽的景象,如大漠戈壁、玉塞萧关、冰川雪峰等风景,歌颂边塞大好河山、异域风情,充满昂扬雄壮的感情;
(4)征人思乡,描写塞外生活的艰辛、连年征战的痛苦,抒发将士之愁、家中亲人(妻子)的离恨,寄寓对征人艰苦生活的同情。
山水田园诗中常表达的思想感情:
(1)表达对宁静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喜爱,以及因美景而产生的愉悦心情;
(2)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官场仕途的厌倦,透露孤寂无奈的心情,以及怀才不遇的苦闷;
(3)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折射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
(4)表达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以及对宁静、平和的隐逸生活的向往;
(5)歌颂悠然自得的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
咏史怀古诗中常表达的思想感情:
(1)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自比自况,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报国无门、功业无成的感慨;
(2)感慨国运衰微、盛衰无常,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喟叹古今朝代兴亡之变;
(3)借古讽今、讽喻现实,批判统治者昏庸腐朽、骄奢淫逸,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重蹈前人覆辙;
(4)缅怀、追慕先贤功业,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敬仰之情。
咏物言志诗中常表达的思想感情:
(1)咏物抒怀,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
(2)托物言志,运用象征手法,表达自己的志向与抱负,以及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3)以物喻人,托物言理,表现自己的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
爱情闺怨诗中常表达的思想感情:
(1)夫妻间生死不渝的爱情,或表现夫妻别离后的真挚思念,或表现盼夫早归、夫妻团聚的渴望以及对戍边丈夫的担忧;
(2)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主要是表现宫内生活的单调与无聊,抒发幽居宫中的凄凉与孤独,以及对命运的哀痛与怨恨,对自由爱情以及美好生活的向往;
(3)独守空闺的思亲之怨,或写思妇空闺、思亲念远的哀伤,或写红颜易逝、青春虚度的惆怅,或写因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悲怨之情;
(4)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或睹故物而思亡人,触旧景而生悲情,表达生死两隔的愁绪哀伤与抑郁痛苦,或追忆从前的生活情景,叙述亡妻琐事细节,寄托无限哀思与怀念,或触景伤情、情染于物,表达物是人非的凄楚。
易错题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病起书怀①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②父老望和銮③。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注】①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陆游时年五十二岁,被罢官后病了二十多天,客居成都浣花村。②京华:京城,这里指旧京开封及广大被金人侵占的地区。③和銮:古代车上的铃铛。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病骨支离”有衰颓之意,言所病之重;“纱帽宽”是自我调侃患病消瘦,连帽子也显大。
B.颔联抒情含蓄委婉,“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语意相近,警策精粹。
C.颈联宕开一笔,蕴含着对朝廷寄希望于天地神灵保佑江山社稷的讽刺,对当前国家政局的深切担忧。
D.尾联写诗人自己挑灯夜读《出师表》,以鞠躬尽瘁的诸葛亮自勉,表达了发奋勤学矢志报国的情怀。
2.请简要赏析本诗尾联和《书愤》尾联在感情上的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永遇乐①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②,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③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④,簇带争济楚⑤。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⑥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注释:①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避难江南时的作品。②(吹梅笛怨)梅,指乐曲《梅花落》。用笛子吹奏此曲,其声哀怨。③(中州)这里指北宋都城汴京。④(雪柳)这里指素绢和银纸做成的头饰。⑤(济楚)指端整、漂亮。⑥(怕见)怕得,懒得。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作从元宵佳节傍晚时分的天空景象写起,把落日光解,傍晚云彩描绘得绚丽缤纷。
B.词人本要乘车马和朋友去参加元宵节的诗酒盛会,却因为突如其来的风雨而婉言推辞。
C.元宵节是本词的写作重点,虽未言衰但衰情溢于言表,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的悲痛。
D.词人将平易浅显的口语与锤炼工致的书面语融合使用,使语言极富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4.此词在描摹景象时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呀鹘行①
杜甫
病鹘②孤飞俗眼丑,每夜江边宿衰柳。
清秋落日已侧身,过雁归鸦错回首。
紧脑雄姿迷所向,疏翮稀毛不可状。
强神迷复皂雕前,俊才早在苍鹰上。
风涛飒飒寒山阴,熊罴③欲蛰龙蛇深。
念尔此时有一掷,失声溅血非其心。
【注】①此诗是诗人于大历三年(768)在公安时所作。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离开蜀地到荆楚一代的公安县暂住。②鹘:鸷鸟名,即隼。③熊罴:熊和罴,皆为猛兽。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交代了本诗的主要描写对象,一只孤单的病鹘,它在世俗人们的眼中十分丑陋,每夜孤单地宿于江边的衰柳之上,隐隐包含悲凉之意。
B.日落时分,虽然病鹘歪斜着身子,但过往的大雁和归巢的乌鸦还是被病鹘吓得频频回首,侧面衬托出病鹘虽病在外形,但仍有力气抓捕猎物。
C.五至八句通过对比写出病鹘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雄姿,羽毛稀疏得不可名状,之前它的威猛在苍鹰之上,现在强打精神也无法飞到皂雕前面。
D.末尾四句描写此时风涛飒飒寒山阴沉,熊罴潜伏、龙蛇深藏,更衬托出病鹘垂垂病死之前的状态,想奋力拼搏,但失声溅血,已无力回天。
6.有人说杜甫此诗实为自况之作,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病鹘”与诗人的相似之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愁之懋之[注]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8.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歌送别①
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②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注】①此诗大约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李白旅居江夏(今湖北武汉)时所作。②鲸鲵:大鱼名,比喻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此指曹操与孙刘联军鏖兵的军队。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以“二龙争战”比喻两军相持的情形,“楼船扫地空”五字预示了战争的结局。
B.“烈火”句交代了“楼船扫地空”的原因,也表现出诗人对东吴辉煌战果的赞许。
C.这首诗前四句咏史,为后四句写送别提供了背景和环境,并形成了特有的气氛。
D.诗人最后表示把看到的景象一一写下来告诉友人,是为了让友人从中得到鼓舞。
10.这首诗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周瑜,两者刻画周瑜形象时的描写角度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A.正确。B.“含蓄委婉”错,颔联抒情并非含蓄委婉,而是直抒胸臆。C.“蕴含着对朝廷寄希望于天地神灵保佑江山社稷的讽刺”,此联寄托了殷切的期望:但愿天地神灵扶持国家,使百姓脱离战火,国家安乐昌盛。D.“表达了发奋勤学矢志报国的情怀”说法错误,可改为“渴望北伐讨贼报国的情怀”。故选A。
2.答案:同:对诸葛亮北伐功业的景仰。
异:《书愤》尾联抒发了诗人对朝野上下都是主降的碌碌小人的愤懑(或对朝廷求和偏安的愤懑)以及自己不得实现收复失地宿志的悲愤(或壮志难酬的悲愤);本诗尾联抒发了诗人虽然被罢官后久病多日依然渴望北伐收复失地的执着。
解析:《书愤》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意为: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赞扬了诸葛亮自请北伐、讨贼报国的诚志,表达了诗人欲学诸葛亮出师北伐,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爱国情怀。用典明志,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一表真名世”,但终归名满天宇,“千载谁堪伯仲间”。赞美诸葛亮千载而下,无人可与相提并论。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诗人通过诸葛亮的典故,暗讽批判了南宋朝廷苟安偷生,不思北伐,表达了自己不得实现收复失地宿志的悲愤。本诗尾联“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意为:诸葛孔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是挑灯细细品读吧。采用诸葛亮自请北伐典故,赞扬了诸葛亮讨贼报国的诚志,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可收复河山对于诗人来说毫无办法,只能独自一人挑灯细看诸葛亮的传世之作,希望皇帝能早日悟出“出师一表通古今”的道理。尾联以诗人挑灯夜读《出师表》作结,表现了诗人想要收复失地的迫切心情和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总之,这两首诗都提到了《出师表》,并给予极高的评价,都用《出师表》诸葛亮自请北伐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欲学诸葛亮出师北伐,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爱国情怀。但是用典抒发的情感也有不同之处:《书愤》的尾联暗讽批判了南宋朝廷苟安偷生,不思北伐。《病起书怀》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想要收复失地的迫切心情和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却因为突如其来的风雨而婉言推辞”错,“次第岂无风雨”表明风雨还没有到来,这只是词人的担忧;结合全词来看,词人婉言推辞的根本原因在于多年来颠沛流离的境遇和深重的国难家愁使她无心游乐。
故选B。
4.答案:①比喻。“落日熔金”中把“落日的光辉”比喻为“熔解的金子”,“暮云合壁”中把“圆月”比喻成“壁玉”,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元宵节绚丽的暮景。②虚实结合。眼前元宵佳节的景象不禁使词人想到往年在汴京时的情景,由今而昔、由昔而今的虚实描写,丰富了诗歌内容。③视听结合。如“染柳烟浓”从视觉着眼,写早春时节初生细柳被淡烟笼罩的情形;“吹梅笛怨”从听觉落笔,通过笛声传来的哀怨曲调表现人物内心的凄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先找出写景的句子,再分析手法即可。写景的句子主要在上阕。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落日的余晖像熔化了的金子,傍晚的云彩像围合着的明月。把“落日的余晖”比喻为“熔化了的金子”,把“圆月”比喻成“壁玉”,这两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元宵节绚丽的暮景。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着力描绘元夕绚丽的暮景,但紧接着一句“人在何处”,却宕开去,是一声充满迷惘与痛苦的长叹。这里包含着词人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的意念活动。置身表面上依然热闹繁华的临安,恍惚又回到“中州盛日”,但旋即又意识到这只不过是一时的幻觉,因而不由自主地发出“人在何处”的叹息。实写眼前元宵佳节的景象,虚写回忆往年在汴京时的情景,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丰富了诗歌内容。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渲染柳色的烟雾渐渐地浓郁,笛子还吹奏着《梅花落》的怨曲哀声。上句从视觉着眼,写早春时节初生细柳被淡烟笼罩。下句从听觉落笔,通过笛声传来的哀怨曲调,联想到“砌下落梅如雪乱”的初春景色。词人不直说梅花已谢而说“吹梅笛怨”,借以抒写自己怀念旧都的哀思。正因为这样,虽有“染柳烟浓”的春色,却只觉春意味少。
5.答案:B
解析:“但仍有力气抓捕猎物”错误。根据“紧脑雄姿迷所向,疏翻稀毛不可状”“强神迷复皂雕前”可知,病鹘已经病入膏肓,已无力抓捕猎物。
6.答案:①病鹘“疏翮稀毛”“失声溅血”的病态,与诗人晚年身老多病相似。②病鹘曾经“俊才早在苍鹰上”,但是现在却“失声溅血”,这和杜甫才能卓异却壮志难酬相似。③风涛飒飒、寒山阴沉象征着病鹘所处的恶劣环境,和杜甫此时漂泊无依的艰难境遇相似。
解析:本诗借物喻人、物我合一。病鹘就是诗人自己,病鹊曾经有过威猛矫健的英姿,但如今却喘息着任凭命运宰割,这如同诗人现在的处境,身老多病,境遇艰难。由“俊才早在苍鹰上”可知,病鹘曾经威猛无比,超过苍鹰,但是现在却不能再施展俊才,杜甫也才能卓异如今却壮志难酬。风涛沨讽、寒山阴沉象征着病鹊所处环境的恶劣,和杜甫此时境遇的艰难相似。
7.答案:A
解析: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错误,“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的意思是春色无边无际,人们却情愿苦苦来到南山寻觅。
8.答案:①“翁前子后孙扶掖”,认为家庭中应存在亲厚和睦、谐乐融沁的伦理关系;②“商行贾坐农耕织”,指出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应各守本分,各司其职。
解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由“翁前子后孙扶掖”可以看出家庭中亲厚和睦、谐乐融洽的关系,这是词人的追求,由此可得出答案第①点。由“商行贾坐农耕织”可以看出词人认为各行各业要各司其职、各守本分,由此可得出答案第②点。思想内容鉴赏;上阕开头以“无边春色”反衬人们热衷于到南山庆祝人日——人们对无边无际的春色视而不见,反而来到南山苦苦寻觅,所为何事?原来这里节日气氛是如此浓厚:人们趁着人日佳节,吹起箫笛,敲起大鼓,祈求麦子丰收,春蚕健壮。用“箫鼓”“笛”写节日之盛,用“村村”“家家”极写范围之大,仅此一句就将人日的风俗景象和人们的欢乐情绪描绘出来。下阕“翁前子后孙扶掖”描绘出一幅祖孙三代长幼有序、其乐融融的场景;“商行贾坐农耕织”是对人们各司其职、辛苦劳作、追求幸福的场景的描绘,为下面的议论做好了铺垫。最后三句以议论作结,阐述了一个道理:自古以来,人们都是追求幸福与美好的,人们如果都懂得做人的道理,那就“日日是人日”了,也就不会在人日这一天去祈祷了。词作意在勉励人们自强不息,不断追求美好生活。
9.答案:D
解析:D.句意理解错误。最后两句是诗人对朋友的殷切期望,是希望友人走后经常来信报告佳音,让自己能够从中得到鼓舞。
故选D。
10.答案:同:①李诗和苏词都把周瑜形象放在赤壁之战的背景下加以塑造。②李诗和苏词都运用侧面描写的方式塑造周瑜形象:李诗用赤壁战场上赤焰烧天、煮水蒸云的景象烘托出周瑜击破曹操大军的英雄形象;苏词用小乔初嫁来烘托周瑜的年轻有为、英姿飒爽。
异:苏词从正面详细描写了周瑜的外貌、神态:“羽扇纶巾,谈笑间”描写出周瑜风度翩翩、从容淡定的儒将气质;李诗用一句“周瑜于此破曹公”直接简要突出周瑜的功绩。
解析:李诗有“赤壁楼船扫地空……周瑜于此破曹公”,苏词有“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都把周瑜形象放在赤壁之战的背景下加以塑造;
李诗“烈火张天照云海”,漫天的烈火把云海都映烧得通红,用赤壁战场上赤焰烧天、煮水蒸云的景象烘托出周瑜击破曹操大军的英雄形象;苏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用小乔初嫁来烘托周瑜的年轻有为、英姿飒爽。李诗和苏词都运用侧面描写的方式塑造周瑜形象。
“羽扇纶巾,谈笑间”,周瑜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着。这是正面详细,描写了周瑜的外貌、神态,描写出周瑜风度翩翩、从容淡定的儒将气质;李诗用一句“周瑜于此破曹公”,那是周瑜在这里用火攻把曹操击败,直接简要突出周瑜的功绩。

图片资源预览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易错重难提升(4)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易错重难提升(4)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易错重难提升(4)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易错重难提升(4)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易错重难提升(4)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

阅读全文
下载本文

相关文章

信息及其特征 教案(表格式)

2024-07-02
信息及其特征 教案(表格式)

四川省巴中市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历史 道德与法治试卷(图片版 含答案)

2024-07-02
四川省巴中市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历史 道德与法治试卷(图片版 含答案)

河北省承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2024-07-02
河北省承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2024-07-02
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江西省上饶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4-07-02
江西省上饶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含解析,含听力原文,无音频)

2024-07-02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含解析,含听力原文,无音频)

热门推荐

2024四川美术生值得报考的大学推荐 可以报考的大学名单

2024-05-13
2024四川美术生值得报考的大学推荐 可以报考的大学名单

给老师的一封信英语作文范文

2024-03-08
给老师的一封信英语作文范文

提升留学口语水平?试试小站雅思口语模拟!

2023-11-02
提升留学口语水平?试试小站雅思口语模拟!

送希昱上人永嘉觐亲原文、翻译和赏析

2023-11-07
送希昱上人永嘉觐亲原文、翻译和赏析

拟李白蜀道难作梁父吟原文、翻译和赏析

2023-11-07
拟李白蜀道难作梁父吟原文、翻译和赏析

五绝·小满原文、翻译和赏析

2023-11-07
五绝·小满原文、翻译和赏析

岁暮杂感十首原文、翻译和赏析

2023-11-07
岁暮杂感十首原文、翻译和赏析

赋得岸花临水发诗原文、翻译和赏析

2023-11-07
赋得岸花临水发诗原文、翻译和赏析

高三毕业聚会班主任讲话稿(通用3篇)

2024-02-02
高三毕业聚会班主任讲话稿(通用3篇)

公办二本中外合作专业学历承认吗 值得读吗

2024-04-18
公办二本中外合作专业学历承认吗 值得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