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第十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学考宝 作者:佚名

Word文档版

学考宝(xuekaobao.com)友情提示:html格式不完整,如有需要请根据文末提示下载并进行二次校对Word文档。

高一历史6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现了战国中期的大型墓葬。该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时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此考古发现(  )
A.印证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 B.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C.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 D.说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
2.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  )
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 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
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 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
3.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之后,诸多朝代在这一区域设置机构或派驻官员,加强管辖。图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  )
A.①护乌桓校尉 ②单于都护府 ③伊犁将军
B.①安西都护府 ②北庭都元帅府 ③伊犁将军
C.①护乌桓校尉 ②北庭都元帅府 ③西宁办事大臣
D.①安西都护府 ②单于都护府 ③西宁办事大臣
4.从隋唐大运河到京杭大运河,河北段线路仅是微调,邢台临西至天津的永济渠,依然是大运河的主线,但河北段大运河的商业地位却得到极大提升。这主要是因为(  )
A.运河周边商业城市崛起 B.政治格局变动
C.河北段大运河的商业地位 D.经济重心南移
5.有学者认为,宋代的识字率相对较高。真定府的一处摩崖石刻显示,山区牧羊人也有能读会写者;南方农村的文化教育水平高于北方,如建州“耕且读者十家而五六”,邵武军的许多村落“皆聚徒教授”。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
A.书院制度日趋完备 B.雕版印刷相当普及
C.崇文兴教渐成风尚 D.文化重心已经南移
6.我国东南沿海某港口,在15世纪只是一个“结茅而居”的渔村,到16世纪,已成为“繁华世界”,“宝货塞途,家家歌舞赛神,钟鼓管弦,连飙响答”,时称“小苏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
A.朝贡贸易繁荣 B.农业生产技术进步
C.白银大量流入 D.海上丝绸之路兴起
7.下表是有关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洪秀全的描述,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来源 内容
太平天国方面 躯长大,面微圆而白,鼻高耳圆而小,其声音响亮而沉重,笑时屋为之震,有极大之膂力与极敏捷之知觉
清廷方面 身材魁硕,赤面高颧,有须,粗通文墨,素无赖,日事赌博;体质肥钝,了无异人处
民国前后革命党人 面长丰满,红须,手垂过膝;身干长大,富雄姿,豪迈博学,治《春秋》《汉书》
A.不同史料对人物的记载不同 B.不同的描述体现人物的多面性
C.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描述 D.不同时期对人物描述有所侧重
8.(2022.1·浙江高考·10)1865年,面对西方列强威胁,薛福成提出“防之之策,有体有用。言其体,则必修政刑、厚风俗、植贤才、变旧法、祛积弊、养民练兵、通商惠工,俾中兴之治业,蒸蒸日上,彼自俯首帖耳”;“言其用”,则购其利器、学其技艺,“彼之所长,我皆夺而用之矣”。他旨在强调(  )
A.维新变法 B.师夷长技 C.实业救国 D.中体西用
9.1865年,上海大英自来火房制成煤气灯。19世纪80年代,有人记云:“地火皆由铁管通至马路,于是各戏馆及酒楼、茶肆俱可接点。其灯每盏有玻罩,或倒悬,或直竖,或向壁上横穿,各随其便。人行其间,真如入不夜城也。”这一时期“煤气灯”在上海的使用(  )
①与上海是通商口岸密切相关 ②反映了上海对外贸易的繁盛
③为居民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 ④开启了近代上海城市化进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20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策调整为: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等等。上述调整(  )
A.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B.是为武装反抗国民党进行社会动员
C.表明党的中心工作以夺取城市为目标 D.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争取广泛的支持
11.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十分重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03年,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中共十八大以来,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这主要是为了(  )
A.消除分歧增进互信 B.构建均衡发展格局
C.深化合作共谋发展 D.改善全球治理体系
12.图1为1983~1993年我国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图1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13.公元前4世纪晚期,雅典城邦原有的观剧津贴被大幅削减,城邦日常开支和军费也要通过征收财产税等方式来筹集。对此,演说家伊索克拉底说:“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每个人都想享受由财富带来的荣耀。而现在,每个人都要辩称自己并非富人,就仿佛富裕是世界上头等的罪恶一样。”上述材料反映出(  )
A.城邦的公民精神在弱化 B.富人对民主制更有信心
C.富人的经济负担在减轻 D.穷人被排挤出城邦事务
14.中世纪早期的西欧,贵族都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而国王只是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西欧庄园(  )
A.带有基层自治色彩 B.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
C.具有完全独立主权 D.有利于形成强大王权
15.表1
进口货物 占总货物的价值比(%)
1664—1670年 1731—1740年
胡椒 20.1 4.3
茶叶 0.02 9.26
咖啡 0.63 5.35
棉纺织品 62.59 65.35
表1是学者统计的17—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的部分亚洲货物价值占比。据表可知,该时期(  )
A.生产方式决定进口货物价值占比 B.英国确立海上贸易的霸主地位
C.殖民扩张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变化 D.工业革命促进东西方贸易增长
16.(2022.6·浙江高考·19)历史进程中的变革是诸多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在美国制宪会议中,围绕代表权问题,州权主义者不愿屈从“大州支配”,以小州退出联邦同大国结盟相要挟;国家主义者也不甘示弱,宣布大州“不会在任何其他方案上结盟”,声称如果小州脱离联邦,就不惜以军事手段解决问题。双方最终在参众两院议席分配比例等问题上达成妥协。这一结果体现了(  )
A.“孤立主义”原则 B.《人民宪章》原则
C.“自由放任”原则 D.“制约与平衡”原则
17.19世纪初,曼彻斯特的大资本家们大多住在伦敦或自己的庄园,在他们看来,工业城市里“没有惬意的骑马兜风,没有闲暇的漫步,只有嘈杂、匆忙和杂乱一:普通人在这里“看不到同情”,缺少“强大的社会道德约束”,有的只是“金钱关系”。这一状况反映出(  )
A.大机器生产导致的社会倒退 B.生产关系领域发生的新变革
C.人们对城市化进程难以适应 D.两极分化最终造成阶级对立
18.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殖民国家曾动用相当数量的军力迫使非洲人支持宗主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殖民国家不再仅仅依赖武力,而是更倾向于运用电影、无线电和报纸来推广战时宣传,鼓励和邀请非洲人支持欧洲战争。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宗主国殖民控制放松 B.非洲人民的广泛觉醒
C.现代技术手段的发展 D.世界大战性质的转变
19.下表反映的是1959年美苏两国依据文化交流协议,举办国家展览的情况。这表明(  )
展览国 展览地点 主要展品
美国 莫斯科 食品、服装、体育用品、书籍、音响设备
苏联 纽约 喷气式飞机、拖拉机、汽车、水力发电装置
A.美国的物质文化更具吸引力 B.美苏借助文化交流渗透冷战
C.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D.苏联的重工业实力远超美国
20.21世纪伊始,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为深入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维护欧亚地区安全,推进区域合作,宣布成立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该组织是(  )
A.东南亚国家联盟 B.二十国集团 C.上海合作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833年,英国皇家委员会经调查后,认为应进行大规模的公共空间建设,建议由私营业主来负责具体的建设工作,由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据此,1835年,议会通过了《私人法令》,允许在任何一个大多数纳税人要求建公园的城镇建立公共园林;1838年要求在所有未来的圈地中,必需留出足够的开敞空间,“足够为当地居民的锻炼和娱乐之用”,“以提高居民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舒适”。1845年,柴郡切斯特市获得议会法令,建设公园与娱乐用地;1846年,曼彻斯特也获得此项权利。1859年,议会通过《娱乐地法》允许地方当局为建设公园而征收地方税。在全国上下形成共识的情况下,全国范围内各城市掀起了公园建设的热潮。
——摘编自陆伟芳《城市公共空间与大众健康》
材料二
民国时期,公园已成为城镇比较普及的娱乐场所。民国政府通过公园向民众灌输现代观念,使公园兼具了社会政治教育空间的功能。民国公园一般都有古典式的亭台、楼阁、荷池、花坞等,有的还辅以假山,保持了传统园林的格局。国民政府将南京原来的玄武湖公园改为“五洲公园”,湖上五个小洲分别被改名为亚、欧、美、澳、非五大洲。1925年建成的北京京兆公园建有世界园,中有中国地图,题有“要有国家思想,须具世界眼光”;横批为“莫忘国耻”的对联;公园内还建有共和亭,书有“共和国之主权在民,共和国之元气在道德”。
——摘编自陈蕴茜《论清末民国旅游娱乐空间的变化》
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英国公园建设热潮形成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加强城市公园建设的历史背景。(13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英国相比,民国时期公园向民众宣扬了怎样的观念。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重要意义。(12分)
22.【细节中的历史趋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以下是17世纪后期中外历史的部分大事记:
1588年 英西海战爆发,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624年 荷兰窃据台湾。
1636年 皇太极称帝,改后金为大清。
1637年 宋应星《天工开物》刊行,总结了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农业技术。
1640年 李自成入河南,提出“均田免粮”口号。
1640年 英国内战爆发。
1641年 徐弘祖卒,其著作《徐霞客游记》影响深远。李自成入洛阳,杀福王朱常洵。
1644年 清军入关,击败李自成,定都北京。
1687年 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689年 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
根据以上大事记,指出当时中外历史的两条发展趋势,并用其它史实予以说明。
(要求:所写趋势应符合历史发展方向,运用史实准确充分,逻辑清晰。)
西宁市第十四中学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6月份月考试题
测试试题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B B C C C D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A A C D C B B C
1.【答案】B解析:“多元”指中华民族起源的多元,“一体”指中华民族共同体,该战国时期的墓葬具有越、楚和江淮文化等多种文化因素交融共存,其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反映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故选B项;“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相继称霸主的五个诸侯,主流说法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没有比较,无法得出“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的结论,排除C项;秦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排除D项。
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无礼义,则上下乱”“义者,君臣上下之事”可知此时孟子和韩非子所说的“义”是君臣之间做事情的原则,实质是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故选D项;秦朝确立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孟子“养浩然正气”强调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与“无礼义,则上下乱”不符,排除B项;西周时期的礼为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与材料所述时间“战国时期”不符,排除C项。
3.【答案】B解析:唐朝在西北设安西、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管辖,①为安西都护府;元朝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西域军政事务,②为北庭都元帅府;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③为伊犁将军,故选B项;在东北,西汉设护乌桓校尉,而①为唐朝的机构;唐朝北方设单于都护府,而西域在西北,②错误,排除A项;在东北,西汉设护乌桓校尉,而①为唐朝的机构;③清朝在青海设立西宁办事大臣,而非西域,排除C项;唐朝北方设单于都护府,而西域在西北,②错误;清朝在青海设立西宁办事大臣,而非西域,排除D项。
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纲要上册第11课所学京杭大运河可知,河北段大运河的商业地位得到极大提升,主要是因为大运河北段的终点是元朝都城大都,而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故选B项;“运河周边商业城市崛起”是河北段大运河的商业地位提升的表现,而非其主要原因,排除A项;“河北段大运河的商业地位”只是次要原因,排除C项;经济重心南移会冲击北方的商业地位,与题意逻辑不符,排除D项。
5.【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宋代科举制进一步完善,统治者崇尚崇文抑武的方略,积极提倡文治,使社会形成了崇文兴教的风尚,促进了宋代识字率的明显提高,故选C项;书院制度主要针对的是科举制度,主要用于科举选官,与材料中“牧羊人”“农村”“村落”等信息不符,排除A项;印刷术的普及客观上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但是对提高普通民众的识字率和文化水平影响有限,排除B项;“宋代的识字率相对较高”“真定府”说明当时社会识字率比较高是全国普遍情况,并非特指南方地区,而且“建州”“邵武军”只是当时南北方局部地区的情况,不具有普遍性,不能体现文化重心的全面南移,排除D项。
6.【答案】C解析:据材料“渔村......‘小苏杭’”可知,体现了16世纪我国东南沿海某港口贸易增多、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繁荣的景象,这是因为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世界贸易发展,中国手工业发达,在对外贸易中占优势,因此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了东南沿海港口城市的兴起,故选C项;明朝在朝贡贸易中采取厚往薄来的政策,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对东南沿海港口城市发展作用有限,排除A项;据材料“东南沿海某港口......渔村”可知,展现的是商品经济繁荣的景象,农业生产技术进步与主旨不符,排除B项;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形成于汉,兴于唐宋,衰落于明清时期,排除D项。
7.【答案】C解析:由材料“有极大之膂力与极敏捷之知觉”“日事赌博;体质肥钝,了无异人处”“身干长大,富雄姿,豪迈博学”可知洪秀全作为太平天国的领袖,提出平分土地的主张,满足了农民阶级的需要,因此太平天国方面对洪秀全做出了较高的评价,由于太平天国反对清政府的统治,因此清政府对洪秀全的形象进行了大肆的诋毁,民国前后的革命党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视洪秀全为“英雄”、“豪杰”,因此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受制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描述,故选C项;不同史料对人物记载的不同是由于其立场的差异,排除A项;材料强调从不同的立场出发对洪秀全的不同评价,并非对人物多面性的描述,排除B项;材料强调不同时期从不同立场对洪秀全的描述,着眼点在于不同立场而非不同时期,排除D项。
8.【答案】D解析:据材料“言其体,则必修政刑”“‘言其用’,则购其利器、学其技艺”可知,面对民族危机,薛福成强调中体西用,主张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故选D项;维新变法主张实行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师夷长技就是学习西方的长处,与“言其体,则必修政刑”不符,排除B项;实业救国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在19世纪末提出,以张謇、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排除C项。
9.【答案】A解析:“1865年,上海大英自来火房制成煤气灯”表明英商为了便于上海租界及邻近地段入夜活动而使用“煤气灯”,这与上海是通商口岸密切相关,故①正确;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与材料主旨不符,故②错误;据材料“于是各戏馆及酒楼…..…人行其间,真如入不夜城也”可知,“煤气灯”在上海的使用,为居民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故③正确;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聚集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与材料主旨不符,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10.【答案】A解析: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30年代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富农、小资产阶级由原来的打击对象调整为团结对象,是为了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故选A项;据所学,中共反抗国民党反动派主要依靠工农阶级,而非资产阶级和富农,排除B项;据所学,“党的中心工作以夺取城市为目标”有三个时期,一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初期,二是“左”倾错误在党内占据统治地位(1931—1935年),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实际上是批判了城市中心论,客观上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农村,三是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之后。题干材料出自1935年12月的瓦窑堡会议,在遵义会议之后,这一时期党的工作重心已经转到农村,排除C项;据所学,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是抗日战争后期提出的主张,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11.【答案】C解析:据所学可知,任何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利益,据题干可知,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十分重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不论是建国之初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还是21世纪初的“睦邻、安邻、富邻”周边外交政策,抑或是十八大以来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外交方针,其主要目的在于能够与周边国家深化合作,以谋求共同发展,故选C项;据所学可知,由于根本利益的不同,国家之间的分歧并不会消除,排除A项;据题干可知,我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非常重视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其目的在于促进国家之间的的共同发展,但是并不能实现“均衡”发展格局,排除B项;题干述及的是我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述及世界其他地区,排除D项。
12.【答案】D解析:据图可知,1983—1993年间我国农业产值比重呈下降趋势,这是因为随着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推动工业和服务业的产值逐渐上升,即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故选D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迅速发展,无法解释农业产值比重下降的现象,排除A项;1992年,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不能解释之前农业产值比重呈下降,且对外开放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没有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大,排除B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
1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根据材料“雅典城邦原有的观剧津贴被大幅削减,城邦日常开支和军费也要通过征收财产税等方式来筹集”以及“每个人都要辩称自己并非富人”可以得出雅典公民参政积极性下降,城邦的公民精神在弱化,A项正确。材料中未提及富人和穷人对民主制的态度,无法得出B项,排除。根据材料“城邦日常开支和军费也要通过征收财产税等方式来筹集”,可以得出富人的经济负担在增加,C选项排除。材料中未提及穷人被排挤出城邦事物,D项排除。
14.【答案】A解析:结合选必一第104页所学:西欧封建社会中,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庄园主或管家组织生产,征收地租,并主持庄园法庭的审判,裁决纠纷,可知作为基层单位的庄园有一定的自治权,故选A项;题干未提及农业在庄园经济中的比重,排除B项;“完全独立主权”不合史实,庄园主作为封臣则需要效忠封君,主权也来源于封君,排除C项;“形成强大王权”不合史实,结合《纲要》下册第16页所学: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排除D项。
15.【答案】C解析:由材料信息17—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的亚洲货物价值占比中胡椒明显减少,棉纺织品的占比略有提升,而茶叶、咖啡的占比大幅度提高,结合市场市场不断拓展的史实,英国东印度公司在殖民扩张的过程中,将亚洲的茶叶、咖啡大量运往欧洲,推动民众消费结构的变化,故选C项;18世纪中期开始的工业革命引发生产方式的变化,这一时期仍处于工场手工业生产时期,且“决定”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只提及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的贸易情况,并未提及在其他地区的贸易情况,无法得出“海上贸易霸主地位”,排除B项;工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
16.【答案】D解析:美国制宪会议上大小州之间矛盾重重,但是最终在参众两院议席分配比例等问题上达成妥协,即参议院每州两名,众议院按照人口总数分配,分别照顾了小州和大州利益,体现了“制约与平衡”原则,故选D项;孤立主义指的是尽量避免对外国承担政治和军事义务的同盟关系的方式,来维护和扩展美国的利益,且侧重政治、军事和外交,而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并不限制与外界的交往联系,排除A项;人民宪章的核心内容是以普遍权为基础的议会民主化的问题,排除B项;自由放任主要是经济政策,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发展,排除C项。
17.【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看,资本家和普通人对城市的印象都不好,这表明无论资本家还是普通人都不适应城市化,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大机器生产虽然会带来新问题,但的确推动了社会发展,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资本家与普通人对城市化的看法,没有体现生产关系领域的新变化,排除B项;从材料中看,资本家与普通人对城市化都持反对态度,没有体现资本家与工人阶级的对立,排除D项。
18.【答案】B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非洲多数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尚处于萌芽和酝酿时期,二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意识更为广泛传播,依靠武力的方式会激起非洲人民的反抗而采用文化宣传的方式更加隐蔽,能够动员非洲人支持欧洲战争,故选B项;宗主国殖民控制放松的原因是自身实力下降,排除A项;电影、无线电等现代技术手段是这种转变的客观因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两次世界大战性质的转变属于国际背景而非内在的根本原因,排除D项。
19.【答案】B解析:据上表,可知1959年美苏通过举办国家展览宣扬本国实力,美国展出苏联薄弱的民生工业产品,苏联则展出其具有优势的重工业产品,说明美苏借助文化交流渗透冷战,故选B项;美苏两国都具有优势,无法比较两者谁更具吸引力,排除A项;材料强调美苏冷战,不属于经济全球化,排除C项;美国展出了轻工业产品,苏联展出了重工业产品,两者没有对比性,排除D项。
20.【答案】C解析:2001年,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在上海宣布成立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即上海合作组织,其宗旨是“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维护欧亚地区安全,推进区域合作,故选C项;1967年,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即《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排除A项;二十国集团是由八国集团财长会议于1999年倡议成立,由中国、韩国、印度、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等2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组成,排除B项;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也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构,1989年成立,1991年中国加入,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
(1)特点:中央和地方政府重视和主导;以法令的形式推动;由个别城市到全国推广;全国上下的支持。(每点2分,最多6分)
背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经济实力增强;政治民主进程不断发展;人们对日常文化娱乐生活的要求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剧了城市环境恶化,危害到人们的健康。(答1点给2分,2点给5分,3点给7分)
(2)观念:民族主义、国际意识、共和观念。(每点2分,共6分)
意义:启迪民智,促进民众思想进步;激发爱国救亡意识和民族自信,促进国家认同。(每点3分,共6分)
解析:
(1)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一中英国皇家委员会的调查建议,议会制定的法令,及柴郡切斯特市与曼彻斯特均获得了议会法令说明中央和地方政府重视和主导;由材料一中出台的《私人法令》及《娱乐地法》说明以法令的形式推动;由材料一中首先是柴郡切斯特市与曼彻斯特均获得了议会法令,推动公园建设,到后来全国推广说明由个别城市到全国推广;由材料一“在全国上下形成共识的情况下,全国范围内各城市掀起了公园建设的热潮”说明全国上下的支持。
第二小问背景,由材料一中时间“19世纪30-40年代”结合史实可知此时期英国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经济实力增强;同时英国进行了1832年议会制改革,政治民主进程不断发展;由于经济发展人们对日常文化娱乐生活的要求提高;同时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剧了城市环境恶化,危害到人们的健康。
(2)第一小问观念,由材料二“国民政府将南京原来的玄武湖公园改为‘五洲公园’,湖上五个小洲分别被改名为亚、欧、美、澳、非五大洲。1925年建成的北京京兆公园建有世界园,中有中国地图,题有‘要有国家思想,须具世界眼光’;横批为‘莫忘国耻’的对联;公园内还建有共和亭,书有‘共和国之主权在民,共和国之元气在道德’”可以说明民国时期公园向民众宣扬了民族主义、国际意识、共和观念。第二小问意义,通过公园建设向民众宣扬民族主义、国际意识及共和观念可以启迪民智,促进民众思想进步;以及激发爱国救亡意识和民族自信,促进国家认同。
22.【答案】(15分)
答案示例:
历史趋势1: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不断加深(2分)
说明:(背景)随着新航路开辟,东西方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西方国家不断对外殖民扩张。(表现)17—18世纪,西方列强大量来华贸易,中国的丝绸、茶叶大量出口西方,世界与中国的联系不断加深。19世纪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发动鸦片战争,逼迫中国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影响)此后中国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走上了艰难的近代化转型之路。(6分)
历史趋势2:中国封建社会逐渐衰落(2分)
说明:(背景)进入明清时期,中国封建专制制度不断僵化、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激化,中国封建社会步入衰落期。(表现)清朝建立后,建立军机处,大兴文字狱,专制统治空前强化;18到19世纪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四川、湖北、陕西等省爆发的白莲教大起义延续十年,清朝统治危机四伏。(影响)在进入近代后,在西方侵略之下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制度终于走向崩溃。(5分)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大事记,指出当时中外历史的两条发展趋势并进行说明。
趋势一:据材料“1624年荷兰窃据台湾”“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并结合所学可知,其趋势是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不断加深。再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表现(世界与中国的联系不断加深、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影响(中国向西方学习、近代化转型)等角度进行说明。
趋势二:据材料“1640年李自成入河南,提出均田免粮'口号”“1644年清军入关,击败李自成,定都北京”并结合所学可知,趋势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渐衰落。再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封建专制制度僵化、阶级矛盾激化)、表现(军机处、文字狱、资源危机、统治危机)与影响(近代后封建制度的崩溃)等角度进行说明。

图片资源预览

青海省西宁市第十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青海省西宁市第十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青海省西宁市第十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青海省西宁市第十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青海省西宁市第十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阅读全文
下载本文

相关文章

湖南省岳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地理试卷(PDF版无答案)

2024-06-28
湖南省岳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地理试卷(PDF版无答案)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贞白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历史测试卷(含答案)

2024-06-28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贞白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历史测试卷(含答案)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图片版,无答案)

2024-06-28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图片版,无答案)

2024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物理真题(无答案)

2024-06-28
2024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物理真题(无答案)

上海市敬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 英语试题(含部分答案)

2024-06-28
上海市敬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 英语试题(含部分答案)

期末综合必刷卷(六) 押题卷(试题)-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含答案)

2024-06-28
期末综合必刷卷(六) 押题卷(试题)-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含答案)

热门推荐

题云深处原文、翻译和赏析

2023-11-07
题云深处原文、翻译和赏析

诒谷原文、翻译和赏析

2023-11-07
诒谷原文、翻译和赏析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上帝召开一个会议,想了解赐给动物们翅膀后,它们...

2024-05-01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上帝召开一个会议,想了解赐给动物们翅膀后,它们...

高考还剩120天还来得及吗 怎样备考

2024-02-17
高考还剩120天还来得及吗 怎样备考

和友人送赵能卿东归原文、翻译和赏析

2023-11-07
和友人送赵能卿东归原文、翻译和赏析

永春郑使君一论戍秦中伤其老病远迁歌以永诀原文、翻译和赏析

2023-11-07
永春郑使君一论戍秦中伤其老病远迁歌以永诀原文、翻译和赏析

路中问程知欲达青云驿原文、翻译和赏析

2023-11-07
路中问程知欲达青云驿原文、翻译和赏析

大林寺桃花原文、翻译和赏析

2023-11-07
大林寺桃花原文、翻译和赏析

入茅山寻桓清远乃题壁诗原文、翻译和赏析

2023-11-07
入茅山寻桓清远乃题壁诗原文、翻译和赏析

题华岳江城图原文、翻译和赏析

2023-11-07
题华岳江城图原文、翻译和赏析